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1727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55392.7
申请日:2024-12-28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堆肥和亚硒酸钠联合应用提高小麦耐旱性和产量的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堆肥施入土壤后种植小麦,并在发生干旱胁迫时,在小麦叶部喷施亚硒酸钠溶液,能够显著减少小麦MDA、H2O2和O2‑等氧化应激指标和增加SOD、POD、CAT和APX等抗氧化酶活性,改善小麦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生理指标,改善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相关性状,最终提升小麦的抗旱性和产量。本发明所述堆肥由50%~55%玉米秸秆、10%~20%烤烟秸秆、20%~25%水稻秸秆、10%~15%家畜粪便、0.1%~1%枯草芽孢杆菌为原料,并加入有机废水或自来水混合堆腐发酵制备而成。
-
公开(公告)号:CN11940472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733822.0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通过蚯蚓粪和亚硒酸钠联合应用以提高小麦耐旱性和产量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将蚯蚓粪施入土壤后播种小麦,在干旱胁迫发生时,喷施亚硒酸钠溶液,能够显著改善小麦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指标,还显著减少了小麦中的MDA、H2O2和O2‑等氧化应激指标,以及增加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的活性,同时还提高了小麦籽粒的出粉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52699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974478.4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胚的麦穗离体培养液及制备方法,该培养液由以下化合物和对应的用量配制而成:磷酸二氢钾1~1.5g/L,尿素1.3~1.7g/L,硼酸80~120mg/L,柠檬酸16~24mg/L,2,4‑D 46~54mg/L,蔗糖15~25g/L。本发明不含有亚硫酸和硝酸银成分且所用化合物用量减半,更换营养液间隔由3天延长至7天且只需更换1次,减少人工投入,从而降低双单倍体生产成本,并且有效提升成胚率,提高颖果千粒重和饱满度,有利于颖果是否有胚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637514A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10939226.1
申请日:2017-10-11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交小麦机械化高效制种播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父本带与母本带按1:2的比例依次播种,父本带的播种宽度为1米,母本带的播种宽度为2米,播种时用至少播4行的窄幅播种机播父本带,用至少播8行的播种机播母本带,行间距均为0.25米,父本带与母本带之间间隔0.4米不播种。本发明根据西南麦区小麦种植的地形地貌,结合该区域小麦主流收获机械的收割幅宽,该方法可实现播种、收获全部采用机械化操作,简易、规范、高效,人工投少,制种产量高、制种效益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220728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561065.3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物技术和小麦分子育种领域,公开了一种检测小麦抗白粉病基因WTK4的功能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WTK4位于节节麦7D染色体短臂,在中国春参考基因组RefSeq v2.0版本中WTK4同源基因位于4A染色体长臂。所述功能性分子标记差异位点位于WTK4基因内部内,多态性为105bp的插入/缺失(Indel),本发明提供的分子标记结合PCR的方法,可准确检测材料中是否存在抗白粉病基因WTK4,根据扩增条带大小可以将含有WTK4基因的材料区分为节节麦抗病基因型和中国春感病基因型。该发明促进了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WTK4的利用,可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加快小麦抗病品种的选育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07667850B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1710972498.1
申请日:2017-10-18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的剪穗选育方法。该方法包括:以稳定和不稳定亲本杂交,冬季晚播收获F0代种子;F0代种子于夏季种植成株行,收获F1代种子;F1代种子冬季晚播,选择育性较好单株剪穗,收获F2代不育系种子;F2代不育系种子于夏季种植成株行,鉴定白粉病抗性,获得F3代不育系种子;F3代不育系种子于冬季晚播,鉴定条锈病抗性,选择分蘖多、株型好、开颖率高、有柱头外露农艺性状好的株行剪穗,获得F4代不育系种子;F4代不育系种子于夏季选中育性较好的株行进行繁殖,获得稳定F5代不育系种子;F5代不育系种子于冬季正常播种,鉴定育性及分析其他特征特性。该方法仅需3‑4年,缩短选育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7980614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711291140.9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杂交小麦制种技术领域中一种杂交小麦花期调节制种方法,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杂交小麦制种中父本和母本基本苗播种密度的确定、2)具体调整父本基本苗播种密度和3)根据父本和母本基本苗播种密度确定父本和母本的播种量,根据小麦自身的生长发育特性,结合种植密度与生育期的前期试验研究,通过调整父本的种植密度来调节父母本的花期,实现花期相遇的杂交小麦花期调节制种方法,与分期播种相比,本发明可以全程机械化操作,操作简便、高效,人工投少,成本低;与喷施激素相比,本发明采用种植密度调节花期,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成本较低,也不存在激素类调节剂可能带来的潜在污染,不需要额外人工投入。
-
公开(公告)号:CN103782907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10000309.0
申请日:2014-01-02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胚的麦穗离体培养液配方及制备方法,该配方由以下化合物和对应的用量配制而成:2,4-二氯苯氧乙酸100mg/L、蔗糖35-45g/L、磷酸二氢钾2-4g/L、亚硫酸6-8ml/L、四硼酸钠0.5-1.5g/L、碳酰二胺2-4g/L、硝酸银8-10mg/L。该配方配制的培养液,用于培养授过玉米花粉、从盆钵或田间剪回室内的小麦穗,诱导产生小麦单倍体胚;在所有其它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改用该配方后单倍体胚的诱导率可比用现有的穗培养液再提高10-15个百分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667850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972498.1
申请日:2017-10-18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的剪穗选育方法。该方法包括:以稳定和不稳定亲本杂交,冬季晚播收获F0代种子;F0代种子于夏季种植成株行,收获F1代种子;F1代种子冬季晚播,选择育性较好单株剪穗,收获F2代不育系种子;F2代不育系种子于夏季种植成株行,鉴定白粉病抗性,获得F3代不育系种子;F3代不育系种子于冬季晚播,鉴定条锈病抗性,选择分蘖多、株型好、开颖率高、有柱头外露农艺性状好的株行剪穗,获得F4代不育系种子;F4代不育系种子于夏季选中育性较好的株行进行繁殖,获得稳定F5代不育系种子;F5代不育系种子于冬季正常播种,鉴定育性及分析其他特征特性。该方法仅需3-4年,缩短选育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4082144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14779.4
申请日:2014-07-03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胚的麦穗离体培养方法,从田间或盆钵中剪取的用玉米花粉授粉24小时后的麦穗,用100mg/L2,4-D溶液喷穗后,插入盛有穗培养液的容器中置于人工气候箱进行昼夜连续培养,培养3天后进行第一次穗培养液更换,再培养3天后进行第二次更换,接着培养4天后进行第三次更换,直到培养结束,从开始培养到培养结束的13-14天中,每次更换穗培养液时,用量为培养液淹没麦穗茎秆2-3cm,每次更换穗培养液时需对麦穗茎秆和叶片进行处理,先用剪刀将麦穗基部茎秆至少剪去2-3cm,剪成平口,再剔除茎秆基部未着生在茎节上的叶片。采用本发明方法单倍体胚诱导率可达到70%以上,且胚发育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