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56769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510796881.7
申请日:2015-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11/029 , F01P3/18 , F01P11/0285 , F01P2005/046 , F01P2060/14 , F01P11/00 , B60K11/04 , F01P2050/22
Abstract: 一种散热器用储存罐以及散热器结构,所述散热器用储存罐具有:罐主体,其与散热器连接,并具备冷却水的注入部与存积部;第一肋材,其被配置在所述罐主体的内部,并从所述罐主体的相互对置的侧壁的一侧起朝向另一侧延伸,且对所述注入部与所述存积部进行分隔,并且在所述第一肋材与该侧壁的另一侧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二肋材,其被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肋材相比靠所述注入部侧或靠所述存积部侧,并从所述侧壁的另一侧起朝向一侧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二肋材与该侧壁的一侧之间设置有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05756769B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510796881.7
申请日:2015-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11/029 , F01P3/18 , F01P11/0285 , F01P2005/046 , F01P2060/14
Abstract: 一种散热器用储存罐以及散热器结构,所述散热器用储存罐具有:罐主体,其与散热器连接,并具备冷却水的注入部与存积部;第一肋材,其被配置在所述罐主体的内部,并从所述罐主体的相互对置的侧壁的一侧起朝向另一侧延伸,且对所述注入部与所述存积部进行分隔,并且在所述第一肋材与该侧壁的另一侧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二肋材,其被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肋材相比靠所述注入部侧或靠所述存积部侧,并从所述侧壁的另一侧起朝向一侧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二肋材与该侧壁的一侧之间设置有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04972893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10159235.X
申请日:2015-04-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高桥裕树
IPC: B60K1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1/04 , B60K6/40 , B60Y2306/01 , F01P3/18 , F01P11/029 , Y10S903/904 , Y10S903/9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散热器以及配备有该散热器的车辆。散热器容纳在车辆的前部的发动机舱中并且被构造为消散在内燃机中循环的冷却液的热量。所述散热器包括弱部,所述弱部在抵抗所述车辆的纵向上的负荷方面比其他部分弱。与散热器不具有所述弱部的情形相比,当施加所述车辆的纵向上的负荷时所述散热器易于被压缩以及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0194217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910141118.9
申请日:2019-02-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九州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形成于车辆后端部的后组合灯壳的形状构造进行研究而实现基于空气动力控制的操纵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也能够满足设计性的汽车的后组合灯壳构造。汽车的后组合灯壳构造的特征在于,借助背面板、侧面板以及平面板将车身后部的角部处的后组合灯壳形成为大致三棱锥状的边角壳体,背面板形成在大致中央形成有凹状切口部的壳体背面,侧面板形成随着趋向后方而宽度逐渐变窄的形状的空气流通侧面,平面板在中央部形成终端与背面板的凹状切口部连通的凹状空气流通路。
-
公开(公告)号:CN110194217A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910141118.9
申请日:2019-02-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九州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形成于车辆后端部的后组合灯壳的形状构造进行研究而实现基于空气动力控制的操纵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也能够满足设计性的汽车的后组合灯壳构造。汽车的后组合灯壳构造的特征在于,借助背面板、侧面板以及平面板将车身后部的角部处的后组合灯壳形成为大致三棱锥状的边角壳体,背面板形成在大致中央形成有凹状切口部的壳体背面,侧面板形成随着趋向后方而宽度逐渐变窄的形状的空气流通侧面,平面板在中央部形成终端与背面板的凹状切口部连通的凹状空气流通路。
-
公开(公告)号:CN113412570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080012612.6
申请日:2020-01-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2K1/2791
Abstract: 旋转电机(10)包括励磁元件(40)和电枢(50),所述励磁元件具有磁体部(1000),所述磁体部包含极性在周向上交替的多个磁极,所述电枢具有在径向上与所述磁体部相对配置的多相的电枢绕组(51)。磁体部是沿着易磁化轴形成有磁体磁路的取向磁体,所述易磁化轴至少在磁极中心即d轴和所述磁体部的电枢侧周面(1002)的交点(P1)处,相对于d轴在规定角度范围内具有倾斜角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632345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080025184.0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nventor: 高桥裕树
Abstract: 导线部(725)在安装于基座构件(722)的状态下由树脂(801)对上述导线部的励磁元件侧周面(725a)进行覆盖,在电枢(720)的径向截面中,对上述导线部的励磁元件侧周面进行覆盖的树脂(802)中的、分别设置于上述树脂的表面侧和导线部侧的外皮层(811、812)的径向的厚度尺寸的合计与设置在上述外皮层之间的铁芯层(813)的径向的厚度尺寸相比形成得更厚,或者对上述导线部的励磁元件侧周面进行覆盖的树脂全部由外皮层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14365385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080063107.4
申请日:2020-09-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nventor: 高桥裕树
Abstract: 一种旋转电机(1001),包括:励磁元件(1010),上述励磁元件具有磁体部(700),上述磁体部具有极性在周向上交替的多个磁极;以及电枢(1030),上述电枢与上述励磁元件相对配置,并且具有多相的电枢绕组(1033),将上述励磁元件和上述电枢中的任意一个设为转子。上述励磁元件具有软磁性体铁芯(1011),上述软磁性体铁芯具有收容并保持上述磁体部的磁体收容孔。上述电枢绕组具有在与上述励磁元件相对的位置处沿周向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导线部(800)。在上述电枢中,在周向上的各上述导线部之间设置有导线间构件(1034),并且一磁极中的上述导线间构件在上述导线部的非通电时,利用来自一磁极中的上述磁体部的磁通而磁饱和。
-
公开(公告)号:CN114287099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080060651.3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2K1/2789 , H02K1/12 , H02K1/18 , H02K3/46 , H02K5/04 , H02K5/173 , H02K11/00 , H02K11/33 , H02K15/12
Abstract: 旋转电机(10)包括励磁元件(40)和电枢(50),上述励磁元件具有磁体部(700)和固定有上述磁体部的圆筒状的磁体保持部(801),上述磁体部包含极性在周向上交替的多个磁极,上述电枢具有多相的电枢绕组(51),并且以与上述磁体部相对的方式配置,将上述励磁元件和上述电枢中的任一个设为转子。上述磁体部沿周向圆环状地构成。上述磁体部隔着发泡性树脂(802)固定于上述磁体保持部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任一个即固定面,根据从上述磁体保持部的上述固定面到上述磁体的电枢相反侧周面为止的径向上的距离,使上述发泡性树脂的径向上的厚度尺寸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1339652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080012613.0
申请日:2020-01-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nventor: 高桥裕树
Abstract: 各相的上述电枢绕组(51)由多个导线(1010)的并联连接体构成,各导线由多个线材(1011~1014)的串联连接体构成。在各相的上述电枢绕组中,将在与磁体部(42)相对的位置处以规定间隔沿周向配置的部分设为导线部(81)的情况下,在各导线部中,沿径向配置有至少一层导线,并且沿周向排列配置有多个导线。在沿周向相邻的同相的上述导线部的每一个中,在维持了各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状态下,同一导线的配置位置从转子(40)的轴向观察时是不同的,并且各导线部的径向的厚度尺寸与周向的宽度尺寸相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