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韧高耐磨不锈轴承钢轴承零件的生产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192237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38461.0

    申请日:2013-04-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韧高耐磨不锈轴承钢轴承零件的生产工艺,包括步骤:(1)将9Cr18不锈钢或9Cr18Mo不锈钢原材料熔融至液态,浇铸时钢液流经倾斜冷板至收集坩埚内冷却生成半固态坯料;(2)将半固态坯料经触变锻造成形,得到所需高强韧高耐磨不锈轴承钢轴承零件,所述触变锻造成形是在半固态温度区间进行模锻成形。根据本生产工艺得到的零件表面由高硬耐磨的细小枝晶组成,心部由韧性好的球状晶粒组成,零件整体从表面到心部组织性能呈功能梯度变化。本发明只包含了浇铸、模锻成形,无需增加其他工序即可使零件具有“功能梯度材料”特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种高强韧高耐磨不锈轴承钢轴承零件的生产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192237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138461.0

    申请日:2013-04-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韧高耐磨不锈轴承钢轴承零件的生产工艺,包括步骤:(1)将9Cr18不锈钢或9Cr18Mo不锈钢原材料熔融至液态,浇铸时钢液流经倾斜冷板至收集坩埚内冷却生成半固态坯料;(2)将半固态坯料经触变锻造成形,得到所需高强韧高耐磨不锈轴承钢轴承零件,所述触变锻造成形是在半固态温度区间进行模锻成形。根据本生产工艺得到的零件表面由高硬耐磨的细小枝晶组成,心部由韧性好的球状晶粒组成,零件整体从表面到心部组织性能呈功能梯度变化。本发明只包含了浇铸、模锻成形,无需增加其他工序即可使零件具有“功能梯度材料”特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种高熔点合金触变成形装置及成形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4588612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410840238.5

    申请日:2014-12-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7/007 B22D17/02 B22D17/14 B22D17/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熔点合金触变成形装置及成形工艺,其中触变成形装置包括测温组件和成形组件,所述测温组件包括R型热电偶和外接仪表,所述R型热电偶与外接仪表连接,所述成形组件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个成形单元,所述触变成形装置还包括真空室,所述成形组件置于真空室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避免了坯料在半固态温度区间的运输过程所带来的氧化、温降等问题,温度控制精确且实时监控,能实现高熔点合金的触变成形,连续工作稳定、可靠,抗氧化,表面质量好,生产制件组织特性呈梯度分布,能够满足特殊的使用要求。

    一种高熔点合金触变成形装置及成形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4588612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840238.5

    申请日:2014-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熔点合金触变成形装置及成形工艺,其中触变成形装置包括测温组件和成形组件,所述测温组件包括R型热电偶和外接仪表,所述R型热电偶与外接仪表连接,所述成形组件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个成形单元,所述触变成形装置还包括真空室,所述成形组件置于真空室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避免了坯料在半固态温度区间的运输过程所带来的氧化、温降等问题,温度控制精确且实时监控,能实现高熔点合金的触变成形,连续工作稳定、可靠,抗氧化,表面质量好,生产制件组织特性呈梯度分布,能够满足特殊的使用要求。

    一种低密度、高强韧汽车用钢板及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667883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33453.0

    申请日:2013-12-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是一种低密度、高强韧、具有良好耐蚀性能的新型高强钢板,具体涉及该种新型汽车用钢成分设计及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用钢板的具体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0.60%~0.70%C、0.30%~0.40%Si、10.0%~15.0%Mn、5.0%~10.0%Al、P<0.005%、S<0.003%,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本发明的制备工艺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的化学成分进行冶炼,铸造坯料锻造成钢坯;钢坯加热到1130~1170℃保温2h后进行多道次热轧变形,开轧温度1030~1070℃,终轧温度850~900℃,累计变形量在80%~85%,卷取温度200~250℃;热轧后钢板进一步固溶处理,在1000~1050℃保温0.5~1h后水淬处理;为奥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获得具有较低密度、高强韧的汽车用钢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