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28615A
公开(公告)日:2010-01-20
申请号:CN200810048406.1
申请日:2008-07-15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IPC: B63C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物体打捞、回收装置,包括基座、气囊、气瓶、供气管系,气囊固定在基座上,气瓶固定在气囊内部,气囊通过供气管系与气瓶连,当水下探测设备需回收时,由气瓶向气囊内充气,气囊容积不断增大而产生一定正浮力,并携带水下探测设备向水面上浮运动,本发明可与水下探测设备对接或采用捆绑的方法构为一体,所以能够灵活应用于不同场合,且结构紧凑、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932554A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610140791.3
申请日:2006-10-11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3826
Abstract: 一种海洋拖曳线阵双翼自动定深装置,其耐压壳体内装有起密封作用的套管,驱动机构安装在套管内,电池组、通讯及控制模块分别布置在套管的前、后部,磁罗盘模块布置在通讯及控制模块的后部,深度传感器布置在电池组的上部,通讯线圈布置在深度传感器的上部;耐压壳体的上部有两个连接平台,连接平台上装有锁紧机构;驱动机构由电动机、减速器、联轴器、丝杠、螺母、杆座、顶簧、摆杆组成,摆杆的上部伸出于耐压壳体外与翼板安装轴固接。本装置的驱动机构简单紧凑,运转可靠,翼板动作灵敏,反应迅速,具有多重密封结构,在水下长时间工作也不会因渗水而发生故障,利用锁紧机构可快速、方便地与拖缆连接或从拖缆上卸下,便于拖缆的布放。
-
公开(公告)号:CN102979909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498614.8
申请日:2012-11-29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IPC: F16J15/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压式浮动密封装置,属于动态密封技术领域。装置包括外腔体、内腔体、活塞、密封底座、异型密封垫、组合密封圈和中轴;其中,组合密封圈由环形骨架和密封圈组成,可利用组成密封装置的结构特点结合密封件自身材料的弹性和可压缩性,使密封装置获取沿轴向动态的“浮动”性能,达到静、动两种密封的效能;组合密封圈在工作过程中能承受高速交变载荷的反复冲击,而密封件扔能达到密封效能,同时兼有减小零部件因加工或装配时带来的误差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2139761B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010581437.0
申请日:2010-12-0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IPC: B64D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动力自分离式防冲击保护装置,包括上壳体、探针、非金属层、下壳体、连杆、夹持机构、支架、重物块、上导向环、下导向环、弹簧,其中上壳体、下壳体和非金属层为三瓣式结构,探测设备置于非金属层构成的上部空腔内部,重物块置于非金属层构成的下部空腔内部,上导向环和下导向环上下安装在重物块的凹形槽内,弹簧呈自由状态安装在上导向环和下导向环之间,支架的中心杆的上端套入弹簧并与弹簧下端固连;探针将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为一体,三瓣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组合体包覆在非金属层外圆上,夹持机构与支架连接并将下壳体的底面周向固定,本发明能缓冲探测设备入水时的冲击力并使探测设备与保护装置可靠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2069045A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010581344.8
申请日:2010-12-0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动力可旋转空化射流喷嘴,包括增压接头、无动力旋转接头、空化喷嘴、限位板、旋转头、组合密封圈和导向环;无动力旋转接头外圆上分别套装导向环和组合密封圈;无动力旋转接头套装在旋转头内部并由限位板固定,旋转头上有两个对称的通道与无动力旋转接头上在旋转头上用于安装外壳体的螺纹孔的位置与旋转头的中心线成一角度,为两射流喷头提供一个旋转的力矩,同时借助水动力使喷头绕无动力旋转接头做自由旋转运动,空化喷嘴内诱发空化的气泡,气泡随射出的射流体离开喷嘴。本发明利用空化气泡撞击被清扫的表面,使气泡在表面上破灭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以达到快速、高效地清扫表面上附着物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0578410C
公开(公告)日:2010-01-06
申请号:CN200810132254.3
