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57567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210758894.5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
IPC: C08F283/06 , C08F212/14 , C08F2/06 , C08F2/48 , D06M15/03 , D06M15/3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醚醚酮接枝对苯乙烯基磺酸钠单体的方法及应用,属于聚醚醚酮接枝改性及水基型上浆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将聚醚醚酮与对苯乙烯磺酸钠水合物在溶剂中混合,混合液在水浴加热、紫外灯照射条件下接枝聚合,然后分离出固体,洗涤干燥即为接枝改性后的聚醚醚酮粉末。本发明通过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接枝改性聚醚醚酮,在微观尺度上是在聚醚醚酮主链上引入带大量磺酸基团的侧链,使聚醚醚酮具有了大量的反应活性点,增加了聚醚醚酮在溶剂尤其是在水中的分散性能,并用黄原胶作为上浆剂稳定剂,制备出合适的水基型PEEK‑PSS上浆剂。本发明方法条件简单、环境温和,聚醚醚酮接枝乙烯基单体的量可控,更有利于接枝改性聚醚醚酮的工业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119565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392760.1
申请日:2021-04-1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B32B27/32 , B32B27/20 , B32B27/06 , B32B9/00 , B32B9/04 , B32B37/06 , B32B37/10 , H05K9/00 , B29C4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层吸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磁波吸波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层吸波复合材料,由顶层、中间层和底层组成,所述顶层由还原氧化石墨烯和热塑性聚烯烃组成,所述中间层由Fe3O4‑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填料和热塑性聚烯烃组成,所述Fe3O4‑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填料中Fe3O4负载在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所述底层由Fe3O4和热塑性聚烯烃组成。本发明采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Fe3O4作为吸波剂,热塑性聚烯烃(TPO)作为基体,其中TPO具有显著的防水性能、高弹性和易于加工的性能,得到了具有三层结构的复合材料,通过叠层顺序的限定,提高了吸波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285576A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810011443.9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 新奥石墨烯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鳞片石墨-石墨烯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系统、散热器,该制备方法,包括:(1)将鳞片石墨和石墨烯在乙醇中进行超声分散,得到导热填料分散液;(2)将聚合物基体在乙醇中进行超声分散,得到聚合物基体分散液;(3)将所述导热填料分散液和所述聚合物基体分散液混合进行磁力搅拌,得到混合物料;(4)将所述混合物料进行干燥处理,得到干燥物料;(5)将所述干燥物料在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得到熔融共混料;(6)将所述熔融共混料进行注塑成型,得到鳞片石墨-石墨烯导热复合材料。由此,采用该制备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优异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复合材料,并且该复合材料相较于金属部件具有明显低比重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5758786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096668.X
申请日:2016-02-23
IPC: G01N1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态海水环境中模拟金属腐蚀试验的装置系统,属于金属腐蚀领域的模拟实验和测试技术。该装置由制冷区、测试区和控温区水泵区构成。其中,制冷区保持海水温度恒定不变,并且可以调控温度变化。水泵区在储水的同时,也为海水提供动力,使其以一定的速度冲刷试样。测试区放置试样和进行电化学测试,试样夹具的设计可以调控试样与水流的相对角度及试样振动频率。本发明从温度、海水速度、冲蚀角度和船舶振动频率四个方面探究动海水中船舶的腐蚀行为,结合电化学测试技术,对腐蚀动态全过程进行实时连续监测,使得材料腐蚀研究的数据更加立体、准确,更好地评价各种材料及其防护措施,也为新型船用材料的研发、应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83467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310469279.7
申请日:2023-04-25
IPC: C09K5/14 , H01L23/373 , H01L23/367 , H01L23/31
