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74337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0880113895.2
申请日:2008-10-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9/12 , H02K1/223 , H02K19/28 , H02K21/042
Abstract: 在转子芯(16)上,沿着周向互相设置间隔地排列有向定子(12)突出的多个凸极(19),将转子绕组(18n、18s)卷绕安装于这些凸极(19)。各转子绕组(18n、18s)经由二极管(21n、21s)短路,通过各二极管(21n、21s)整流的电流流向各转子绕组(18n、18s),由此各凸极(19)磁化而产生磁极固定的磁体。各凸极(19)在周向上的宽度θ比与转子(14)的电角180°相当的宽度短,各转子绕组(18n、18s)以短节距绕组方式卷绕安装在各凸极(19)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738995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097906.0
申请日:2012-04-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9/12
Abstract: 一种旋转电机(10),包括:定子(12),该定子产生旋转磁场;和转子(14),线圈绕组(42n、42s)围绕该转子缠绕,使得通过旋转磁场的谐波分量产生感应电动势,且在转子中通过感应电动势产生磁极。定子具有作为引导部分的辅助极,该引导部分将谐波分量从定子引导到转子。
-
公开(公告)号:CN101874337A
公开(公告)日:2010-10-27
申请号:CN200880113895.2
申请日:2008-10-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9/12 , H02K1/223 , H02K19/28 , H02K21/042
Abstract: 在转子芯(16)上,沿着周向互相设置间隔地排列有向定子(12)突出的多个凸极(19),将转子绕组(18n、18s)卷绕安装于这些凸极(19)。各转子绕组(18n、18s)经由二极管(21n、21s)短路,通过各二极管(21n、21s)整流的电流流向各转子绕组(18n、18s),由此各凸极(19)磁化而产生磁极固定的磁体。各凸极(19)在周向上的宽度θ比与转子(14)的电角180°相当的宽度短,各转子绕组(18n、18s)以短节距绕组方式卷绕安装在各凸极(19)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348584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80008005.8
申请日:2012-02-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25/026 , H02K19/12 , H02K19/28 , H02K21/042 , H02P21/0003 , H02P25/03
Abstract: 定子(12)具有通过集中绕组围绕定子芯(26)卷绕的多相定子线圈(28u,28v,28w)。转子(14)具有在周向方向上在转子芯(16)的多个部分处卷绕的转子线圈(42n,42s)以及用作连接到转子线圈(42n,42s)的整流器单元并且在周向方向上交替地改变各个转子线圈(42n,42s)的磁特性的二极管(21n,21s)。旋转电机驱动系统包括减小/增加脉冲叠加单元(72),其将用于脉冲状减小的减小脉冲电流叠加在用于使电流通过定子线圈(28u,28v,28w)的q轴电流指令上,并且将用于脉冲状增加的增加脉冲电流叠加在d轴电流指令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348584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280008005.8
申请日:2012-02-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25/026 , H02K19/12 , H02K19/28 , H02K21/042 , H02P21/0003 , H02P25/03
Abstract: 定子(12)具有通过集中绕组围绕定子芯(26)卷绕的多相定子线圈(28u,28v和28w)。转子(14)具有在周向方向上在转子芯(16)的多个部分处卷绕的转子线圈(42n和42s)以及用作连接到转子线圈(42n和42s)的整流器单元并且在周向方向上交替地改变各个转子线圈(42n和42s)的磁特性的二极管(21n和21s)。旋转电机驱动系统包括减小/增加脉冲叠加单元,其将用于脉冲状减小的减小脉冲电流叠加在用于使电流通过定子线圈(28u,28v和28w)的q轴电流指令上,并且将用于脉冲状增加的增加脉冲电流叠加在d轴电流指令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471837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380029908.9
