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09341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69302.6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材料试样拉伸断裂试验过程中应力三轴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采用标准方法对材料试样进行拉伸断裂试验;B、采用DIC方法测量出拉伸断裂试验中材料试样上某点的主应变增量、次应变增量和等效应变;C、通过材料假定及转换公式获得该点在试验过程中应力三轴度随等效应变增加的变化趋势,获得该材料试样的应力三轴度-等效应变曲线;D、对获得的应力三轴度-等效应变曲线进行平均化处理,得到该材料试样的应力三轴度。本发明的方法无需构建复杂的本构模型,可直接通过试验测量结果即可进行应力三轴度的分析计算,其结果更依赖试验结果,更具备真实性和准确性,尤其适合用来进行板状试样在拉伸断裂试验中应力三轴度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509341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210169302.6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材料试样拉伸断裂试验过程中应力三轴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采用标准方法对材料试样进行拉伸断裂试验;B、采用DIC方法测量出拉伸断裂试验中材料试样上某点的主应变增量、次应变增量和等效应变;C、通过材料假定及转换公式获得该点在试验过程中应力三轴度随等效应变增加的变化趋势,获得该材料试样的应力三轴度-等效应变曲线;D、对获得的应力三轴度-等效应变曲线进行平均化处理,得到该材料试样的应力三轴度。本发明的方法无需构建复杂的本构模型,可直接通过试验测量结果即可进行应力三轴度的分析计算,其结果更依赖试验结果,更具备真实性和准确性,尤其适合用来进行板状试样在拉伸断裂试验中应力三轴度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52431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236119.8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G06V10/82 , G06V10/774 , G06V10/764 , G06V10/20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V10/8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切割再拼接的可视化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图像切割的方式,将数据图像划分成均匀区域,对每一块区域单独实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与预测,达到提升数据量,提高模型精度的效果。预测阶段,将切割后的子图像,输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整合输出结果,按照切割逻辑反向进行热力图形式的重新拼接,通过热力图分布可以更直观看出,模型对于预测图像的整体识别效果优劣,可以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模型评价参考。将热力图与原数据图像进行融合,实现在不破坏原数据图像特征的基础上,对识别效果较差的区域进行标记,对于后续进行进一步的关于识别率较低区域的特征研究做铺垫。
-
公开(公告)号:CN11648454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63383.5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G06F30/17 , G06F119/14 , G06F11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残奥转变模型构建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A1:设定参考时刻残奥含量以及状态函数,所述状态函数为值域在(0,1]的单调递减函数;A2:构建所述状态函数的自变量模型;A3:根据所述参考时刻残奥含量以及所述状态函数,建立两者与当前残奥含量的关系模型。模型适用于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残奥转变量计算,能够用一组参数同时描述复杂应力状态的多个残奥转变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3111310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110330375.4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G06F17/18 , G06F30/23 , G06F17/11 , G06F17/15 , G06F119/14 , G06F111/1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受力工况下焊点疲劳寿命测试数据归一化处理方法,涉及材料力学曲线归一化处理方法技术领域,它包括4个步骤。9个参数取初值后,还会根据目标函数的计算,再求得9个参数的二次值,9个参数不只是在取初值之后就不再变化,而是根据后续的计算和变化而改变,这使得整个归一过程不完全依赖于9个参数的初值选择,即本方法对于9个参数初值的依赖性较小,在参数识别的过程中,如果9个参数初值设定的不合理,后续还能够进行调整,得到的结果更接近于全局最优解,而不是局部最优解。并且9个参数的后续取值变化是根据计算和拟合变化而决定的,不依赖于工程人员的经验。
-
公开(公告)号:CN11766920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52819.1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G06F30/20 , G06F30/27 , G06F119/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的MMC断裂曲线寻优方法及装置,在构建黑盒函数之后输入调整后的MMC曲线最小值点和末端点,输出单个综合误差指标,然后对黑盒函数进行贝叶斯优化得到优化过程信息,最后根据优化过程信息找到能使得单个综合误差指标最小化的最小值点和末尾点。此方法中,贝叶斯优化将单个综合误差指标作为算法优化目标,调整后的MMC曲线最小值点和末端点作为需要优化的参数,开展自动迭代寻优,最终得到最优参数,即调整后的MMC断裂曲线最小值点和末端点的最优值。此方法可以实现对MMC断裂曲线的自动调整优化,不再依靠人工手动调整,能够大幅度提高MCC的断裂曲线修正的效率及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52437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49269.0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G16C6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材料参数曲线的多曲线处理方法、设备及介质,包括:S1:设定取样点数量,获取待处理的曲线列;S2:通过等弧长取样将待处理曲线列中各曲线的曲线序列长度压缩到相同的Q值,获取各曲线的等长输出点列表;S3:计算曲线均布取样点每一处的平均横坐标值与纵坐标值,获得多曲线的平均曲线;S4:计算多条曲线的一致性,若一致性小于预设阈值,则计算多条曲线的误差带。本发明基于本方法进行材料数据处理,减小了材料性能分布的差异,获得的平均曲线或下限曲线能够进行本构和断裂模型的对标之用,适用于横坐标严格单调递增的多条二维参数曲线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662884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483391.6
申请日:2023-05-0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高强度汽车钢板极限尖冷弯应变计算方法、系统及设备,涉及汽车领域。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应变与弯曲角之间的关系式,可以根据测量的冷弯角预测出极限尖冷弯工况下的断裂应变,从而根据冷弯角‑应变关系定量评估材料抗弯曲性能。进一步可将本发明方法计算所得冷弯角‑应变关系输入到有限元仿真模型中,直接用于零部件断裂韧性评估以及整车CAE分析。本发明提供的应变与弯曲角之间的关系式只需通过代入下压位移、板材厚度、冷弯角度就可进行材料临界断裂应变的求解,即通过简单易于测量的冷弯角参数,得到测量复杂的极限尖冷弯断裂应变参数,解决了断裂应变测量难度大的问题,降低了实际生产的设备投入及时间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764056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1036024.9
申请日:2021-09-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G16C60/00 , G01N3/08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得材料多应变率下高精度硬化模型参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进行高速拉伸试验,获得工程应力‑工程应变曲线;S2、计算真应力塑性应变曲线;S3、进行拟合外延得到外延应力应变曲线;S4、将外延应力应变曲线组合成应力应变曲线表;S5、调整应力应变曲线表形状;S6、建立数值模型,对比试验及仿真结果中的力‑变形曲线;S7、返回S5,优化多应变率应力应变曲线表形状,直到S6中对标结果满足要求即得。本发明将多应变率下的材料试样进行同时对标,优化迭代得到高精度的多应变率本构模型参数,解决了现有多应变率本构模型参数建立过程中不能同时进行不同应变率下材料性能优化的问题,克服现有方法所存在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4505389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210148145.0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B21D2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机构补偿环境温度的高强钢热冲压成形优化方法,通过增设机械结构补偿环境温度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环境温度选择不同的补偿块,来补偿环境温度对板料回弹造成的影响,以满足板材成型误差要求,同时可不受环境温度影响进行可持续生产;且相对于改变环境温度和模具的方式,成本低,效率高,具有更好地实用价值,便于推广使用。并且此种方法不需要在工件上进行任何处理,因此也不会引入其他对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的不利因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