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制成形方法和压制成形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943900A

    公开(公告)日:2007-04-11

    申请号:CN200610142119.8

    申请日:2006-10-08

    Inventor: 小松顺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2/02 B21D22/22

    Abstract: 面板材料(11)的齿顶形状部分(20)被压制成形模具(7)的拉制部分(15)以等于或者小于铝材料(11)能够被拉制到的限度的量拉制,由此,使面板材料(11)的即将成为产品的部分(19)与冲床(9)的成形面(8)大致一致。在该状态下,面板材料(11)的即将成为产品的部分(19)得到拉伸或者拉制。因此,即将成为产品的部分(19)的横截面以最小量的水平均匀变化,通过压制成形,使得生产出具有大的平面尺寸L和高质量的由铝基合金制成的挡泥板(1)成为可能。结果,增加了通过压制面板材料(11)成形的面板零件设计的灵活性。

    车辆的分型部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36420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380053670.3

    申请日:2013-09-12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一种能够在确保预定强度的同时使外观品质提升的车辆的分型部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在侧部件外板(16)中,第二板部(36)隔着第一棱线(L1)而与第一板部(34)连续地形成,并且第三板部(38)隔着与第一棱线(L1)相交成锐角状的第二棱线(L2)而与第二板部(36)连续地形成。而且,从第一棱线(L1)与第二棱线(L2)的交点(32X)起延伸有通过第一板部(34)的一部分和第三板部(38)的一部分而被构成的、截面呈V字状的突起(40)。相对于此,发动机罩外板(24A)沿着第一棱线(L1)而被配置,在发动机罩外板(24A)与第二板部(36)之间形成第一分型部(30A)。此外,翼子板面板(26)沿着第二棱线(L2)而被配置,在翼子板面板(26)与第二板部(36)之间形成第二分型部(30B),且在翼子板面板(26)与发动机罩(24)之间形成第三分型部(30C)。

    车辆的分型部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36420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80053670.3

    申请日:2013-09-12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一种能够在确保预定强度的同时使外观品质提升的车辆的分型部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在侧部件外板(16)中,第二板部(36)隔着第一棱线(L1)而与第一板部(34)连续地形成,并且第三板部(38)隔着与第一棱线(L1)相交成锐角状的第二棱线(L2)而与第二板部(36)连续地形成。而且,从第一棱线(L1)与第二棱线(L2)的交点(32X)起延伸有通过第一板部(34)的一部分和第三板部(38)的一部分而被构成的、截面呈V字状的突起(40)。相对于此,发动机罩外板(24A)沿着第一棱线(L1)而被配置,在发动机罩外板(24A)与第二板部(36)之间形成第一分型部(30A)。此外,翼子板面板(26)沿着第二棱线(L2)而被配置,在翼子板面板(26)与第二板部(36)之间形成第二分型部(30B),且在翼子板面板(26)与发动机罩(24)之间形成第三分型部(30C)。

    压制成形方法和压制成形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943900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610142119.8

    申请日:2006-10-08

    Inventor: 小松顺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2/02 B21D22/22

    Abstract: 面板材料(11)的齿顶形状部分(20)被压制成形模具(7)的拉制部分(15)以等于或者小于铝材料(11)能够被拉制到的限度的量拉制,由此,使面板材料(11)的即将成为产品的部分(19)与冲床(9)的成形面(8)大致一致。在该状态下,面板材料(11)的即将成为产品的部分(19)得到拉伸或者拉制。因此,即将成为产品的部分(19)的横截面以最小量的水平均匀变化,通过压制成形,使得生产出具有大的平面尺寸L和高质量的由铝基合金制成的挡泥板(1)成为可能。结果,增加了通过压制面板材料(11)成形的面板零件设计的灵活性。

    电池盒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303786U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20940850.0

    申请日:2020-05-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盒。该电池盒具备上端敞开的四方体形状的容置部、及一体地形成在容置部的敞开端四周的四个平坦部,四个平坦部中,第一至第三平坦部垂直于容置部的纵壁地延伸,第四平坦部被构成为,沿着容置部的纵壁的延伸方向延伸规定长度后垂直于容置部的纵壁地延伸而形成直角部,在容置部内容置有全固态电池的状态下,第四平坦部从比敞开端的端缘高出规定尺寸的位置折叠到其对面的第二平坦部侧,而将敞开端覆盖,并与第一至第三平坦部叠合并接合,在此状态下,第四平坦部上的直角部被拉成钝角状而形成朝着容置部的内侧凸出的凹部。基于上述结构,既能缩小电池盒在车辆上的配置空间,又能避免在容置部的角落部位产生凹部。

    电池盒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571230U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21290225.2

    申请日:2020-07-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盒,该电池盒由拉深加工制成,具备容置全固态电池的容置空间,该电池盒被一体成型为由连接部并列连接的两个帽形部,各帽形部具有一个边与连接部连接的横壁、从该横壁的未与连接部连接的三个边分别延伸出的三个纵壁、及分别从该三个纵壁的端部水平地延伸出的平坦部,容置空间是通过将两个帽形部对折成彼此的横壁上下相对、彼此的平坦部相叠合的状态而构成的空间。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对电池盒进行一体成型加工时不会产生负角,并能省去一边的平坦部,使电池盒的体积缩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