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遇接入和自动充存的机动量子加密通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72634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0950805.8

    申请日:2020-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遇接入和自动充存的机动量子加密通信方法,依托包含无线通信模块和量子密钥分发模块的机动通信系统实施;“随遇接入”体现在机动通信系统与光纤接入站点可通过光纤接口实现双工双向量子密钥分发;“自动充存”体现在机动通信系统和光纤接入站点将在人力不可干预的前提下将有效量子密钥存入量子密钥池中,使用者只能执行光纤接口插拔操作;外场环境下,机动通信系统将通过站点链接、信道适配、密钥交换等操作实现量子保密通信。本发明能够克服光学信道阻塞对机动量子保密通信的影响,既能通过随遇接入的工作模式同时完成设备充电和密钥充存,又能通过无人介入的运行机制实现量子密钥的设备级自主使用管控,打通无线量子保密通信链路,为构建长时高效、灵活机动、全域协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提供重要支撑。

    基于发光材料的空气动力学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45353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010689429.1

    申请日:2020-07-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发光材料的空气动力学测试方法,将应力发光材料喷涂于空气动力学实物实验中的实物表面;应力发光材料会在空气动力的作用下产生光辐射信号,辐射信号强度同空气动力大小正相关;光辐射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湍流影响产生波前畸变,波前畸变大小同湍流强度正相关;通过成像系统、强度探测器、相位探测器的配合使用,对光辐射信号的强度信息和相位信息分别进行阵列成像、参量还原、立体重构,实物表面的空气动力分布和空气流场分布,为飞行器、车辆等高速移动物体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提供重要支撑。

    基于多波长通道混叠纠缠光源的量子通信组网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510287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200172.9

    申请日:2020-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波长通道混叠纠缠光源的量子通信组网方法及系统,通过多泵浦非线性介质产生多个平行存在、互相独立的自发非线性效应,亦即在同一非线性介质中构建了多个宽带纠缠光源,各纠缠光源输出光谱存在一定混叠(将此类光源命名为混叠纠缠光源);利用经典光纤通信系统中较为成熟的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对纠缠单光子进行波长通道配置;构建独立于各用户的量子网络服务器并将各波长纠缠光子分发给各用户,保证每两个用户之间至少共享一对独立的就擦汗呢单光子;纠缠光子共享可由波长通道天然混叠和人工配置实现,从而实现波长通道利用率较高、多用户任意互联、结构灵活可调的量子通信网络。

    关键数据量子加密的混合式安全通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72636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0950825.5

    申请日:2020-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关键数据量子加密的混合式安全通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通过数据分析甄别或人为识别标定,对通信业务数据流中的数据按照不同安全等级分段;利用“一次一密”工作模式下的量子保密通信系统传输标定为“安全关切”的数据片段,利用普通通信系统传输其它数据片段,通过片段重组还原原始通信业务数据流。本发明是一种混合式安全通信方法兼容于其它各种从物理层提升量子保密通信速率的技术方案,且能将物理层面临的速率压力部分分担给应用层,通过通信业务数据流预处理避免非关切数据对量子密钥的无意义调用,在“关键数据具有数学可证明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量子保密通信带宽的最大化利用,可为实用化量子安全通信网络提供重要支撑。

    基于发光材料的设备安全性与环境适应性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45399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010689481.7

    申请日:2020-07-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发光材料的设备安全性与环境适应性测量方法,将应力发光材料、电致发光材料、热致发光材料喷涂于待检测设备表面并进行与机械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相关的安全性与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估,发光材料会在各种外力、电磁场、热流的作用下辐射光信号;通过成像系统、波分复用器和光电探测器,可对各种原因产生的光辐射信号分别进行阵列成像、参量还原、立体重构,由此获得的设备应力分布、电场分布和热量分布可为设备六性指标设计评估提供无接触、可定量、可回溯的测量手段。

    基于时序合成技术的弱相干脉冲整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0376678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910624042.5

    申请日:2019-0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序合成技术的弱相干脉冲整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通过光学分束器将入射弱相干脉冲序列等概率分离至空间多路,或入射多个弱相干脉冲序列,利用硅基波导等光学传输器件实现各路径光程的精确控制,将多路弱相干脉冲序列通过定向耦合器等器件耦合进入同一硅基波导等光学传输器件,实现弱相干脉冲序列重复频率的成倍提升。本发明可用于降低弱相干脉冲序列中双光子态脉冲比重、提升弱相干脉冲序列事件分辨率、降低基于弱相干脉冲量子通信系统被分光子流技术攻击概率等。

    基于发光材料的设备安全性与环境适应性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45399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010689481.7

    申请日:2020-07-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发光材料的设备安全性与环境适应性测量方法,将应力发光材料、电致发光材料、热致发光材料喷涂于待检测设备表面并进行与机械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相关的安全性与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估,发光材料会在各种外力、电磁场、热流的作用下辐射光信号;通过成像系统、波分复用器和光电探测器,可对各种原因产生的光辐射信号分别进行阵列成像、参量还原、立体重构,由此获得的设备应力分布、电场分布和热量分布可为设备六性指标设计评估提供无接触、可定量、可回溯的测量手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