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3795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008132.9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弹性参数组合的油气藏预测方法和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收集叠前偏移成像道集和地震偏移速度;叠前偏移成像道集包括:偏移距道集或角道集;基于叠前偏移成像道集和地震偏移速度进行求解,获得第一反射率和第二反射率;基于第一反射率和第二反射率进行计算,获得组合反射率数据集;对组合反射率数据集进行加强处理,获得加强反射率数据集;根据加强反射率数据集进行高饱和度油气藏预测。通过本发明可以突出气藏段弹性异常,更容易识别预测气藏异常,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地识别气藏异常。
-
公开(公告)号:CN11673637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10744158.9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方位地震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原始数据,并对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待融合数据;对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待融合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地震道集叠加数据;分别确定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待融合数据和地震道集叠加数据的相似系数;根据相似系数确定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待融合数据的融合权重,并根据融合权重对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待融合数据进行融合。本发明通过对地震道集进行预处理、叠加及融合处理,得到融合数据,解决了不同方位采集的数据之间方位各向异性问题,提高了不同方位采集的数据融合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97080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87715.2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IPC: H02G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承载海缆与油气平台支撑架的背负式夹持装置,包括:支撑架连接件、海缆夹持件和间距调整组件,所述海缆夹持件设置在支撑架连接件一侧,所述间距调整组件设置在支撑架连接件与海缆夹持件之间,所述间距调整组件包括第一垫片和/或第二垫片和/或第三垫片和/或第四垫片,所述海缆夹持件包括第一弧形夹板和第二弧形夹板,所述第一弧形夹板和第二弧形夹板相对分布形成海缆夹持结构,所述第一弧形夹板和第二弧形夹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柔性衬垫。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所述的可承载海缆与油气平台支撑架的背负式夹持装置,可以承载海缆在油气平台上的快速登陆,夹持可靠,间距调节灵活,加强了对海缆的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6755156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310764573.0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道集剩余时差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原始地震道集;对原始地震道集进行划分,得到第一地震道集和第二地震道集;根据第一地震道集,构建第一模型道,并基于第一模型道依次对第一地震道集中的地震道进行剩余时差校正,得到校正后的第一地震道集;根据校正后的第一地震道集和第二地震道集,构建第二模型道,并基于第二模型道依次对第二地震道集中的地震道进行剩余时差校正,得到校正后的第二地震道集,从而完成对原始地震道集的剩余时差校正。本技术方案,由时差较小的近道逐步向远道构建精确的动态模型道,有效消除道集剩余时差,减少远道子波拉伸,提高地震道集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叠后地震数据分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600415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318003.0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钻过程中油层储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构造油藏的至少一个油层的油层信息;油层信息包括油层顶面信息和油层底面信息;根据随钻过程中的其他界面信息以及油层的油层信息确定油层的圈闭体积;其他界面信息包括实际油水界面信息、油底界面信息以及预测油水界面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根据圈闭体积、油层的平均孔隙度以及油层的平均束缚水饱和度确定油层的油气储量。通过执行本方案,可以实现在随钻时进行多个油(气)层的快速储量计算,可以大大节约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9967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43581.3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古近系储层渗透率的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古近系区域的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根据地震数据确定目标古近系区域中的沉积相数据、孔隙度、振幅谱梯度以及速度频散数据作为输入变量;其中,沉积相数据与渗透率之间存在定量对应关系;根据测井数据确定目标古近系区域中已钻井的样本渗透率作为输出变量;将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作为原始样本集代入预设的随机森林模型,以对目标古近系区域的储层渗透率进行预测。通过将沉积相引入到样本数据,可以在随机森林回归样本训练学习和决策中起到相控作用,从而使得预测结果更可靠,更符合实际地质沉积规律,增加了渗透率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483562B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610860546.3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地震振幅预测地层厚度变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待测区域对待测区域进行层位标定;S2:采用两种以上不同频率或频带对待测区域进行检测,获得待测区域与两种以上不同频率对应的地震资料;S3:在所获得的两种以上不同的频率或频带对应的地震资料上提取沿层位的地震振幅,获得不同的频率或频带的地震振幅剖面及振幅曲线;S4:根据不同的频率或频带的地震振幅剖面及振幅曲线,获得待测区域地震振幅曲线,并与已知不同砂体的正演模型的振幅曲线进行比较,确定待测区域地层的砂体类型;S5:根据待测区域地层的砂体类型,预测待测区域的地层厚度。本发明采用不同频率或频带对地震振幅进行分析,更精确地预测地层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1919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42508.5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IPC: G01V1/30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N3/0895 , G06F18/214 , G06F18/213 , G06F18/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天然气层勘测领域,提供一种天然气层预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天然气层勘探区的地震数据。对地震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处理,生成地震数据的特征信息。将特征信息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天然气层预测模型中进行天然气层预测,获得目标天然气层勘探区的预测结果,其中,预测结果包括目标天然气层勘探区存在天然气层的概率分布,天然气层预测模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变换器神经网络构建,并通过无标注的地震数据进行自监督训练得到的。该方法充分利用无标注的地震数据,减少属性主观化,提高气层预测的效果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3637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44158.9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方位地震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原始数据,并对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待融合数据;对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待融合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地震道集叠加数据;分别确定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待融合数据和地震道集叠加数据的相似系数;根据相似系数确定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待融合数据的融合权重,并根据融合权重对至少两个方位的地震道集待融合数据进行融合。本发明通过对地震道集进行预处理、叠加及融合处理,得到融合数据,解决了不同方位采集的数据之间方位各向异性问题,提高了不同方位采集的数据融合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75515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64573.0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道集剩余时差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原始地震道集;对原始地震道集进行划分,得到第一地震道集和第二地震道集;根据第一地震道集,构建第一模型道,并基于第一模型道依次对第一地震道集中的地震道进行剩余时差校正,得到校正后的第一地震道集;根据校正后的第一地震道集和第二地震道集,构建第二模型道,并基于第二模型道依次对第二地震道集中的地震道进行剩余时差校正,得到校正后的第二地震道集,从而完成对原始地震道集的剩余时差校正。本技术方案,由时差较小的近道逐步向远道构建精确的动态模型道,有效消除道集剩余时差,减少远道子波拉伸,提高地震道集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叠后地震数据分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