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粒径球形六方氮化硼纳米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79938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0976094.X

    申请日:2024-07-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粒径球形六方氮化硼纳米粉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将硼酸和氮源混匀,然后加入硼砂并混匀,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在75~85℃或250℃处理2~5h;将得到的前驱体进行球磨与烘干或冷冻干燥,然后将得到的球磨前驱体在高压氮气气氛中以3~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热处理0.5~3h;将得到的产物置于80~90℃水中搅拌处理5~8h,再后处理,制得小粒径球形六方氮化硼纳米粉体。本发明制备的球形氮化硼粉体具有小粒径、高比表面积和高烧结活性或者制备的球形氮化硼粉体具有小粒径和高结晶度,且制备方法低能耗、绿色高效。

    一种小粒径球形六方氮化硼纳米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7993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0976094.X

    申请日:2024-07-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粒径球形六方氮化硼纳米粉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将硼酸和氮源混匀,然后加入硼砂并混匀,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在75~85℃或250℃处理2~5h;将得到的前驱体进行球磨与烘干或冷冻干燥,然后将得到的球磨前驱体在高压氮气气氛中以3~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热处理0.5~3h;将得到的产物置于80~90℃水中搅拌处理5~8h,再后处理,制得小粒径球形六方氮化硼纳米粉体。本发明制备的球形氮化硼粉体具有小粒径、高比表面积和高烧结活性或者制备的球形氮化硼粉体具有小粒径和高结晶度,且制备方法低能耗、绿色高效。

    一种底吹氩钢包脱硫效果的判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34340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1547380.6

    申请日:2023-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底吹氩钢包脱硫效果的判定方法,涉及炼钢的技术领域。所述判定方法包括:获取底吹氩钢包的几何结构参数和脱硫工艺参数;基于前述参数建立钢包底吹多相流数学模型;验证钢包底吹多相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模型如果准确,直接进行仿真模拟并得到高扩散速率区钢液速度数据和等效扩散速率数据;数学模型如果不准确,重新建立模型并再次验证直至模型准确;通过前述数据来获得钢液速度方向与等效扩散速率梯度,计算二者的夹角,获得夹角数据;基于夹角数据对进行底吹氩钢包脱硫效果进行判定。本发明能对底吹氩气钢包的脱硫效果进行有效判定,在不同条件下计算并分析脱硫过程,对提高铸坯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种底吹氩钢包脱硫效果的判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3434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47380.6

    申请日:2023-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底吹氩钢包脱硫效果的判定方法,涉及炼钢的技术领域。所述判定方法包括:获取底吹氩钢包的几何结构参数和脱硫工艺参数;基于前述参数建立钢包底吹多相流数学模型;验证钢包底吹多相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模型如果准确,直接进行仿真模拟并得到高扩散速率区钢液速度数据和等效扩散速率数据;数学模型如果不准确,重新建立模型并再次验证直至模型准确;通过前述数据来获得钢液速度方向与等效扩散速率梯度,计算二者的夹角,获得夹角数据;基于夹角数据对进行底吹氩钢包脱硫效果进行判定。本发明能对底吹氩气钢包的脱硫效果进行有效判定,在不同条件下计算并分析脱硫过程,对提高铸坯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种外置的汽车速度可视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809189U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20145656.6

    申请日:2018-01-29

    Inventor: 魏东 张阔 张俊海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置的汽车速度可视化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加厚加固透明罩、透光灯罩、电路板主板模块、电路板模块透明外壳、整体开关、模式选择开关、固定螺钉、电源模块和加固底座,电路板主板模块上设置LED变色灯组和转速传感器,外罩电路板模块透明外壳,电路板主板模块固定在加固底座上,通过整体开关和模式选择开关对该装置进行控制,装置整体外罩透光灯罩,透光灯罩外设加厚加固透明罩,该装置通过加固底座由固定螺钉固定于汽车轮胎轮毂中心孔部分。该装置在转速传感器以及LED变色灯组的基础上,通过其他配件的组合与支撑,颜色实现了随汽车的行驶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