基于叶尖定时原理的叶片到达时间精确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5576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079809.9

    申请日:2022-09-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叶尖定时原理的叶片到达时间精确仿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基于传感器周向和轴向布局信息,建立叶尖定时传感器模型;(2)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开展静力和模态分析,建立旋转叶片模型;(3)对旋转叶片模型的叶尖有限元离散节点进行连续化处理;(4)基于传感器和旋转叶片模型建立叶片到达时间模型,从轴向和周向判断传感器与叶片的位置关系,迭代求解叶片到达时间。本发明通过模拟叶尖定时测试系统的工作过程考虑了叶片运动过程中轴向位置变化对仿真模型的影响,且结果不依赖于有限元网格密度,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叶片到达时间。

    基于叶尖定时原理的叶片扭转模态振动应力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38426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79204.X

    申请日:2022-09-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叶尖定时原理的叶片扭转模态振动应力反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轴向布置两支传感器,根据叶尖定时采样信号计算实测位移和叶尖安装角;对叶尖实测位移进行正弦拟合,获得传感器的实测振幅及振动频率;建立振幅修正模型,获得传感器的修正振幅;开展有限元模态分析,基于轴向传感器的修正振幅比值和叶尖节点的修正模态位移比值,结合传感器的安装距离约束建立传感器测点识别模型,并基于识别到的测点进行振动应力反演。本发明通过对扭转模态的实测振幅进行修正,使其与模态位移具有可比性,进一步融合传感器布局信息、实测位移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实现了测点偏移现象下传感器实际测点的识别,提高了振动应力的反演精度。

    一种分布式电动涵道风扇可调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75957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007670.X

    申请日:2024-01-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电动涵道风扇可调支撑结构。可调支撑结构通过前后双支点与飞机横梁连接。前支点靠近风扇进气端,通过一个升降驱动件与飞机连接。升降驱动件由筒体、轴承、螺杆、销轴和转动块组成,筒体与轴承固定,轴承内圈与螺杆通过螺纹联接,螺杆通过销轴与转动块连接,转动块与风扇固定,在螺杆上下移动时风扇俯仰可调。后支点位于风扇排气端,通过一个支撑件与飞机连接。支撑件由转动块、销轴、电动机支撑座和两块侧板组成,转动块通过销轴与电动机支撑座连接,两个侧板连接在电动机支撑座两边,电动机支撑座和侧板开设减重槽。本发明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确保支撑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减重槽设计减轻支撑结构的质量。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叶尖定时振动应力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35894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79216.2

    申请日:2022-09-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叶尖定时振动应力反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传感器的轴向坐标、周向坐标、实测位移和机匣半径建立叶尖安装角模型;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实现叶尖定时欠采样信号的准确重构,获得振幅和频率;开展待测旋转叶片的有限元模态分析,基于轴向传感器的实测振幅和叶尖节点的虚拟测量振幅,结合传感器的安装距离约束建立传感器测点识别模型;基于识别到的传感器测点进行振动应力的反演。本发明没有假设振动方向垂直于叶片弦向,通过叶尖安装角的变化实现了静变形的消除,并融合传感器布局信息、实测位移数据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可应用于任意模态下传感器测点的识别,提高振动应力的反演精度。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叶尖定时振动应力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35894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211079216.2

    申请日:2022-09-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叶尖定时振动应力反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传感器的轴向坐标、周向坐标、实测位移和机匣半径建立叶尖安装角模型;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实现叶尖定时欠采样信号的准确重构,获得振幅和频率;开展待测旋转叶片的有限元模态分析,基于轴向传感器的实测振幅和叶尖节点的虚拟测量振幅,结合传感器的安装距离约束建立传感器测点识别模型;基于识别到的传感器测点进行振动应力的反演。本发明没有假设振动方向垂直于叶片弦向,通过叶尖安装角的变化实现了静变形的消除,并融合传感器布局信息、实测位移数据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可应用于任意模态下传感器测点的识别,提高振动应力的反演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