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72981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0635689.X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50/236 , H01M50/244 , H01M50/204 , H01M50/233 , H01M50/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盒。电池盒包括:被构造成容纳电池堆的壳体和在壳体的内侧上被与壳体一体地铸造的抵靠壁部。抵靠壁部被构造成承受来自容纳在壳体中的电池堆的载荷。电池盒进一步包括由比抵靠壁部具有更高刚性的材料制成并且通过包封铸造被铸造到抵靠壁部中的增强部。
-
公开(公告)号:CN11544111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0578558.2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50/244 , H01M50/204 , H01M50/249 , H01M50/224 , B29C45/14 , B21D2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池壳体及电池壳体的制造方法。电池壳体构成为收容1个或多个电池单元,并具备金属板部和树脂部。金属板部由作为电池壳体的一部分的多个金属板构成。树脂部介于多个金属板之间并将多个金属板相连,是电池壳体的另一部分。多个金属板包括第1金属板和第2金属板。第1金属板包括第1重叠部,第2金属板包括第2重叠部,第1重叠部及第2重叠部经由树脂部而相互重叠。第1重叠部具有朝向第2重叠部突出的1个以上的接触用突起。第2重叠部与1个以上的接触用突起直接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16598675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045024.8
申请日:2023-01-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50/204 , H01M50/289 , H01M10/613 , H01M10/65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池包壳体。该电池包壳体具有:金属制的电池单元收容部,能够将在第1方向上重叠了多个的电池单元以在该第1方向上压缩了的状态从与该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一侧收容,并且能够支承该电池单元的复原力;和树脂制的流路形成部,与所述电池单元收容部一体地设置,配置于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第2方向另一侧并且构成供该电池单元的冷却风流动的冷却风流路部的一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15472981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210635689.X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50/236 , H01M50/244 , H01M50/204 , H01M50/233 , H01M50/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盒。电池盒包括:被构造成容纳电池堆的壳体和在壳体的内侧上被与壳体一体地铸造的抵靠壁部。抵靠壁部被构造成承受来自容纳在壳体中的电池堆的载荷。电池盒进一步包括由比抵靠壁部具有更高刚性的材料制成并且通过包封铸造被铸造到抵靠壁部中的增强部。
-
公开(公告)号:CN11544111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210578558.2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50/244 , H01M50/204 , H01M50/249 , H01M50/224 , B29C45/14 , B21D2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池壳体及电池壳体的制造方法。电池壳体构成为收容1个或多个电池单元,并具备金属板部和树脂部。金属板部由作为电池壳体的一部分的多个金属板构成。树脂部介于多个金属板之间并将多个金属板相连,是电池壳体的另一部分。多个金属板包括第1金属板和第2金属板。第1金属板包括第1重叠部,第2金属板包括第2重叠部,第1重叠部及第2重叠部经由树脂部而相互重叠。第1重叠部具有朝向第2重叠部突出的1个以上的接触用突起。第2重叠部与1个以上的接触用突起直接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15441112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0429630.5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50/244 , H01M50/204 , H01M50/249 , H01M50/293 , H01M50/224 , H01M50/258 , H01M50/2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池壳体及电池壳体的制造方法。电池壳体具备相互分离配置并构成电池壳体的一部分的第1金属板及第2金属板、和树脂部。树脂部介于第1金属板与第2金属板之间且将第1金属板与第2金属板相连。第1金属板及第2金属板分别包括隔着树脂部相互重叠的第1重叠部及第2重叠部。第1重叠部具有钩。第2重叠部具有开口部。钩形成为能够通过卡挂于开口部来限制第1金属板及第2金属板的沿着第1金属板与第2金属板相互分离的方向的相对移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