申请日:2008-07-22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IPC: G05D1/02 , G05B19/418 , H04B3/46 , G01C1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拖曳线阵高精度航向控制方法,其控制步骤是:在线缆上间隔安装一组电缆展开器和声学拖体;船上控制台与展开器之间采用半双工、点名讯问方式通信;在拖曳阵列刚布放入水时,所有的电缆展开器的展开翼板均被默认设置成零攻角状态,基准电缆上的所有电缆展开器开始测量自身的航向角,展开器与船上控制台实现自闭环航向角调节;此后电缆展开器总是根据声学拖体测得的间距并通过与设定值进行比较来以一定的周期对其进行调整,使得该节点与基准拖缆的间距保持在设定值附近。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采用本方法可将拖曳系统的航向角精确地控制在±0.5°范围之内,电缆间距控制精度优于±10m。
-
公开(公告)号:CN101320271A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810132254.3
申请日:2008-07-22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IPC: G05D1/02 , G05B19/418 , H04B3/46 , G01C1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拖曳线阵高精度航向控制方法,其控制步骤是:在线缆上间隔安装一组电缆展开器和声学拖体;船上控制台与展开器之间采用半双工、点名讯问方式通信;在拖曳阵列刚布放入水时,所有的电缆展开器的展开翼板均被默认设置成零攻角状态,基准电缆上的所有电缆展开器开始测量自身的航向角,展开器与船上控制台实现自闭环航向角调节;此后电缆展开器总是根据声学拖体测得的间距并通过与设定值进行比较来以一定的周期对其进行调整,使得该节点与基准拖缆的间距保持在设定值附近。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采用本方法可将拖曳系统的航向角精确地控制在±0.5°范围之内,电缆间距控制精度优于±10m。
-
公开(公告)号:CN1924613A
公开(公告)日:2007-03-07
申请号:CN200610140789.6
申请日:2006-10-11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3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拖曳线阵三翼平衡展开装置,它的结构主要包括:耐压壳体、执行机构、通讯及控制装置、测量装置、翼板;所述的翼板通过支承转轴活动固定在耐压壳体的相应部位上,执行机构为一套或两套,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执行电机、减速器、联轴器、丝杠、螺母及直线运动与旋转运动转换装置;所述翼板由垂直方向的展开翼板和两个水平方向按攻角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差动调节的平衡翼板组成。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自动调节海洋地震勘探拖缆的位置,以保持拖缆的直线度以及线阵之间的间距;采用模块化设计,拆装简单、维修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2069045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010581344.8
申请日:2010-12-0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动力可旋转空化射流喷嘴,包括增压接头、无动力旋转接头、空化喷嘴、限位板、旋转头、组合密封圈和导向环;无动力旋转接头外圆上分别套装导向环和组合密封圈;无动力旋转接头套装在旋转头内部并由限位板固定,旋转头上有两个对称的通道与无动力旋转接头上在旋转头上用于安装外壳体的螺纹孔的位置与旋转头的中心线成一角度,为两射流喷头提供一个旋转的力矩,同时借助水动力使喷头绕无动力旋转接头做自由旋转运动,空化喷嘴内诱发空化的气泡,气泡随射出的射流体离开喷嘴。本发明利用空化气泡撞击被清扫的表面,使气泡在表面上破灭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以达到快速、高效地清扫表面上附着物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139761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1010581437.0
申请日:2010-12-0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IPC: B64D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动力自分离式防冲击保护装置,包括上壳体、探针、非金属层、下壳体、连杆、夹持机构、支架、重物块、上导向环、下导向环、弹簧,其中上壳体、下壳体和非金属层为三瓣式结构,探测设备置于非金属层构成的上部空腔内部,重物块置于非金属层构成的下部空腔内部,上导向环和下导向环上下安装在重物块的凹形槽内,弹簧呈自由状态安装在上导向环和下导向环之间,支架的中心杆的上端套入弹簧并与弹簧下端固连;探针将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为一体,三瓣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组合体包覆在非金属层外圆上,夹持机构与支架连接并将下壳体的底面周向固定,本发明能缓冲探测设备入水时的冲击力并使探测设备与保护装置可靠分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