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主细胞培养与分析载荷

    公开(公告)号:CN107674837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711033458.7

    申请日:2017-10-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细胞体外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空间生物实验的自动化细胞培养装置。一种全自主细胞培养与分析载荷,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控制单元、细胞培养及分析单元以及观测单元位于承载机构内部;电控单元用于向控制单元、细胞培养及分析单元以及观测单元提供直流电;细胞培养及分析单元用于对细胞灌溉培养、对培养液中的蛋白类因子的富集以及在线分析;控制单元集成1553B总线遥测接口,用于对细胞培养及分析单元内各组件进行监测和控制。本发明实现了自主式的细胞灌流培养和对相关蛋白类因子的培养及分析,装置的结构设计和电路设计符合空间搭载环境的热、力学性能和电磁兼容性能的相关要求。

    一种用于细胞共培养的微流控芯片及其细胞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44270B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611107680.2

    申请日:2016-12-06

    IPC分类号: C12M3/00 C12M3/06 C12N5/09

    摘要: 一种用于细胞共培养的微流控芯片及其细胞培养方法,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基底层、细胞培养腔室层、上盖板层,细胞培养腔室层中设有筛绢将细胞培养腔室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培养基交换层、下层为细胞培养层;相邻的细胞培养腔室之间设有微孔滤膜;在上盖板层对应每个细胞培养腔室位置至少设有一个上盖板通孔,与筛绢通孔位置相互对应,对应上盖板通孔位置设有接头,接头内设有管道,用于培养基交换、细胞接种或检测。本发明的细胞共培养微流控芯片可有效地截留悬浮细胞,从而实现贴壁细胞、悬浮细胞或悬浮细胞与贴壁细胞的微流控细胞共培养。

    荧光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40793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23207.8

    申请日:2014-03-28

    IPC分类号: G01N21/64

    摘要: 本发明属于物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荧光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荧光检测系统,其技术方案是,激发光源(1)发射出散射光线将依次经光学透镜(2)、光栏(3)以窄光束的形式照射到样品池(4)上,数字颜色传感器A(5)布置在与窄光束垂直的方位,用于接收被样品散射的光线;数字颜色传感器B(6)布置在与窄光束平行的方位,用于接收穿透样品的光线;单片机(7)用于切换数字颜色传感器A(5)、数字颜色传感器B(6)的颜色通道,并根据数字颜色传感器A(5)、数字颜色传感器B(6)输送的信号进行计算样品的相对荧光值;显示屏(8)用于显示单片机(7)计算出的相对荧光值;本发明可实现对荧光样品的定量检测。

    一种用于空间环境的片上原位贴壁细胞的复苏方法及其微流控芯片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430118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713512.2

    申请日:2021-06-2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空间环境的片上原位贴壁细胞的复苏方法,在地基实验室中将贴壁细胞接种于原位细胞微流控芯片,细胞贴壁后冻存,储存于航天器内的冻存环境中待用,步骤一装配原位细胞微流控芯片的芯片台上连接液路;步骤二调整微流控芯片温度,融化细胞冻存液;步骤三进行细胞灌流。本发明提供的芯片克服了传统技术仅能在无菌环境开展实验的缺点,可在非无菌环境下开展实验而不会引起微生物污染,极大简化了实验流程,降低了空间实验室建设成本;使用的芯片体积和质量均较小,可节约搭载飞行的资源。

    一种用于空间环境的片上原位细胞复苏、悬浮培养的方法及其微流控芯片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88583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713501.4

    申请日:2021-06-2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空间环境的片上原位细胞复苏、悬浮培养的方法,在地基实验室中将细胞接种于原位细胞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培养层中,冻存后待航天器发射入轨后进行复苏,步骤一装配原位细胞微流控芯片的芯片台上连接液路;步骤二调整微流控芯片温度,融化细胞冻存液;步骤三进行培养基灌流。本发明的片上原位细胞复苏、悬浮培养的方法,克服了传统技术仅能在无菌环境开展实验的缺点,可在非无菌环境下开展实验,而不会引起微生物污染,可降低空间实验室的建设成本;悬浮培养可提高细胞培养密度,同时微流控芯片的体积、质量小,适合于利用空间搭载任务有限资源开展高密度培养,可节约飞行搭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