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9536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311846453.1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30/0201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航空植保技术应用效益的评估方法。该针对航空植保技术应用效益的评估方法包括:确定至少3000亩以上以航空植保为大田主要植保方式的田块样本,以及由传统方式转变为航空植保方式的确切年份;运用遥感影像所产生的的植被指数,对应用航空植保技术前后5个年份的作物产量进行对比,计算航空植保技术应用后每亩作物产量效益提升量;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确定传统植保方式与航空植保方式的人力成本、水肥药投入品成本,分别计算得到每亩人力成本节约量、每亩投入品成本节约量;采用经济效益比较法,将每亩作物产量效益提升量、每亩人力成本节约量、每亩投入品成本节约量相加,最终得到航空植保方式在大田生产过程中的直接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6129284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661793.2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G06V20/13 , G06V10/44 , G06V10/764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的撂荒地遥感提取方法,包括:对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基于预处理后的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数据,对各植被指数的阈值区间进行统计,计算各植被指数的年际汇总指标;基于各植被指数的年际汇总指标,建立耕地转变为撂荒地的提取规则;基于历史和现期高分辨率影像,建立耕地和撂荒地样本库,将样本库长时序遥感数据提取的指标数值和运算规则输入随机森林分类器进行训练,基于该训练结果在研究区进行撂荒地遥感提取。本发明针对撂荒地光谱特征与其他地物混淆、耕地撂荒不同阶段光谱差异造成的遥感监测误差问题,研究基于植被指数时序差异特征的撂荒地遥感提取策略,实现大区域撂荒地精准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26147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11846552.X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估方法。该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估方法包括:确定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相关的若干指标因子,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估指标体系;应用线性归一化方法对指标因子进行数值归一化;衡量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因子在适宜性评估中的权重;应用空间分析方法进行指标因子空间叠置分析,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估结果;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时间段对适宜性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分级图,用来科学指导农田建设空间位置和优先序。
-
公开(公告)号:CN11695740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30019.5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50/02 , G06F18/25 , G06F18/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农作物生产适应性确定的方法和装置。该针对农作物生产适应性确定的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两种目标农作物,根据与生产条件相关的多个生产要素,构建与至少两种目标农作物匹配的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获取目标区域内多个子区域的多源数据,并对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与多项评价指标匹配的数据值;获取与多个子区域对应的至少两种目标农作物的实际生产信息;根据实际生产信息、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与多项评价指标匹配的数据值,确定多个生产要素中影响两种目标农作物的关键生产要素;以及针对每种目标农作物,根据关键生产要素确定每种目标农作物在多个子区域中各自区域的生产适宜性评估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216972132U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122787431.5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池塘尾水循环治理及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光伏组件,设置在人工湿地上,所述人工湿地上选择性种植喜阴类净化植物;光伏组件矩阵,与所述光伏组件连接,用于将所述光伏组件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能电池,用于存储所述电能;交流控制箱,分别与市电、所述储能电池、所述光伏组件和所述光伏组件矩阵连接。本实用新型合理布置光伏组件,使得整个尾水处理系统形成内部自循环,在光伏发电可入网区域还能获得电价收益,因此具有非常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