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39273A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0980148593.3
申请日:2009-12-01
Applicant: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32 , C21D1/06 , C21D1/18 , C21D9/32 , C21D2211/004 , C21D2221/00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18 , C22C38/22 , C23C8/02 , C23C8/22 , C23C8/8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碳氮共渗部件,该碳氮共渗部件的钢材坯料含有C:0.10~0.35%、Si:0.15~1.0%、Mn:0.30~1.0%、Cr:0.40~2.0%、S≤0.05%以下,此外,根据需要还含有Mo≤0.50%以下,其余部分由Fe和杂质构成。从硬化层的表面到有效硬化深度的位置的区域中分散有ε-Fe3N和/或ζ-Fe2N的铁氮化物颗粒,且残留奥氏体分解为贝氏体铁素体、Fe3C和α”-Fe16N2,该碳氮共渗部件中,即使降低昂贵的Mo的含量或不添加Mo,也能确保优异的耐磨耗性与高的点蚀强度。该碳氮共渗部件可以如下制造:保持于例如900~950℃的渗碳性气氛中渗碳,接着保持于温度800~900℃、氮势0.2~0.6%的碳氮共渗气氛中进行碳氮共渗,接着,进行淬火,此后进一步在超过250℃且35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回火。
-
公开(公告)号:CN102482756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80040230.0
申请日:2010-09-09
Applicant: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02 , C21D1/25 , C21D1/74 , C21D7/06 , C21D9/32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18 , C23C8/22 , C23C8/32 , C23C8/8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氮共渗构件的制造方法。其坯料钢材以质量%计含有C:0.10%~0.35%、Si:0.15%~1.0%、Mn:0.30%~1.0%、Cr:0.40%~2.0%、S≤0.05%,根据需要含有Mo≤0.50%,其余部分由Fe和杂质构成,其中,进行保持为900℃~950℃的渗碳气氛的渗碳,接着实施保持为温度为800℃~900℃、氮势为0.2%~0.6%的碳氮共渗气氛的碳氮共渗,接着进行淬火,之后再进行喷丸硬化处理。采用该方法,即使将Mo的含有量较低或者未添加Mo这样的低廉的钢作为原料,也能够得到具有优良的耐磨损性、很大的点蚀强度和优良的弯曲疲劳强度的碳氮共渗构件。可以在淬火之后再在加热到350℃以下的温度的同时或者加热到350℃以下的温度之后立即实施喷丸硬化处理。也可以在淬火之后再在大于250℃且小于等于3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回火之后实施喷丸硬化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2482756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080040230.0
申请日:2010-09-09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02 , C21D1/25 , C21D1/74 , C21D7/06 , C21D9/32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18 , C23C8/22 , C23C8/32 , C23C8/8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氮共渗构件的制造方法。其坯料钢材以质量%计含有C:0.10%~0.35%、Si:0.15%~1.0%、Mn:0.30%~1.0%、Cr:0.40%~2.0%、S≤0.05%,根据需要含有Mo≤0.50%,其余部分由Fe和杂质构成,其中,进行保持为900℃~950℃的渗碳气氛的渗碳,接着实施保持为温度为800℃~900℃、氮势为0.2%~0.6%的碳氮共渗气氛的碳氮共渗,接着进行淬火,之后再进行喷丸硬化处理。采用该方法,即使将Mo的含有量较低或者未添加Mo这样的低廉的钢作为原料,也能够得到具有优良的耐磨损性、很大的点蚀强度和优良的弯曲疲劳强度的碳氮共渗构件。可以在淬火之后再在加热到350℃以下的温度的同时或者加热到350℃以下的温度之后立即实施喷丸硬化处理。也可以在淬火之后再在大于250℃且小于等于3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回火之后实施喷丸硬化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4099518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139384.5
申请日:2014-04-08
Applicant: 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渗碳部件、其制造方法、和渗碳部件用钢。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渗碳进行表面硬化处理的渗碳部件,其特别地具有优异的中循环疲劳强度。本发明提供一种渗碳部件,其包括通过对钢进行渗碳处理而形成的渗碳处理层,所述钢包括,以质量%计:0.15%至0.25%的C、0.15%以下的Si、0.4%至1.1%的Mn、0.8%至1.4%的Cr、0.25%至0.55%的Mo、0.015%以下的P和0.035%以下的S,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所述钢满足以下关系:0.10≤[Mo]/(10[Si]+[Mn]+[Cr])≤0.40,其中[M]表示以质量%计的元素M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099518B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410139384.5
