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5092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46019.6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北京印刷学院
IPC: C09D11/52 , C09D11/102 , C09D11/03 , C09D11/0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水处理陶瓷膜表面导电功能化的金属油墨及其制备方法,该金属油墨由可溶性有机铜盐、有机胺、无机铵盐、氧化石墨烯、聚酰亚胺超细粉、乙醇和水组成。优点为,本发明以可溶性有机铜盐和有机胺作用生成有机络合铜,配合氧化石墨烯的分散作用,能够加大油墨中铜元素含量,无机铵盐在油墨成膜加热固化初期分解产生气体,一方面使膜成型后孔隙丰富以保留透气滤水能力,另一方面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下其释放的氨气及有机络合铜分解产生的氨气一同可将铜离子及氧化石墨烯还原,形成铜与石墨烯双组分的导电层,保证优异的导电性能;适量聚酰亚胺超细粉能够使铜及石墨烯相互结合并牢固附着于陶瓷膜表面形成性能优异的导电层。
-
公开(公告)号:CN11955324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55013.2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北京印刷学院
IPC: C23C16/455 , C23C16/44 , C23C16/442 , C23C16/40 , C23C16/02 , C09K11/02 , C09K11/5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等离子体辅助原子层沉积氧化铝包覆荧光粉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搭建原子层沉积系统,原子层沉积系统的真空腔室中放置基台;将荧光粉放置基台上,打开振动电机,随后对荧光粉进行预处理,包括脱气处理和氧等离子体预处理;向原子层沉积系统的真空腔室中依次交替通入两种前驱体,使其在荧光粉的表面进行化学吸附并反应生成氧化铝薄膜;每种前驱体通入并反应之后需用惰性气体对真空腔室进行清扫。在本发明中,通过等离子体辅助原子层沉积技术实现了高精度的单原子层级别薄膜控制,通过振动式流化床技术解决了粉末沉积中易团聚的缺陷,从而能够在荧光粉末表面形成高质量氧化铝保护层,显著提高了荧光粉的耐水性和发光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789230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680318.8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北京印刷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气压旋转滑动弧等离子体污水处理装置,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污水雾化器、净化腔、接地电极、高压电极和气流产生装置,接地电极和高压电极均设置于净化腔内,接地电极位于高压电极上方,高压电极为从上往下延伸的螺旋状电极,污水雾化器能够将污水雾化并将雾化颗粒输送至接地电极和高压电极之间,气流产生装置能够在净化腔中产生从上往下流动的气流以形成滑动弧,净化腔底部设置有出液口。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使等离子体产生区域较大,活性粒子浓度高,能量利用率高,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23915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574071.2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北京印刷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膜表面金属油墨喷墨印刷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湿膜制备、S2.初热干燥定型、S3.高温烧结成型和S4.高温快速还原。本发明的优点为,采用喷墨打印方式先在陶瓷平板膜表面形成湿膜层,然后依次经初热干燥定型、高温烧结成型及高温快速还原步骤在陶瓷平板膜表面形成结合牢固、导电性良好且兼具过滤功能的孔隙丰富的导电膜,制备过程中向陶瓷平板膜内腔中持续通惰性气体,既尽可能的避免金属油墨封堵陶瓷膜原本孔隙,又保证气体外放时在喷涂的油墨层上形成孔隙并携带烧结时的分解物质及时转移;本发明具有方法简单、易操作且材料成本低的特点,同时其是对成品陶瓷膜表面功能化,不需调整陶瓷膜原本制备工艺及设备,易于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211570217U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921865791.9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北京印刷学院
IPC: C02F1/72 , C02F101/30
Abstract: 一种圆筒型DBD等离子体有机废液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石英玻璃介质层,不锈钢圆柱高压内电极,外电极采用铜板或不锈钢网并接地,采用玻璃转子流量计控制放电气体流量。气体由反应器上孔进入、下孔排出。抗生素废液由蠕动泵循环传送至放电区域和储存池。在水、空气、或空气和水的交界面处,通过在电极施加高压击穿,产生电子雪崩效应产生等离子体。电子在前进的过程中会与水分子和空气分子相碰撞,发生电离,这样等离子体就会提供电子、离子,活性自由基,激发态原子、分子,以及光、热等物理化学效应,可与有机物抗生素产生多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协同作用于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抗生素污染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