Abstract: 一种导热材料及制备方法、散热系统、芯片封装结构和设备,可以应用于散热技术领域。该导热材料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导热膜,其中,导热膜具有沿着厚度方向贯穿导热膜的多个通孔,且通孔中填充有柔性的粘合剂;位于相邻的两个导热膜之间的粘合层,粘合层用于将两个导热膜粘合;其中,当导热材料用于在发热器件和散热器件之间传递热量时,厚度方向垂直于发热器件朝向散热器件的方向。该导热材料兼具高导热性和低残余压缩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620285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111049646.5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01B32/22 , C25B1/01 , C25B11/02 , C25B11/043 , C25B11/0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表面修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膜表面修饰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石墨膜表面修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石墨膜为阳极,以铜线为阴极,在硫酸溶液中进行电解,得到表面修饰后的石墨膜。所述石墨膜经过电解处理,其表面引入大量的含氧官能团,从而使石墨膜表面被氧化,可以改善石墨膜的界面亲和力,增强石墨膜与其他材料的界面作用;同时,硫酸电离产生的HSO4‑对石墨膜的多层结构也具有插层作用,石墨膜表面变得疏松可以实现更大程度的修饰。
-
公开(公告)号:CN110003521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1810012442.6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新奥石墨烯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导热填料、导热复合材料和散热器,所述导热填料,包括:鳞片石墨和石墨烯,其中,所述石墨烯的片径为0.1~30微米,所述鳞片石墨的片径为200~500微米。由此,该导热填料通过采用鳞片石墨和石墨烯,石墨烯可以填充在鳞片石墨之间,小尺寸的石墨烯和大尺寸的鳞片石墨可以协同构造出三维导热通道,从而将其应用到复合材料中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434747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910026181.8
申请日:2019-01-1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09K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石墨烯/弹性体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热界面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在三维石墨烯海绵表面包覆一层高分子材料,防止其被改性弹性材料包覆,再将包覆在三维石墨烯海绵表面的高分子材料层脱去,使三维石墨烯直接暴露出来。一般情况,热量先传递给热界面材料的弹性材料,再传递给三维石墨烯,这个过程严重受到弹性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而本发明的三维石墨烯的导热性能远高于弹性材料,且暴露在热界面材料的外面,暴露出来的三维石墨烯会优先形成导热通路而不经过弹性材料,从而提高了热界面材料的整体性能。实施例的数据表明,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热界面材料的导热系数为1.50~6.0W/mK,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283949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610199023.9
申请日:2016-04-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9/007 , B32B27/08 , B32B27/14 , B32B27/20 , B32B37/02 , B32B38/00 , B32B38/16 , B32B2264/108 , B32B2305/30 , B32B2307/212 , B32B2313/04 , B32B245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电磁屏蔽效能石墨烯/高聚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电磁屏蔽材料制备领域。该方法首先用液相剥离法制备氧化石墨烯溶液;然后将金属箔还原的石墨烯薄膜在真空条件下冷冻干燥得到石墨烯气凝胶薄膜;最后在薄膜表面浸润上一层薄薄的高聚物,将多层薄膜叠加在一起制备成石墨烯/高聚物多层复合材料。本发明工艺条件简单,流程易控,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便于工业化生产。由于石墨烯与高聚物混合前将石墨烯片组装成一定结构,避免了石墨烯片与高聚物在混合过程中发生团聚,因此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耐腐蚀以及高电磁屏蔽效能等特性,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通讯器材、信息传递与安全等民用和军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826494B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1010145808.0
申请日:2010-04-1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H01L23/473 , H01L23/367 , H01L23/373 , H01L21/50 , H01L21/48 , H05K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224/48091 , H01L2224/48227 , H01L2924/00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阵列和低温共烧陶瓷的散热装置及制备方法,属于微电子器件的散热技术。该散热装置包括内嵌微流道的低温共烧陶瓷基板,在该低温共烧陶瓷基板表面制备有碳纳米管阵列,与低温共烧陶瓷基板电路相连的发热器件固定在上述碳纳米管阵列上。本发明充分利用低温共烧陶瓷基板易于加工三维结构的优势,在基板内制作出微流道,利用微流体对流换热将发热器件产生的绝大部分热量导走;同时利用碳纳米管阵列与低温共烧陶瓷和发热器件紧密结合,减小传统的焊接等方式在连接界面产生的微空隙,避免微空隙导致的热阻,使发热器件与低温共烧陶瓷基板间的热阻变得非常小,提高了散热装置的散热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