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33745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011617967.6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6/22 , G06F18/241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产品的可靠性属性表达方法,将产品按照产品层次、研制阶段和产品可靠性属性分别进行分类;在第一个研制阶段,将产品按照产品层次分类,并且将每一类中的每个组成按照产品可靠性属性分类,将最后一级分类进行数字化定义;将每个组成的可靠性属性按照产品层次组成产品可靠性属性结构树依照研制阶段的时间顺序,对前一个研制阶段的产品可靠性属性结构树进行继承、删除、补充或修正,得到各个研制阶段的产品可靠性属性结构树。本发明可以实现复杂产品可靠性信息的分类存储与管理,并随着时间轴(研制阶段)而更新完善,从而方便产品研制过程中实现可靠性属性的数字化和可追溯性,为可靠性工作融入多专业数字化协同设计环境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2633744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617960.4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IPC: G06Q10/06 , G06F30/20 , G06F16/22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化环境下可靠性构建方法,依照已知的产品可靠性要求,赋予产品第一阶段可靠性属性;结合产品第一阶段可靠性属性,赋予产品第二阶段可靠性属性;若第二阶段可靠性属性存在与第一阶段可靠性属性不协调的值,则需要返回步骤一或步骤二,重新开展相关工作项目;结合产品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可靠性属性,赋予产品第三阶段可靠性属性;若第三阶段可靠性属性存在不协调的值,则需要返回步骤一、步骤二或步骤四,重新开展相关工作项目。本发明将可靠性属性引入产品数字化设计环境,建立产品可靠性属性与产品数字模型的映射关系,并在产品数字模型中显示,用以指导和约束产品设计、评价设计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927249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194654.1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轻量化高强度复合材料应力共振疲劳试验方法及试验系统,属于复合材料共振疲劳试验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于静力学的响应分析对结构在动态激励下产生响应造成的疲劳损伤难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论,并且没有针对轻量化高强度复合材料及结构的共振疲劳试验方法及试验系统的问题。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施加配重,调整共振频率;设置随机振动频率范围以及需要记录的参数;设置加速度均方根值,按照振动应力量级逐步增加的方式进行试验,拟合疲劳寿命曲线。试验系统包括振动试验台、数据采集和显示记录系统、共振疲劳试验控制系统和感应部件。本发明对进一步拓展到C/SiC以及其他复合材料结构共振疲劳试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633744B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2011617960.4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IPC: G06Q10/067 , G06F30/20 , G06F16/22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化环境下可靠性构建方法,依照已知的产品可靠性要求,赋予产品第一阶段可靠性属性;结合产品第一阶段可靠性属性,赋予产品第二阶段可靠性属性;若第二阶段可靠性属性存在与第一阶段可靠性属性不协调的值,则需要返回步骤一或步骤二,重新开展相关工作项目;结合产品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可靠性属性,赋予产品第三阶段可靠性属性;若第三阶段可靠性属性存在不协调的值,则需要返回步骤一、步骤二或步骤四,重新开展相关工作项目。本发明将可靠性属性引入产品数字化设计环境,建立产品可靠性属性与产品数字模型的映射关系,并在产品数字模型中显示,用以指导和约束产品设计、评价设计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32360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382584.X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应力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产品工作环境温度、产品的物理失效机理和温度步长,确定试验用温度应力水平;根据产品的工作环境振动、产品的物理失效机理和振动步长,确定振动应力水平;根据确定的温度应力水平和振动应力水平,同时施加到产品上,进行综合应力可靠性强化试验。本发明在试验样本为1个的情况下,可快速实施综合应力可靠性强化试验,获得可靠性强化试验的数据,为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使用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919647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079427.1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FRACAS闭环方法,将FRACAS的过程按照任务性质分解为管理任务、技术任务;将分解好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负责人,实现FRACAS项目闭环管理。本发明可充分发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决策人员的不同作用,按照新建项目、新建任务、故障报告、故障原因分析、纠正措施分析、纠正措施实施、完善信息等顺序,兼顾考虑决策的需求,完成整个FRACAS过程,实现技术、管理、决策等方面的闭环,切实提高FRACAS实际应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883739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711274327.8
申请日:2017-12-06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隔热装置及方法,包括转接头、内嵌水道、电磁阀、控制仪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的转接头下端面中心开圆孔安装内嵌水道,所述的内嵌水道由一根水管绕圆周盘成空心柱状结构,内嵌水道进、出水口从转接头下部的侧壁穿出,内嵌水道进水口通过管路与电磁阀的出口C连接,电磁阀的进口A、B分别连接试验箱的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内嵌水道出水口与试验箱的回水管路连接,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试验箱内,控制仪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试验箱内温度,并根据试验箱内温度对电磁阀进口A、B进行控制。本发明以转接头配置内嵌水道的形式,既可起到连接试件夹具与机械解耦装置、传递振动的作用,又可通过内嵌水道的循环水,阻止试验箱内的热量或冷量向下传递。
-
公开(公告)号:CN112633746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011617970.8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8/241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靠性属性数字化确定方法,将可靠性属性作为产品属性的一级分类;将可靠性属性按照可靠性信息的作用和形式,进行二级分类,包括定性属性、定量属性和工作项目属性;对定性属性、定量属性和工作项目属性进行三级分类;将三级分类后获得的可靠性属性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四级、五级及以后层级分类;对获得的可靠性属性的最后一级分类进行数字化确定。本发明将可靠性属性离散为数据项,同产品几何、材料、重量等其它属性一样,用以指导和约束产品设计、评价设计结果,为可靠性工作融入多专业数字化协同设计环境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0991044B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1911222080.4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Q10/06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gent建模的飞行器系统任务可靠性评估方法,属于可靠性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包括控制层和执行层的Agent混合型结构模型;步骤2,对所述Agent混合型结构模型进行Agent状态设计,Agent参数设计,Agent任务剖面设计及Agent交互协议设计;步骤3,根据飞行器系统任务运行过程的装备故障、人为失误和环境因素建立系统任务扰动Agent模型;步骤4,执行层根据所述输入参数对所述系统任务扰动Agent模型进行蒙特卡洛仿真;步骤5,设置单次任务成功判据,统计蒙特卡洛仿真过程中的任务成功次数和总仿真次数,按R=N2/N1求解系统任务可靠性。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系统评估模型的准确度较低,不能对任务可靠性及性能做出准确评价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927249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1911194654.1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IPC: G01N3/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轻量化高强度复合材料应力共振疲劳试验方法及试验系统,属于复合材料共振疲劳试验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于静力学的响应分析对结构在动态激励下产生响应造成的疲劳损伤难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论,并且没有针对轻量化高强度复合材料及结构的共振疲劳试验方法及试验系统的问题。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施加配重,调整共振频率;设置随机振动频率范围以及需要记录的参数;设置加速度均方根值,按照振动应力量级逐步增加的方式进行试验,拟合疲劳寿命曲线。试验系统包括振动试验台、数据采集和显示记录系统、共振疲劳试验控制系统和感应部件。本发明对进一步拓展到C/SiC以及其他复合材料结构共振疲劳试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