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01035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011454891.X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云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应用微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捕食线虫真菌细胞膜破裂并且内体增多而产生捕食器官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捕食线虫真菌进行孢子培养;将培养得到的孢子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菌丝培养;待菌丝生长连成菌网以后,向固体培养基表面中加入可使细胞膜破裂和内体增多的试剂,置于20‑30℃环境中培养至少36h。本发明方法是将高浓度的氨水加入到捕食线虫真菌的菌丝中,使捕食线虫真菌的细胞膜发生破裂,意外发现在膜修复的过程中可产生大量捕食器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促使捕食线虫真菌产生捕食器官的方法,为研究捕食器官形成的机制提供新思路,从而为高效生防制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057897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731536.5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云南大学
IPC: C07H15/04 , C07H1/08 ,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线虫培养制备两种吡喃葡萄糖苷的制备方法,涉及吡喃葡萄糖苷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利用全齿复活线虫分泌的信号物质提取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与丁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两种吡喃葡萄糖苷。本发明根据在线虫分泌的信号物质中发现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与丁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两种吡喃葡萄糖苷的研究,设计出一种同时获取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与丁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两种吡喃葡萄糖苷的全新方法,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与丁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两种吡喃葡萄糖苷制备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
-
公开(公告)号:CN106947781B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710265010.1
申请日:2017-04-21
Applicant: 云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菌拟盘多毛孢提取物及其应用,属于应用微生物学领域。真菌拟盘多毛孢提取物经真菌菌株选择、及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GLGS‑5提取物的制备步骤得到。其真菌菌株是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GLGS‑5,菌株GLGS‑5已于2017年1月9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CGMCC No.13577。真菌拟盘多毛孢提取物在制备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应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GLGS‑5固体发酵提取物活性好,对AChE抑制率达61.8%,能够作为制备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703629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910218311.4
申请日:2009-12-09
Applicant: 云南大学
IPC: A61K36/82 , A61P31/10 , A61K135/00 , A61K12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云南山枇花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及其应用,属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活性成分经如下步骤得到:a.将云南山枇花的枝或叶用水洗干净后,在烘箱中50℃温度下烘干;b.将烘干后的枝或叶切碎,放入三角瓶内,用甲醇浸泡,第一次浸泡提取的时间为4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时间分别为24和48小时;c.将三次浸提的提取液合并后,浓缩至溶剂蒸发后得浸膏;d.将浸膏用甲醇溶解,制备成浓度为5mg/ml的活性成分。本发明的从云南山枇花植物的枝和叶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成本低,制备方法简便,对人体病原真菌淡紫拟青霉(P.lilacinus)有强抑制作用的优点,能用于医用抗生素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2008540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1010556453.4
申请日:2010-11-24
Applicant: 云南大学
IPC: A61K36/48 , A61P31/04 , A61K127/00 , A61K1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植物肥荚红豆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及其应用,属生物医药技术领域。从植物肥荚红豆中提取的活性成分经如下步骤得到:a.将肥荚红豆的枝或叶用水洗干净后放入烘箱,在60℃温度下烘烤12小时;b.将烘干后的肥荚红豆的枝或叶切碎,放入三角瓶内,用100%的甲醇浸泡,在40℃的水浴锅上提取,第一次浸泡提取的时间为2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时间分别为4和8小时;c.将三次浸提的提取液合并后,在60℃温度下浓缩后得浸膏;d.将浸膏用甲醇溶解,定容至10mg/ml,置于冰箱中4℃保存备用。本发明提取的活性成分对人体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作为制备抑制人体病原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剂的应用,能开发为新的医用抗生素。
-
公开(公告)号:CN101703629A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910218311.4
申请日:2009-12-09
Applicant: 云南大学
IPC: A61K36/82 , A61P31/10 , A61K135/00 , A61K12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云南山枇花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及其应用,属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活性成分经如下步骤得到:a.将云南山枇花的枝或叶用水洗干净后,在烘箱中50℃温度下烘干;b.将烘干后的枝或叶切碎,放入三角瓶内,用甲醇浸泡,第一次浸泡提取的时间为4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时间分别为24和48小时;c.将三次浸提的提取液合并后,浓缩至溶剂蒸发后得浸膏;d.将浸膏用甲醇溶解,制备成浓度为5mg/ml的活性成分。本发明的从云南山枇花植物的枝和叶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成本低,制备方法简便,对人体病原真菌淡紫拟青霉(P.lilacinus)有强抑制作用的优点,能用于医用抗生素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1385747A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810058980.5
申请日:2008-09-27
Applicant: 云南大学
IPC: A61K36/185 , A61P3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连香树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及其应用,属生物医药技术领域。该活性成分经如下步骤得到:a.将连香树的枝或叶用水洗干净后放入烘箱,在60℃温度下烘烤12小时;b.将烘烤后的连香树枝或叶切碎,分别放入三角瓶内,用100%甲醇浸泡,在45℃的水浴锅上提取,第一次浸泡提取的时间为2小时,第二次浸泡提取的时间为4小时,第三次浸泡提取的时间为8小时;c.将三次浸提的提取液合并后,在60℃温度下浓缩后得浸膏;d.将浸膏用甲醇溶解,制备成浓度为10mg/ml的活性成分;或在80℃水浴加热1小时后,用甲醇溶解,制备成浓度为10mg/ml的活性成分。本发明提取的活性成分,作为制备抑制人体病原细菌蜡样芽孢杆菌制剂的应用,可开发为新的医用抗生素。
-
公开(公告)号:CN101385471A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810058978.8
申请日:2008-09-27
Applicant: 云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三分三中提取的活性物及其应用,属生物农药技术领域。该活性物经如下步骤得到:a.将采集到的三分三全株用自来水冲洗后放入烘箱,在50℃温度下烘烤10小时;b.将烘烤后的三分三剪成0.5cm长的小段;c.分别取10g剪碎后的三分三装于150ml三角瓶中;其中:一瓶加入100ml 100%丙酮进行提取,另外一瓶加入100ml 100%甲醇进行提取;对两种溶剂分别提取的样品放在室温下静置72小时;d.将上述不同条件下处理后的样品浸提液分别过滤,在 50℃下浓缩后即为三分三的活性提取物;丙酮的提取物用丙酮溶解,甲醇提取的用甲醇溶解样品,定量到0.1g/ml,放入冰箱内备用。本发明的活性提取物具有制备简便、高效低毒等优点,作为制备杀线虫的生物农药制剂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353958C
公开(公告)日:2007-12-12
申请号:CN200610010682.X
申请日:2006-02-14
Applicant: 云南大学
IPC: A61K36/575 , A61P31/10 , A61K135/00 , A61K12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三瓣木兰植物中提取的抗真菌活性成分及其应用,属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活性成分经如下步骤得到:a.将三瓣木兰的枝或叶用水洗干净后,在烘箱中于60℃温度下烘干;b.将烘干后的枝或叶切碎,放入三角瓶内,用80%的乙醇浸泡,在40℃的水浴锅上提取,第一次浸泡提取的时间为2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时间分别为4和8小时;c.将三次浸提的提取液合并后,在低压0.07MPa下浓缩至溶剂蒸发后得浸膏;d.将浸膏用甲醇溶解,制备成浓度为5mg/ml的活性成分。本发明的活性成分具有对人体病原真菌淡紫拟青霉有抑制作用、高效、热稳定等优点,可作为制备抑制人体病原真菌淡紫拟青霉制剂的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