申请日:2014-04-08
Applicant: 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渗碳部件、其制造方法、和渗碳部件用钢。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渗碳进行表面硬化处理的渗碳部件,其特别地具有优异的中循环疲劳强度。本发明提供一种渗碳部件,其包括通过对钢进行渗碳处理而形成的渗碳处理层,所述钢包括,以质量%计:0.15%至0.25%的C、0.15%以下的Si、0.4%至1.1%的Mn、0.8%至1.4%的Cr、0.25%至0.55%的Mo、0.015%以下的P和0.035%以下的S,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所述钢满足以下关系:0.10≤[Mo]/(10[Si]+[Mn]+[Cr])≤0.40,其中[M]表示以质量%计的元素M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381680A
公开(公告)日:2002-11-27
申请号:CN02119220.0
申请日:2002-02-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G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Abstract: 一种CVT带用压块,其特征为,整体上具有过共析组成,呈现出在马氏体的母体中分散有面积率为0.4%以上的球状渗碳体的组织。
-
公开(公告)号:CN104024444B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280065772.2
申请日:2012-10-31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C21D9/32 , C21D1/06 , C21D1/58 , C21D9/28 , C22C38/00 , C22C38/22 , C22C38/26 , C23C8/22 , C23C8/32 , C23C8/80 , F16H55/06 , F16H55/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80 , C21D1/06 , C21D1/58 , C21D9/28 , C21D9/30 , C21D9/32 , C22C38/00 , C22C38/001 , C22C38/002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22 , C22C38/26 , C23C8/22 , C23C8/32 , F16H55/06 , F16H55/34
Abstract: 通过对下述钢材依次实施(1)保持于温度850~1000℃的渗碳气氛或碳氮共渗气氛、实施渗碳或碳氮共渗的处理,和(2)对于该实施了渗碳或碳氮共渗的钢材,使用温度40~80℃、并且40℃下的运动粘度为20~25mm2/s的淬火油进行淬火的处理,可以制造具有优异的高周弯曲疲劳强度、低周弯曲疲劳强度和耐点状腐蚀强度,并且渗碳淬火或碳氮共渗淬火时的热处理形变的偏差得到抑制的钢制部件,所述钢材按质量%计含有C:0.15~0.25%、Si:0.01~0.10%、Mn:0.50~0.80%、S:0.003~0.030%、Cr:0.80~1.20%、Mo:0.30~0.45%、Al:0.015~0.050%、N:0.010~0.025%,进而根据需要含有Nb≤0.08%,剩余部分由Fe和杂质组成,1.3≤Cr/Mn≤2.4,杂质中的P和O为P≤0.010%、O≤0.0020%。
-
公开(公告)号:CN104024444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280065772.2
申请日:2012-10-31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C21D9/32 , C21D1/06 , C21D1/58 , C21D9/28 , C22C38/00 , C22C38/22 , C22C38/26 , C23C8/22 , C23C8/32 , C23C8/80 , F16H55/06 , F16H55/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80 , C21D1/06 , C21D1/58 , C21D9/28 , C21D9/30 , C21D9/32 , C22C38/00 , C22C38/001 , C22C38/002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22 , C22C38/26 , C23C8/22 , C23C8/32 , F16H55/06 , F16H55/34
Abstract: 通过对下述钢材依次实施(1)保持于温度850~1000℃的渗碳气氛或碳氮共渗气氛、实施渗碳或碳氮共渗的处理,和(2)对于该实施了渗碳或碳氮共渗的钢材,使用温度40~80℃、并且40℃下的运动粘度为20~25mm2/s的淬火油进行淬火的处理,可以制造具有优异的高周弯曲疲劳强度、低周弯曲疲劳强度和耐点状腐蚀强度,并且渗碳淬火或碳氮共渗淬火时的热处理形变的偏差得到抑制的钢制部件,所述钢材按质量%计含有C:0.15~0.25%、Si:0.01~0.10%、Mn:0.50~0.80%、S:0.003~0.030%、Cr:0.80~1.20%、Mo:0.30~0.45%、Al:0.015~0.050%、N:0.010~0.025%,进而根据需要含有Nb≤0.08%,剩余部分由Fe和杂质组成,1.3≤Cr/Mn≤2.4,杂质中的P和O为P≤0.010%、O≤0.0020%。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