申请日:2013-08-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用于旋转电气装置的转子(14)包括:转子线圈(28n、28s),其缠绕在转子凸极(32n、32s)中的每一者上;保持部件(46),其由转子芯(24)支撑;以及外部磁性部件(50)。所述保持部件(46)具有桥接在相邻的转子凸极(32n、32s)之间的梁部(54),并且防止所述转子线圈(28n、28s)脱离。所述外部磁性部件(50)被设置在所述梁部(54)的端部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534913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280016975.2
申请日:2012-04-0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定子(12)具有定子芯(26)和缠绕在定子芯(26)或者定子(12)的齿(30)上的定子绕组(28u、28v、28w)。转子(14)具有:转子芯(16);缠绕在转子芯(16)或者转子(14)的齿(19)上的绕组(42n、42s);和布置于在周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转子齿(19)之间的磁性辅极(48)。转子(14)进一步具有二极管(21n、21s),该二极管(21n、21s)是磁特性调整部,该磁特性调整部使得由于在转子绕组(42n、42s)中产生的电动势而出现在齿(19)中的磁特性在转子芯(16)的周向方向上改变。
-
公开(公告)号:CN115250020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441783.1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2K1/2792 , H02K1/18 , H02K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抑制来自电机的磁通的泄漏。该电机具备:沿着周向设置为环状的第一磁铁部;沿着周向设置为环状,在轴向上与第一磁铁部重叠地配置的第二磁铁部;以及在径向上与第一磁铁部相向地配置的线圈部。在第一磁铁部中,包含具有沿着径向的磁化方向的第一主磁铁和具有沿着周向的磁化方向的第一副磁铁的多个磁铁以海尔贝克排列来排列配置,以使来自第一磁铁部的磁通集中在线圈部上,在第二磁铁部中,包含具有沿着轴向的磁化方向的第二主磁铁和具有沿着周向的磁化方向的第二副磁铁的多个磁铁以海尔贝克排列来排列配置,以使来自第二磁铁部的磁通集中在第一磁铁部上,第二主磁铁在轴向上与第一主磁铁重叠地配置,第二副磁铁在轴向上与第一副磁铁重叠地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604098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380042030.2
申请日:2013-07-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3/487 , H02K1/246 , H02K3/20 , H02K3/527 , H02K11/042
Abstract: 一种旋转电机的转子(14)包括:转子芯(14),所述转子芯具有沿其周向配置在其外周上的多个转子凸极(32n,32s);卷绕在所述转子凸极(32n,32s)上的转子线圈(28n,28s,30n,30s);和保持部件(50),所述保持部件设置成封闭形成在所述转子凸极(32n,32s)之间的槽(34)。所述保持部件(50)包括腿部(52)和梁部(54),所述腿部在卷绕在沿所述周向彼此相邻的两个转子凸极(32n,32s)上的转子线圈之间在所述槽(34)内沿径向延伸并固定在所述转子芯(24)上,所述梁部从所述腿部(52)的径向外端部沿彼此相反的周向延伸并封闭所述槽(34)的外周。所述保持部件(50)的所述腿部(52)设置有沿所述周向突出以与构成所述转子线圈(30n,30s)的线圈导线接合的突出部(56)。
-
公开(公告)号:CN104488186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380036227.5
申请日:2013-09-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旋转电机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旋转电机的控制装置。当存在这样的电流相位时,控制装置设定具有位于第一与第二电流相位(Θ1、Θ2)之间的中间相位(Θm)的中间电流向量(Im):在该相位上,磁阻转矩在第一电流向量(I1)的第一电流相位(Θ1)与第二电流向量(I2)的第二电流相位(Θ2)之间最大,在第一电流向量上尚未叠加电流脉冲,第二电流向量是通过增加d轴电流以及减小q轴电流来获取的。中间电流向量(Im)被设定为大于在向量轨迹沿直线从所述第一电流向量(I1)变化到第二电流向量(I2)的情况下位于中间相位(Θm)上的假想电流向量(Ima)。通过按照I1、Im和I2的顺序更改电流向量和按照Im和I1的顺序返回电流向量来产生电流脉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