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12076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0935332.4
申请日:2020-09-0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安徽尚德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拼装桥墩吊篮,包括若干分布在桥墩内的预埋件以及桥墩外表面侧壁周侧的支撑架,支撑架的一端安装固定栏杆立柱,周向连接固定扶手圆钢,同时支撑架顶部两端及中间均安装固定步板支撑构件,支撑架顶端中部设有步板限位板和步板托板,相邻支撑架之间设有步板,步板通过步板支撑架和步板限位板限位支撑。本发明的吊篮通过多个预埋件,多个支撑架,多个步板支撑构件、多个步板及周向布置的扶手角钢和扶手圆钢拼接而成,适应不同形状大小的桥墩,同时预埋件、撑架、步板支撑架和栏杆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可以适应现场安装误差矫正,方便快速安装拆卸,减少了原先吊篮现场拼接焊接的缺陷,解决了现场防腐及焊接施工的困难。
-
公开(公告)号:CN119478281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065325.6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陡峭地形下地质灾害解译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遥感地质灾害调查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资料数据和雷达点云数据;从雷达点云数据中提取目标区域的地面点云;对地面点云依次进行特征提取、聚类和点云分割,确定目标区域中的坡面单元;对坡面单元中的点云进行旋转变换;对目标区域中所有转换后的坡面单元进行分类和校正,确定目标区域中的陡坡点云;对陡坡点云进行三维可视化渲染,得到目标区域的陡坡三维模型,并基于陡坡三维模型以及资料数据中的地形数据和地质数据进行地质灾害解译,得到解译结果,本申请克服了在地形突变区域会导致关键信息丢失的问题,可便捷高效地实现陡峭地形下地质灾害的解译。
-
公开(公告)号:CN11933553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845293.3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S13/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被覆盖条件下地表连续形变InSAR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识别具有深层监测潜力的像素单元;S2:确定和裁剪范围内的高潜力、感兴趣区域;S3:聚合划分时间序列内的子集;S4:基于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方法获取单一时间子集时间范围内累计形变量和平均形变速率结果;S5:针对不用场景,采用离散子集在时间维度上的融合方法,实现植被覆盖地表在整个时间序列内的平均形变速率和高时间频次地表形变结果的获取。该方法充分利用有限的高质量相位信息,解决传统InSAR方法获取结果覆盖程度有限的问题,同时降低InSAR运算量,拓展InSAR技术的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74570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003165.8
申请日:2024-01-02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T7/00 , G06V10/4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异物侵限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涉及铁路异物检测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场景的第一帧关键帧铁路图像作为模板图,第N帧铁路图像作为待检图;将当前场景的模板图和待检图输入异物侵限预测模型,得到当前场景的异物特征图,以确定当前场景的待检图与模板图是否存在差异目标;若存在差异目标,采用移动物体过滤模型将当前场景的待检图的差异目标中的移动物体滤除,得到当前场景的待检图中的真正异物。本发明能提高铁路异物侵限检测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80597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310114492.6
申请日:2023-02-15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岩溶区落水洞提取方法,通过获取目标区遥感影像和地质资料,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建立三维实景遥感分析通用和精细模型,提取岩溶洼地分布范围,通过坡度分析查找、点云断面复核、现场验证识别落水洞,最终对其进行量测分析。本发明实现了落水洞的无接触式测量,同时实现了落水洞空间分布特征的快速、准确识别,提高了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465191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011220905.1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突涌水灾害预测方法,包括S1、雷达遥感反演土壤水信息:S2、综合物探解译隧道区断层和节理信息:S3、GIS提取地形起伏度和地表洼地信息:S4、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获取岩性、倾角、褶皱、水头等信息:S5、构建多因素评价标准,对各影响因子进行赋值评分:S6、采用AHP方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S7、建立GIS评价模型进行突涌水灾害预测。本发明所述的隧道突涌水灾害预测方法建立科学、全面、可视化的隧道突涌水灾害模型,为隧道突涌水预测提供新技术和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335535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845293.3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S13/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被覆盖条件下地表连续形变InSAR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识别具有深层监测潜力的像素单元;S2:确定和裁剪范围内的高潜力、感兴趣区域;S3:聚合划分时间序列内的子集;S4:基于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方法获取单一时间子集时间范围内累计形变量和平均形变速率结果;S5:针对不用场景,采用离散子集在时间维度上的融合方法,实现植被覆盖地表在整个时间序列内的平均形变速率和高时间频次地表形变结果的获取。该方法充分利用有限的高质量相位信息,解决传统InSAR方法获取结果覆盖程度有限的问题,同时降低InSAR运算量,拓展InSAR技术的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47828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510065325.6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陡峭地形下地质灾害解译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遥感地质灾害调查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资料数据和雷达点云数据;从雷达点云数据中提取目标区域的地面点云;对地面点云依次进行特征提取、聚类和点云分割,确定目标区域中的坡面单元;对坡面单元中的点云进行旋转变换;对目标区域中所有转换后的坡面单元进行分类和校正,确定目标区域中的陡坡点云;对陡坡点云进行三维可视化渲染,得到目标区域的陡坡三维模型,并基于陡坡三维模型以及资料数据中的地形数据和地质数据进行地质灾害解译,得到解译结果,本申请克服了在地形突变区域会导致关键信息丢失的问题,可便捷高效地实现陡峭地形下地质灾害的解译。
-
公开(公告)号:CN117782227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04824.4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D21/02 ,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源航空遥感数据采集装置、系统及控制方法,应用于航测遥感技术领域。包括:飞行平台以及设置在飞行平台上的机载设备;机载设备包括:多传感器超紧凑一体化集成设备、机载综合同步控制设备、GNSS接收天线,多传感器超紧凑一体化集成设备与机载综合同步控制设备通过线缆连接,GNSS接收天线设置在飞行平台上端面;其中,多传感器超紧凑一体化集成设备,用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采集;机载综合同步控制设备,用于控制多传感器超紧凑一体化集成设备的运行。本发明基于一套高精度惯导系统超紧凑一体化集成了激光雷达、高光谱相机、热红外相机和可见光相机,利用综合控制子系统实现了纹理、光谱、温度和几何信息的高效同步获取。
-
公开(公告)号:CN114419825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315202.X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8B13/196 , G08B13/181 , G06T7/73 , G06N3/08 , G06K9/62 , G01S13/86 , G06V10/764 , G06V10/80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高铁周界入侵监测装置及方法,属于高铁周界安防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感知模块包括成像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信息处理部接收感知部的点云数据和图像数据,首先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异物特征识别、对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异物特征识别;然后进行初步入侵异物判定和识别,最后对点云数据和图像数据融合处理,再次对入侵异物进行判定和识别;响应部接收信息处理部的输出结果,并根据结果做出是否报警和信息显示的动作。本发明将成像毫米波雷达和超高清摄像头感知信息融合,进而克服单一监测手段的局限性,能够实现对复杂环境中入侵的行人、动物、落石等异物的快速精准识别,并自动发布报警信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