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85917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380012411.6
申请日:2013-03-13
Applicant: 中央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进一步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特性的硅-石墨复合颗粒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硅-石墨复合颗粒100具备多个鳞片状石墨颗粒120及硅颗粒110。多个鳞片状石墨颗粒排列成层状。硅颗粒被多个鳞片状石墨颗粒夹持。而且,由该硅-石墨复合颗粒制成电极密度为1.70±0.02g/cm3的电极时,该电极的X射线衍射图像中,“归属于(110)面的峰的强度I(110)”相对于“归属于(004)面的峰的强度I(004)”之比优选在0.0010以上且0.0300以下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4169215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380012420.5
申请日:2013-03-08
Applicant: 中央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形成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时能够在电极内形成致密的导电网络的复合石墨质颗粒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复合石墨质颗粒具备石墨、导电性碳质微粒以及非石墨质碳。石墨优选为天然石墨,更优选为多个鳞片状的天然石墨集合而形成的球状的石墨造粒物。另外,石墨优选进行了平滑化。导电性碳质微粒直接附着于石墨。非石墨质碳至少部分地附着于导电性碳质微粒和石墨。并且,对该复合石墨质颗粒施加规定的外力时,导电性碳质微粒从石墨脱离。
-
公开(公告)号:CN102449824B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080023781.6
申请日:2010-03-26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中央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C01B32/05 , C01B32/20 , H01M4/131 , H01M4/1393 , H01M4/36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碳材料,其适用于可提供具有高容量和高的充电接受能力的负极、且不可逆容量小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所述混合碳材料为包含碳材料A和碳材料B的混合碳材料,碳材料A和碳材料B均包含由石墨粉末形成的核材、和在该石墨粉末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吸附和/或被覆的表面碳物质,所述表面碳物质由无定形碳和乱层结构碳之中的1种以上形成,碳材料A单独的压缩密度为1.80~1.90g/cm3,碳材料B单独的压缩密度为1.45~1.65g/cm3,以及混合碳材料的压缩密度为1.75~1.84g/cm3,碳材料B的平均粒径为14μm以下、且小于碳材料A的平均粒径,碳材料A和碳材料B的比表面积分别为4m2/g以下和6m2/g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2844269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180015949.3
申请日:2011-03-28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中央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C01B32/20 , C01P2006/10 , C01P2006/11 , C01P2006/19 , H01M4/0402 , H01M4/1393 , H01M4/58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的天然石墨改性颗粒,其特征在于,具有0.93以上且1.0以下的圆形度以及相对于颗粒最长直径为1.5%以下的表面粗糙度。所述天然石墨改性颗粒是通过以下制造方法而得到的,该制造方法包括:对天然石墨颗粒施加冲击力来进行粉碎以及球形化,得到圆形度为0.93以上且1.0以下的中间生成颗粒的工序;以及通过机械磨碎处理对所得中间生成颗粒进行表面平滑化,得到改性天然石墨颗粒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5409040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480041817.1
申请日:2014-09-04
Applicant: 中央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IPC: H01M4/587 , C01B31/04 , C01B33/06 , C01B33/113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C01B32/20 , C01B33/06 , C01B33/113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364 , H01M4/386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特性的复合颗粒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所述的硅相含有物石墨复合颗粒具备多个鳞片状石墨颗粒和含硅相颗粒。多个鳞片状石墨颗粒排列成层状。含硅相颗粒包含硅相和非硅相。并且,该含硅相颗粒被多个鳞片状石墨颗粒夹持。并且,由该硅相含有物石墨复合颗粒制作电极密度为1.70±0.02g/cm3的电极时,在该电极的X射线衍射图像中,“归属于(110)面的峰的强度I(110)”相对于“归属于(004)面的峰的强度I(004)”之比优选在0.0010以上且0.0300以下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3003984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180030938.2
申请日:2011-04-25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中央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38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 , H01M4/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C22C1/00 , C22C13/00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8 , H01M4/387 , H01M4/622 , H01M4/625 , H01M10/0525 , Y02E60/122 , Y02P70/54
Abstract: 作为抑制价格昂贵的Co的用量、廉价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提供的本发明的负极材料分别含有合金材料A、合金材料B和导电材料三种粉末状材料。合金材料A包含含有Co、Sn和Fe的Co Sn2结构的合金,Sn的含量相对于合金材料A为70.1质量%以上且小于82.0质量%。合金材料B含有Co3Sn2、与合金材料A相比放电容量低,合金材料B的质量相对于合金材料A的质量与合金材料B的质量的总计的比率RB为超过5.9%且小于27.1%。导电材料的含量相对于合金材料A、合金材料B和导电材料的总计为7质量%~20质量%。该负极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得到的放热起始温度低于375.4℃。
-
公开(公告)号:CN102782906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080064715.3
申请日:2010-12-24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中央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 , B22F2998/00 , C22C1/0483 , C22C1/10 , C22C13/00 , H01M4/134 , H01M4/364 , H01M4/387 , H01M10/052 , B22F9/0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一个实施方式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含有至少两种粉末状合金材料,一种粉末状合金材料A含有Co、Sn和Fe、且不含Ti,另外一种粉末状合金材料B含有Fe、Ti和Sn,相对于粉末状合金材料A的质量和粉末状合金材料B的质量的总量,粉末状合金材料B的质量的比例为10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9155404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780030225.3
申请日:2017-05-18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且能够改善单位体积的容量和充放电循环特性的负极活性物质材料。本实施方式的负极活性物质材料包含合金颗粒,所述合金颗粒具有如下化学组成:以at%计含有Sn:13.0~24.5%和Si:3.0~15.0%,余量为Cu和杂质。合金颗粒含有如下相:在X射线衍射曲线中,作为具有最大衍射积分强度的衍射线的最强衍射线的峰在衍射角2θ的42.0~44.0度的范围出现。合金颗粒的最强衍射线的半值宽度为0.15~2.5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185917B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380012411.6
申请日:2013-03-13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进一步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特性的硅‑石墨复合颗粒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硅‑石墨复合颗粒100具备多个鳞片状石墨颗粒120及硅颗粒110。多个鳞片状石墨颗粒排列成层状。硅颗粒被多个鳞片状石墨颗粒夹持。而且,由该硅‑石墨复合颗粒制成电极密度为1.70±0.02g/cm3的电极时,该电极的X射线衍射图像中,“归属于(110)面的峰的强度I(110)”相对于“归属于(004)面的峰的强度I(004)”之比优选在0.0010以上且0.0300以下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6030866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580009858.7
申请日:2015-02-25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IPC: H01M4/38 , C22C9/00 , C22C9/01 , C22C9/02 , C22C9/04 , C22C9/06 , C22C9/10 , H01M4/36 , H01M4/587 , H01M4/62
Abstract: 提供能够改善单位量的放电容量和充放电循环特性的负极活性物质材料。本实施方式的负极活性物质材料含有:材料A和材料B中的至少1种;和材料C。材料A:拉曼光谱中的、1360cm‑1的峰强度相对于1580cm‑1的峰强度之比为0.5以下的碳质粉末材料。材料B:拉曼光谱中的、1360cm‑1的峰强度相对于1580cm‑1的峰强度之比超过0.5的碳质粉末材料。材料C:以包含合金相的活性物质作为主成分的粉末材料。该合金相在释放金属离子时或在吸收前述金属离子时发生热弹性型无扩散相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