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90481A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610154288.7

    申请日:2016-03-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24 H01L33/02 H01L33/06 H01L3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减少施加在发光层上的应力提高了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在蓝宝石衬底上,依次沉积有n型接触层、nESD层、n型覆层、发光层、p型覆层以及p型接触层。发光层具有MQW结构,在MQW结构中重复地沉积有依次沉积的阱层、盖层以及势垒层的层单元。在阱层中,仅第一阱层的In组成比与其他阱层的In组成比相比减小,并且其他阱层的In组成比彼此相同。第一阱层的In组成比被设计为使得第一阱层的发射波长等于其他阱层的发射波长。

    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3165772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10519652.7

    申请日:2012-12-06

    Inventor: 中村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04 H01L33/025 H01L33/14 H01L33/3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不增加驱动电压的情况下呈现提高的发光效率的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该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蓝宝石衬底;以及,依次沉积在蓝宝石衬底上的均由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形成的n接触层、n覆层、发光层、p覆层和p接触层。n覆层包括依次在n接触层上的高杂质浓度层和低杂质浓度层这两个层,并且低杂质浓度层与发光层接触。低杂质浓度层是n型杂质浓度低于高杂质浓度层的层,低杂质浓度层的n型杂质浓度为p覆层的p型杂质浓度的1/1000至1/100,并且具有至的厚度。

    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37795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028827.4

    申请日:2012-02-09

    Inventor: 中村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24 H01L33/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表现出改进的发射性能和高的静电击穿电压。所述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具有层状结构,在所述层状结构中,在蓝宝石衬底上沉积n型接触层、ESD层、n型包覆层、发光层、p型包覆层和p型接触层。ESD层具有凹坑。形成n型包覆层和发光层但不掩埋所述凹坑。所述凹坑在n型包覆层与发光层之间的界面处具有110nm至150nm的直径。发光层的势垒层由具有3%至7%的Al组成比的AlGaN形成。

    制造发光器件的方法及制造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76085B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510729034.9

    申请日:2015-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发光器件的方法以及用于制造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方法。在阱层上,通过MOCVD在与对阱层所使用的温度相同的温度下形成第一InGaN保护层。TMI被脉冲式供给。TMI供给量以大于0μmol/min且不大于2μmol/min的预定值保持恒定。此外,占空比以大于0且不大于0.95的预定值保持恒定。第一保护层的In组成比与占空比几乎成正比。可以通过控制占空比来容易地并精确地控制第一保护层的In组成比,以具有在大于0原子%且不大于3原子%的范围内的In组成比。

    用于制造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55605B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310637021.X

    申请日:2013-1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06 H01L33/007 H01L33/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制造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方法,其中在通过形成阱层、盖层和势垒层来形成发光层的情况下,形成了具有优异的平坦性和结晶性的阱层,同时抑制了阱层发生损坏。在形成发光层时,在发光层中设置有凹坑以使得凹坑直径D落在120nm至250nm的范围内。发光层形成步骤包括形成势垒层、形成阱层以及形成盖层的步骤。势垒层的生长温度比阱层的生长温度高在65℃至135℃的范围内的任意温度。

    制造发光器件的方法及制造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76085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0729034.9

    申请日:2015-10-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007 H01L33/06 H01L21/0262 H01L33/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发光器件的方法以及用于制造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方法。在阱层上,通过MOCVD在与对阱层所使用的温度相同的温度下形成第一InGaN保护层。TMI被脉冲式供给。TMI供给量以大于0μmol/min且不大于2μmol/min的预定值保持恒定。此外,占空比以大于0且不大于0.95的预定值保持恒定。第一保护层的In组成比与占空比几乎成正比。可以通过控制占空比来容易地并精确地控制第一保护层的In组成比,以具有在大于0原子%且不大于3原子%的范围内的In组成比。

    用于制造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55605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310637021.X

    申请日:2013-1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06 H01L33/007 H01L33/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制造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方法,其中在通过形成阱层、盖层和势垒层来形成发光层的情况下,形成了具有优异的平坦性和结晶性的阱层,同时抑制了阱层发生损坏。在形成发光层时,在发光层中设置有凹坑以使得凹坑直径D落在120nm至250nm的范围内。发光层形成步骤包括形成势垒层、形成阱层以及形成盖层的步骤。势垒层的生长温度比阱层的生长温度高在65℃至135℃的范围内的任意温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