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619576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80047955.6

    申请日:2013-08-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35/00 B62D25/025 B62D25/16 B62D35/02 Y02T10/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身前部结构,在应用了车身前部结构(S1)的车辆(10)中,在拱形部(40)的后端部的后侧形成有开口部(48),开口部(48)与空气流道(38)连通并向车辆后侧开放。而且,在车辆(10)行驶时,流入空气流道(38)的空气从车辆前侧向车辆后侧流动并从开口部(48)向车辆后侧排出。即,由于在空气流道(38)内主要产生朝向车辆后侧的气流(B),所以抑制了空气流道(38)内的空气向车轮罩(34)侧吹出。由此,由于抑制了从空气流道(38)经由车轮罩(34)而向车轮罩(3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吹出的气流的产生,所以抑制了在车轮罩(3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流动的行驶风与该气流碰撞的情况。通过以上方式,能够使车辆(10)的操纵稳定性良好。

    车身前部结构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619576B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380047955.6

    申请日:2013-08-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35/00 B62D25/025 B62D25/16 B62D35/02 Y02T10/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身前部结构,在应用了车身前部结构(S1)的车辆(10)中,在拱形部(40)的后端部的后侧形成有开口部(48),开口部(48)与空气流道(38)连通并向车辆后侧开放。而且,在车辆(10)行驶时,流入空气流道(38)的空气从车辆前侧向车辆后侧流动并从开口部(48)向车辆后侧排出。即,由于在空气流道(38)内主要产生朝向车辆后侧的气流(B),所以抑制了空气流道(38)内的空气向车轮罩(34)侧吹出。由此,由于抑制了从空气流道(38)经由车轮罩(34)而向车轮罩(3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吹出的气流的产生,所以抑制了在车轮罩(3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流动的行驶风与该气流碰撞的情况。通过以上方式,能够使车辆(10)的操纵稳定性良好。

    车辆
    4.
    发明公开
    车辆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02216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460699.9

    申请日:2023-04-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车辆由于外部要因所产生的静电而带正电。车辆具备电池、除电片及保持构件。电池具有一个以上的单元电池、电解液、树脂壳体、负极端子及正极端子。树脂壳体收容各个单元电池的构成及电解液,负极端子与车体接地连接,正极端子被从充电器供给电力。除电片由相对于树脂壳体的材料的带电序列正侧的材料构成。保持构件将除电片和树脂壳体以互相接触的状态保持。保持构件以由于车体的振动而树脂壳体与除电片能够滑动的状态将电池保持于车体的预定的位置。

    车辆用除电装置和车辆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96758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609487.6

    申请日:2019-07-08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除电装置,其能对由于包括与路面保持为绝缘状态的车体行驶在内的外部原因等而带正电的除电对象部位更有效地进行除电,能更有效地抑制车辆所带正的静电影响。车辆用除电装置(1)具备:负离子发生器(2);以及引导装置(10),其引导负离子,将其从释放口(11)朝向带正电的除电对象部位(S)释放,引导装置(10)具有:引导部件(13),其由带电序列中易于向负侧带电的树脂形成,划定引导负离子的通路;以及尖端形状部(14),其形成于划定引导装置(10)的释放口(11)的部分,并且配置成接近除电对象部位(S),使引导部件(13)所带的负电荷朝向除电对象部位(S)电晕放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