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1458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841408.1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一个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ym112、InDel分子标记及应用。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ym112,其CDS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开发的功能分子标记Yrym112‑InDel,包括上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3和下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4。根据扩增条带大小可以将含有Yrym112基因的材料区分为抗病基因型和感病基因型。促进了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ym112的利用,分子标记用于鉴定或选育小麦抗条锈病种质资源,或小麦基因Yr5分型以及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加快小麦抗病品种的选育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1197108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010225205.5
申请日:2020-03-26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与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连锁的SSR分子标记及应用。引物为位于小麦2B染色体上SSR标记2B‑TPSGMS和6B染色体上SSR标记6B‑TPSGMS,利用本发明中的2个SSR引物,进行小麦雄性核不育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能够成倍提高小麦雄性核不育系选育效率;另外,本发明的两个标记经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验证,确实与小麦雄性核不育系的不育基因紧密连锁,有助于育种者理解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不育性的遗传规律,为不育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32586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65847.7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量元素纳米肥料提高小麦耐旱性和产量的方法,使用不同微量元素纳米肥料单独和组合施用,在小麦干旱发生后,作为叶面肥喷施在小麦叶部。通过分析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单独和联合施用硅、铁和锌微量元素纳米肥料对小麦形态与生理、氧化应激指标、抗氧化酶活性、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单独或联合施用硅、铁和锌微量元素纳米肥料后小麦的生长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抗氧化酶活性、产量与品质得到了显著改善。在各种组合中,铁和锌微量元素纳米肥料联合施用在减轻小麦干旱胁迫的负面影响方面显示出最佳效果,表明通过微量元素纳米肥料联合施用可以提高小麦耐旱性和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26759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62693.8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小麦单倍体得胚率的激素处理方法,将已去雄的小麦割穗取回实验室,集中喷施75~100mg/L赤霉素(GA3)溶液,置于通风处2~3小时,待麦穗干燥后,采集新鲜玉米花粉对其集中进行“滚粉法”授粉,插入营养液中置于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离体培养,24小时后再集中喷施100mg/L的2,4‑D溶液,人工气候箱培养14天。本发明通过小麦去雄后授粉前喷施100mg/L赤霉素(GA3),结合割穗离体培养技术,将授粉和激素处理由在地里的“逐穗操作”变成室内的“批量操作”,提高激素处理效率,并提高10%的小麦单倍体得胚率。通过结合割穗离体培养技术,通过授粉前高效的激素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单倍体得胚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220787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1811064998.6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小麦单倍体苗成活率和加倍率的方法,属于小麦育种技术领域。通过有效的基质调配、瓶苗移栽和移栽后的处理得到可以提高成活率和加倍率的小麦麦苗,获得的单倍体苗质量好且较均一;利用瓶苗移栽实现了比移栽提高15%以上的成活率,保证了单倍体苗的质量从而提高了加倍率;因本发明只需一次大田移栽,大大降低了人工和管理成本;同时苗盘移栽较容易进行冷室处理,解决了小麦单倍体苗的越夏问题,延长了小麦双单倍体的生产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1197108A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2010225205.5
申请日:2020-03-26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与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连锁的SSR分子标记及应用。引物为位于小麦2B染色体上SSR标记2B-TPSGMS和6B染色体上SSR标记6B-TPSGMS,利用本发明中的2个SSR引物,进行小麦雄性核不育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能够成倍提高小麦雄性核不育系选育效率;另外,本发明的两个标记经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验证,确实与小麦雄性核不育系的不育基因紧密连锁,有助于育种者理解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不育性的遗传规律,为不育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0583477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1015859.9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简化纯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择有隔离条件、能充分表现小麦不育系特征的田地,播种待纯化的不育系种子;步骤2,待不育系的种苗表现出不育系特征时进行除杂,除去其中的假不育系种苗;步骤3,割除保留的真不育系种苗的地上茎秆,浇水、追肥,使用遮阳网覆盖;步骤4,按照常规栽培方法对地上麦桩的再生分蘖进行培育,收获纯化的不育系种子;本发明对小麦不育系的纯化过程操作简单,纯化时间缩短、纯化成本降低、纯化效率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267598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0362693.8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小麦单倍体得胚率的激素处理方法,将已去雄的小麦割穗取回实验室,集中喷施75~100mg/L赤霉素(GA3)溶液,置于通风处2~3小时,待麦穗干燥后,采集新鲜玉米花粉对其集中进行“滚粉法”授粉,插入营养液中置于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离体培养,24小时后再集中喷施100mg/L的2,4‑D溶液,人工气候箱培养14天。本发明通过小麦去雄后授粉前喷施100mg/L赤霉素(GA3),结合割穗离体培养技术,将授粉和激素处理由在地里的“逐穗操作”变成室内的批量操作”,提高激素处理效率,并提高10%的小麦单倍体得胚率。通过结合割穗离体培养技
-
公开(公告)号:CN113526999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110974478.4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胚的麦穗离体培养液及制备方法,该培养液由以下化合物和对应的用量配制而成:磷酸二氢钾1~1.5g/L,尿素1.3~1.7g/L,硼酸80~120mg/L,柠檬酸16~24mg/L,2,4‑D 46~54mg/L,蔗糖15~25g/L。本发明不含有亚硫酸和硝酸银成分且所用化合物用量减半,更换营养液间隔由3天延长至7天且只需更换1次,减少人工投入,从而降低双单倍体生产成本,并且有效提升成胚率,提高颖果千粒重和饱满度,有利于颖果是否有胚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637514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710939226.1
申请日:2017-10-11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交小麦机械化高效制种播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父本带与母本带按1:2的比例依次播种,父本带的播种宽度为1米,母本带的播种宽度为2米,播种时用至少播4行的窄幅播种机播父本带,用至少播8行的播种机播母本带,行间距均为0.25米,父本带与母本带之间间隔0.4米不播种。本发明根据西南麦区小麦种植的地形地貌,结合该区域小麦主流收获机械的收割幅宽,该方法可实现播种、收获全部采用机械化操作,简易、规范、高效,人工投少,制种产量高、制种效益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