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93777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38094.5
申请日:2015-07-2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2F1/35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35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材料-微腔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为超材料、二维材料和光学微腔的三层复合结构,上层的超材料具有多个周期性排布的共振单元;泵浦光从超材料入射,引起中间层的二维材料的非线性折射率改变,并且泵浦光激发的超材料的局域场增强效应和光学微腔的局域场增强效应共同作用,提高二维材料的非线性折射率,使得超材料周围的有效折射率改变,从而改变探测光透过复合结构的透射状态。本发明提高了材料的非线性折射率,减小响应时间,增强全光可调性;并且制作工艺简单,可用材料广泛;本发明的复合结构可用于全光开关或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05093777B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510438094.5
申请日:2015-07-2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2F1/3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材料‑微腔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为超材料、二维材料和光学微腔的三层复合结构,上层的超材料具有多个周期性排布的共振单元;泵浦光从超材料入射,引起中间层的二维材料的非线性折射率改变,并且泵浦光激发的超材料的局域场增强效应和光学微腔的局域场增强效应共同作用,提高二维材料的非线性折射率,使得超材料周围的有效折射率改变,从而改变探测光透过复合结构的透射状态。本发明提高了材料的非线性折射率,减小响应时间,增强全光可调性;并且制作工艺简单,可用材料广泛;本发明的复合结构可用于全光开关或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03214394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310148863.9
申请日:2013-04-2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07C251/24 , C07C255/61 , C07D333/22 , C07C249/02 , C07C253/30 , C07D209/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炔基亚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利用碳二亚胺、端炔、苯炔前体和活性氟离子制备1-邻胺基芳基取代炔基亚胺衍生物,产率较高,合成方法科学合理,从而提供了一条合成具有多种取代基的炔基亚胺衍生物的通用方法。该方法原料易得,适用范围广,分离产率高,实验设备及操作简单易行,便于进一步开发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214394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148863.9
申请日:2013-04-2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07C251/24 , C07C255/61 , C07D333/22 , C07C249/02 , C07C253/30 , C07D209/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炔基亚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利用碳二亚胺、端炔、苯炔前体和活性氟离子制备1-邻胺基芳基取代炔基亚胺衍生物,产率较高,合成方法科学合理,从而提供了一条合成具有多种取代基的炔基亚胺衍生物的通用方法。该方法原料易得,适用范围广,分离产率高,实验设备及操作简单易行,便于进一步开发应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