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01309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588237.9
申请日:2019-07-02
IPC: G01N21/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肿瘤组织药物敏感性检测装置。该装置应用数字全息方法,采用动态散斑作为光源,对被测肿瘤组织反射光进行测量,通过计算肿瘤组织反射光的参数,反映肿瘤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实现对肿瘤组织药物敏感性检测;为了避免肿瘤组织中其它区域的反射光对检测区域反射光的影响,以动态散斑作为探测光源。本发明可以用来评价抗癌药对肿瘤组织的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766580B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810666613.7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IPC: G16H50/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判断子宫内膜癌复发风险的试剂盒。它包括参数采集设备和可读性载体;参数采集设备包括采集可读性载体中涉及的各项参数的设备;可读性载体上记载了如下式I~IV的内容,PI=0.867×FIGO II期+1.442×FIGO III期+2.717×FIGO IV期+1.426×G+1.067×肿瘤直径+0.898×腹水肿瘤细胞式I;P=PI‑1.431式Ⅱ,P表示线性预测值;P3=S0(3)exp P式Ⅲ,S0(3)表示3年时子宫内膜癌平均无复发生存概率;P3表示测试者子宫内膜癌3年无复发生存的概率;P5=S0(5)exp P式Ⅳ,S0(5)表示5年时子宫内膜癌平均无复发生存概率;P5表示测试者子宫内膜癌5年无复发生存的概率。本发明能预测子宫内膜癌3年及5年无复发生存的概率;并根据最佳阈值0.5186将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两组人群,进行危险分层,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随访。
-
公开(公告)号:CN108761079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810666681.3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IPC: G01N33/5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判断临床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试剂盒。它包括参数采集设备和可读性载体;所述参数采集设备包括采集所述可读性载体中涉及的各项参数的设备;所述可读性载体上记载了如下式Ⅰ的内容,LogitP=‑4.992+1.606×G2+2.375×G3+1.383×C+0.871×H+0.869×F式Ⅰ;式Ⅰ中,G表示肿瘤的分级的取值;C表示血清CA125浓度的取值;H表示肿瘤的肌层浸润深度的取值;F表示宫颈间质受累程度的取值;P表示测试者出现临床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本发明借助临床中容易获取的肿瘤的分化分级、血清CA125浓度、肿瘤的肌层浸润深度和宫颈间质受累程度的数据,能辅助判断测试者出现临床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5624276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410686871.3
申请日:2014-11-25
Applicant: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IPC: C12Q1/68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相关基因和蛋白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辅助对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群体分组的试剂盒a,包括检测如下21种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的物质:PRC1、NUSAP1、MCM6、PIWIL2、TYMS、CCNB2、ESM1、BUB1、BARD1、MCM7、CDK6、PCNA、NDC80、CCNE2、RFC4、CCNE1、SERPINA1、FOS、DUSP1、CCL20、NR4A1。本发明通过实验证明,本发明找出了能够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无瘤生存期进行预后预测的基因模型和蛋白标记物,该模型对反映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879033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192789.4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45/00 , A61K31/57 , A61K38/08 ,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nRH Ⅱ型拮抗剂在抑制孕激素耐药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中的应用。通过试验证明:GnRH Ⅱ型拮抗剂单独使用或者与MPA联合应用,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尤其是孕激素耐药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且可以通过上调PR表达,抑制PI3K信号通路等机制,逆转孕激素耐药,增加孕激素耐药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对孕激素的敏感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879032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191443.2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45/00 , A61K31/57 , A61K38/09 ,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nRH I型拮抗剂在抑制孕激素耐药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中的应用。通过试验证明:GnRH I拮抗剂单独使用或者与MPA联合应用,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尤其是孕激素耐药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且可以通过上调PR表达,抑制PI3K信号通路等机制,逆转孕激素耐药,增加孕激素耐药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对孕激素的敏感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624276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686871.3
申请日:2014-11-25
Applicant: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IPC: C12Q1/68 , G01N33/68 , G01N33/5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相关基因和蛋白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辅助对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群体分组的试剂盒a,包括检测如下21种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的物质:PRC1、NUSAP1、MCM6、PIWIL2、TYMS、CCNB2、ESM1、BUB1、BARD1、MCM7、CDK6、PCNA、NDC80、CCNE2、RFC4、CCNE1、SERPINA1、FOS、DUSP1、CCL20、NR4A1。本发明通过实验证明,本发明找出了能够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无瘤生存期进行预后预测的基因模型和蛋白标记物,该模型对反映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609203A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200410080352.9
申请日:2004-09-30
Applicant: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IPC: C12N5/22 , C07K16/18 , G01N33/534 , G01N33/574 , A61K39/39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及细胞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及所建立的细胞系,其主要技术特征为以人卵巢癌组织标本制备可溶性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经融合、筛选、反复克隆化,获得能稳定分泌抗人卵巢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该杂交瘤细胞系命名为BUPH:OVCAMab,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保藏号为CGMCC No.1225。本发明也公开了用该细胞系制备单克隆抗体OVCAMab及抗体提纯方法。该抗体在放免显像中可应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体内定位、复发检测及转移灶的发现等。
-
公开(公告)号:CN105879032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610191443.2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nRH I型拮抗剂在抑制孕激素耐药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中的应用。通过试验证明:GnRH I拮抗剂单独使用或者与MPA联合应用,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尤其是孕激素耐药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且可以通过上调PR表达,抑制PI3K信号通路等机制,逆转孕激素耐药,增加孕激素耐药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对孕激素的敏感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766580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666613.7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IPC: G16H50/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判断子宫内膜癌复发风险的试剂盒。它包括参数采集设备和可读性载体;参数采集设备包括采集可读性载体中涉及的各项参数的设备;可读性载体上记载了如下式I~IV的内容,PI=0.867×FIGO II期+1.442×FIGO III期+2.717×FIGO IV期+1.426×G+1.067×肿瘤直径+0.898×腹水肿瘤细胞式I;P=PI‑1.431式Ⅱ,P表示线性预测值;P3=S0(3)exp P式Ⅲ,S0(3)表示3年时子宫内膜癌平均无复发生存概率;P3表示测试者子宫内膜癌3年无复发生存的概率;P5=S0(5)exp P式Ⅳ,S0(5)表示5年时子宫内膜癌平均无复发生存概率;P5表示测试者子宫内膜癌5年无复发生存的概率。本发明能预测子宫内膜癌3年及5年无复发生存的概率;并根据最佳阈值0.5186将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两组人群,进行危险分层,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随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