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体和联轴节的结合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0348880C

    公开(公告)日:2007-11-14

    申请号:CN200410039052.6

    申请日:2004-01-29

    Abstract: 本发明的结合构造具有:轴体(1),设有带止脱槽的嵌合部(11);联轴节主体(2),具有嵌合嵌合部(11)的嵌合槽(21)及面对该嵌合槽(21)的孔(22)、(23);被压入所述孔(23)中的卡止体(3);以及板体(5),具有限制所述轴体(1)移动的限制片(51)、(51),与该限制片(51)、(51)连续形成并被夹在所述卡止体(3)与联轴节主体(2)间的受夹部(56),以及突设在该受夹部(56)上的凸部(57)的板体(5)。所述联轴节主体(2)及/或卡止体(3)具有嵌入所述凸部(57)的凹部(27)。根据该结构,板体(5)可以不晃动,不采用特殊的固定方法,就可以简单地提高板体的固定力。

    倾斜转向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19797C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200410059333.8

    申请日:2004-06-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403 B62D1/1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倾斜转向装置,具有沿着倾斜中心轴线(6a)延伸的支轴(15、151、152)。支轴(15、151、152)可导通地安装在转向柱(4)上,在倾斜调节时与转向柱(4)一体转动。在设置于上述支轴(15、151、152)的端部的导电性的端部部件(15a)和包含支撑支轴(15、151、152)的支撑孔(14b)的导电性的固定侧板(14a)之间,夹着具有弹性的导电部件(23)。转向柱(4)通过支轴(15、151、152)、端部部件(15a)、导电部件(23)和固定侧板(14a)接地。

    轭架-轴联接结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43544C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310102249.5

    申请日:2003-10-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3/387 Y10T403/4614

    Abstract: 附连一个包覆件13,用于包覆轭架10的轴联接部10a。向着轴联接部10a内部伸出的L形凸舌13c设置在包覆件13上,在小齿轮轴12的螺栓宽度部12a上设置槽部12f。槽部12f具有沿轴向的宽度,当螺栓宽度部12a设置在轴联接部10a中的安置位置时,槽部12f的中心位于与凸舌13c相对的位置。当小齿轮轴12的螺栓宽度部12a通过轴联接部10a的开口部10g插入时,除非凸舌13c插入槽部12f,否则禁止其插入,从而解决了轴在轭架中的不良插入安置问题。

    倾斜转向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72621A

    公开(公告)日:2005-02-02

    申请号:CN200410059333.8

    申请日:2004-06-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403 B62D1/1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倾斜转向装置,具有沿着倾斜中心轴线(6a)延伸的支轴(15、151、152)。支轴(15、151、152)可导通地安装在转向柱(4)上,在倾斜调节时与转向柱(4)一体转动。在设置于上述支轴(15、151、152)的端部的导电性的端部部件(15a)和包含支撑支轴(15、151、152)的支撑孔(14b)的导电性的固定侧板(14a)之间,夹着具有弹性的导电部件(23)。转向柱(4)通过支轴(15、151、152)、端部部件(15a)、导电部件(23)和固定侧板(14a)接地。

    轴体和联轴节的结合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519483A

    公开(公告)日:2004-08-11

    申请号:CN200410039052.6

    申请日:2004-01-29

    Abstract: 本发明的结合构造具有:轴体1,设有带止脱槽的嵌合部11;联轴节主体2,具有嵌合嵌合部11的嵌合槽21及面对该嵌合槽21的孔22、23;被压入所述孔23中的卡止体3;以及板体5,具有限制所述轴体1移动的限制片51、51,与该限制片51、51连续形成并被夹在所述卡止体3与联轴节主体2间的受夹部56,以及突设在该受夹部56上的凸部57的板体5。所述联轴节主体2及/或卡止体3具有嵌入所述凸部57的凹部27。根据该结构,板体5可以不晃动,不采用特殊的固定方法,就可以简单地提高板体的固定力。

    转向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04371A

    公开(公告)日:2004-06-16

    申请号:CN200310115167.4

    申请日:2003-1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92

    Abstract: 第一外套3或第二外套5具有第一和第二冲击能量吸收突起8和9,其中第一外套旋转支承转向轴,其端部连接方向盘,第二外套5通过沿轴向分离以便沿轴向相对移动的两冲击能量吸收环6和7与第一外套3接合,第一和第二冲击能量吸收突起8和9沿轴向分离并冲击能量吸收环6和7之间的位置伸出,从而与第一外套3和第二外套5中另一个的圆周表面接触。因此,冲击能量吸收突起8和9能够减小通常的转向中施加在冲击能量吸收环6和7上的载荷,而冲击能量吸收环6和7能够减小由冲击能量吸收中的摩擦阻力所产生的载荷。

    轭架-轴联接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99099A

    公开(公告)日:2004-05-26

    申请号:CN200310102249.5

    申请日:2003-10-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3/387 Y10T403/4614

    Abstract: 附连一个包覆件13,用于包覆轭架10的轴联接部10a。向着轴联接部10a内部伸出的L形凸舌13c设置在包覆件13上,在小齿轮轴12的螺栓宽度部12a上设置槽部12f。槽部12f具有沿轴向的宽度,当螺栓宽度部12a设置在轴联接部10a中的安置位置时,槽部12f的中心位于与凸舌13c相对的位置。当小齿轮轴12的螺栓宽度部12a通过轴联接部10a的开口部10g插入时,除非凸舌13c插入槽部12f,否则禁止其插入,从而解决了轴在轭架中的不良插入安置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