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02450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010856699.7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组件固定隔离装置。本公开实施例中,每个啜吸筒底部设置的一个或多个气泡发生器,可以将该啜吸筒底部循环气体流变换成微小气泡,自底部连续均匀上浮的气泡能够更好的带走附着于啜吸筒内壁和燃料组件外表面的放射性气体,由此有效减少漏检的气体,提高检测效果,缩短检测周期,此外,托架设置多个啜吸筒,可以一次承载多个待测燃料组件,有利于提高真空离线啜吸检测的效率,各啜吸筒的密封盖通过沿啜吸筒上开口平台滑动开启、闭合,结构简单可靠,有效避免转动开合式结构的卡涩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9900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010732151.1
申请日:2020-07-27
Applicant: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IPC: G21C17/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离线啜吸系统及检测方法。本公开的检测方法在确保检测准确性的前提下,实现多啜吸筒分时同步交替检测,缩短检测时间。采用多个啜吸筒啜吸交替检测的方法将平均检测一组燃料组的时间缩短30%以上。此外,由于设计了多个啜吸筒,既可实现双啜吸筒交替检测工作,也可实现单啜吸筒独立检测工作,提高了系统的冗余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354485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811572768.0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燃料组件离线啜吸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核燃料组件离线泄漏监测啜吸室新型密封结构。该结构中的啜吸筒筒顶法兰面上设有密封盖,所述的密封盖与啜吸筒筒顶法兰面前后端面分别设有限位导向结构,使所述密封盖可在所述的啜吸筒筒顶法兰面左右平行移动,并限制密封盖的垂直移动;在密封盖上开有凹槽,并在凹槽中设置有密封气囊,其可充放气,并在充气膨胀后,完全与使密封气囊与啜吸筒筒顶法兰面相接触贴合。该结构可靠性较高,紧急状态时密封气囊可以快速泄压保证燃料组件的安全,然后通过驱动缸反向驱动开启密封盖,避免设备整体出水检修;啜吸室密封采用密封气囊,气囊充气压力可调整,确保啜吸室的有效密封。
-
公开(公告)号:CN112002450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856699.7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组件固定隔离装置。本公开实施例中,每个啜吸筒底部设置的一个或多个气泡发生器,可以将该啜吸筒底部循环气体流变换成微小气泡,自底部连续均匀上浮的气泡能够更好的带走附着于啜吸筒内壁和燃料组件外表面的放射性气体,由此有效减少漏检的气体,提高检测效果,缩短检测周期,此外,托架设置多个啜吸筒,可以一次承载多个待测燃料组件,有利于提高真空离线啜吸检测的效率,各啜吸筒的密封盖通过沿啜吸筒上开口平台滑动开启、闭合,结构简单可靠,有效避免转动开合式结构的卡涩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99004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732151.1
申请日:2020-07-27
Applicant: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IPC: G21C17/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离线啜吸系统及检测方法。本公开的检测方法在确保检测准确性的前提下,实现多啜吸筒分时同步交替检测,缩短检测时间。采用多个啜吸筒啜吸交替检测的方法将平均检测一组燃料组的时间缩短30%以上。此外,由于设计了多个啜吸筒,既可实现双啜吸筒交替检测工作,也可实现单啜吸筒独立检测工作,提高了系统的冗余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354485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1811572768.0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燃料组件离线啜吸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核燃料组件离线泄漏监测啜吸室新型密封结构。该结构中的啜吸筒筒顶法兰面上设有密封盖,所述的密封盖与啜吸筒筒顶法兰面前后端面分别设有限位导向结构,使所述密封盖可在所述的啜吸筒筒顶法兰面左右平行移动,并限制密封盖的垂直移动;在密封盖上开有凹槽,并在凹槽中设置有密封气囊,其可充放气,并在充气膨胀后,完全与使密封气囊与啜吸筒筒顶法兰面相接触贴合。该结构可靠性较高,紧急状态时密封气囊可以快速泄压保证燃料组件的安全,然后通过驱动缸反向驱动开启密封盖,避免设备整体出水检修;啜吸室密封采用密封气囊,气囊充气压力可调整,确保啜吸室的有效密封。
-
公开(公告)号:CN212516589U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21779334.0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组件固定隔离装置。本公开实施例中,每个啜吸筒底部设置的一个或多个气泡发生器,可以将该啜吸筒底部循环气体流变换成微小气泡,自底部连续均匀上浮的气泡能够更好的带走附着于啜吸筒内壁和燃料组件外表面的放射性气体,由此有效减少漏检的气体,提高检测效果,缩短检测周期,此外,托架设置多个啜吸筒,可以一次承载多个待测燃料组件,有利于提高真空离线啜吸检测的效率,各啜吸筒的密封盖通过沿啜吸筒上开口平台滑动开启、闭合,结构简单可靠,有效避免转动开合式结构的卡涩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401325U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822159461.X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燃料组件离线啜吸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核燃料组件离线泄漏监测啜吸室新型密封结构。该结构中的啜吸筒筒顶法兰面上设有密封盖,所述的密封盖与啜吸筒筒顶法兰面前后端面分别设有限位导向结构,使所述密封盖可在所述的啜吸筒筒顶法兰面左右平行移动,并限制密封盖的垂直移动;在密封盖上开有凹槽,并在凹槽中设置有密封气囊,其可充放气,并在充气膨胀后,完全与使密封气囊与啜吸筒筒顶法兰面相接触贴合。该结构可靠性较高,紧急状态时密封气囊可以快速泄压保证燃料组件的安全,然后通过驱动缸反向驱动开启密封盖,避免设备整体出水检修;啜吸室密封采用密封气囊,气囊充气压力可调整,确保啜吸室的有效密封。(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516588U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21514397.3
申请日:2020-07-27
Applicant: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IPC: G21C1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离线啜吸系统。本公开的检测方法在确保检测准确性的前提下,实现多啜吸筒分时同步交替检测,缩短检测时间。采用多个啜吸筒啜吸交替检测的方法将平均检测一组燃料组的时间缩短30%以上。此外,由于设计了多个啜吸筒,既可实现双啜吸筒交替检测工作,也可实现单啜吸筒独立检测工作,提高了系统的冗余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2002449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010731069.7
申请日:2020-07-27
Applicant: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IPC: G21C17/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线真空啜吸检测与安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本公开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实现双啜吸筒离线啜吸装置高效检测和可靠检测。在待检准备、本底检测环节,控制器可以针对两个啜吸筒同时执行各啜吸筒对应的工序,缩减了检测总时间;同时循环检测环节采用双重安全控制,气体保护回路的应用,防止控制器异常开启管路,从而保证待检气体不流失、外部气体不流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