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1387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0405996.9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电化学分析装置及其分析方法,属于微生物电化学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电化学分析装置,该装置在电解池腔体的一侧设置了空气阴极,同时还包含对电极、参比电极,可以在微生物电极三电极分析模式和两电极维护模式间自由转换,通过三电极模式实现微生物电极信号准确测定,通过两电极模式满足微生物电极长期维护需求,克服了传统微生物电池结构无法同时满足两种需求的缺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电化学的测试分析方法,通过将本发明公开的微生物电化学分析装置与电化学工作站进行连接,实现微生物电极稳态极化曲线测定以及微生物电极电阻分布分析,解决了微生物电极性能准确表征和高效分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63013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75446.X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1N27/42 , G01N27/28 , G01N27/30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污废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检测的微生物电解池库伦法,属于水环境化学分析技术领域。该方法基于构建的小型的微生物电解池进行检测,通过对该微生物电解池输入由微生物电极极化曲线确定的恒电压或恒电流,准确控制了微生物电极的反应状态,提高了库伦量输出及检测的重复性,检测过程中以污废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完全氧化的库伦量计量BOM浓度,替代了传统以氧计的BOD指标。同时,还解决了自动进样的样品体积计量难题,降低了自动化操作难度,缩短了检测时间,是一种能够实现快速在线检测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530956B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910760882.4
申请日:2019-08-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1N27/4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环境化学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测定水体中可生化降解有机物的局部库仑法。本发明独辟蹊径选取电压降低最快点作为电压采集的截止点,该截止点易于寻找且能大幅度缩短测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而且利用该截止点选取方法的局部库伦法,其测定结果中耗氧量BOMQ1值与培养产电微生物GGA标准液浓度的线性相关性更好,为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测定水体中可生化降解有机物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准确的测试方法,为科学治理水环境污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710093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510085553.6
申请日:2015-02-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C02F1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1/10 , C02F230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式污泥水热处理反应釜装置,主要包括:釜体、釜盖、导流内筒、搅拌器和储泥罐;釜盖上设有出水口,导流内筒上盖处有污泥进口、蒸汽进口和氧化剂进口通过釜盖连接入导流内筒;搅拌器位于釜盖和导流内筒中央;储泥罐底部为30°~60°的锥形面,其底部有泥浆出口。该装置通过重力沉降使经过水热反应后的污泥最大限度实现泥水分离,减少出水中的固体颗粒含量,从而减少出水中颗粒对后续工艺、管线、设备的影响,同时,减少了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1224142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010129612.6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重庆中科德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发生装置及其装配方法,电池本体依次包括固定连接的阳极盖板、阳极碳布、阳极室、质子膜、阴极室、阴极碳布和阴极盖板,阳极室和阴极室顶部均开设加液口,阳极盖板和阴极盖板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阳极电极接触片和阴极电极接触片;电池底座包括电池底板座、接线座、电池夹板以及与电池夹板之间铰接导电弹簧的电池活动夹板,接线座上安装电池接线端子和电阻接线端子,电池夹板和电池活动夹板内侧固定安装与阳极电极接触片、阴极电极接触片分别接触的阳极电极接触针和阴极电极接触针,解决了燃料电池换液装配繁琐,阳极室密闭性不好导致燃料电池启动时间长、产电能力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1873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60088.0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酸碱传质极限电流的弱酸物质浓度检测方法,属于弱酸物质浓度的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检测方法首先通过目标弱酸物质与中性无机盐配制形成标准溶液,作为电解液在电解池中进行析氢反应,测试得到极化曲线,从中得到酸碱传质极限电流,将其与对应的浓度形成酸碱传质极限电流‑浓度的标准曲线,经过拟合得到目标弱酸物质的浓度与酸碱传质极限电流的计算公式;然后在同样的条件下将待测溶液和中性无机盐配置形成待检测的电解液,在同样的电解池中测试得到待检测溶液的j1(酸碱传质极限电流);最后将其代入目标弱酸物质的浓度与酸碱传质极限电流的计算公式中计算得到待检测溶液中目标弱酸物质的浓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590910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0404534.5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流泥水同步分离微生物反应器和分离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流泥水同步分离微生物反应器,通过设置包括反应器外筒、可拆卸的反应器内筒、搅拌桨和电机的反应器,由于现有污泥处理工艺的污泥和水一起在反应单元间流动,需要额外污泥回流系统,污泥在系统内的循环需要消耗额外能耗,同时,不能有效富集硝化、反硝化、脱碳等反应单元的功能微生物,而本反应器的污泥只停留在对应反应单元内部,只有水在反应单元间流动,则可以极大简化工艺控制,提高功能微生物富集程度,从而提高处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952124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0214898.2
申请日:2021-02-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粒径碳材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微生物燃料电池,属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该电池阳极包括载体和负载在载体上的多粒径碳材料,其中,多粒径碳材料包括40‑60目活性碳、100‑200目活性碳和50‑100nm碳黑。该电池阳极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好的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以及高的机械强度,其具有的三维空间孔隙结构,不仅可以增加微生物附着和传输电子的位点,还能有效降低电子转移电阻,促进胞外电子转移速率,从而提高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该电池阳极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原料易得且成本低,是一种很有潜力的MFC阳极制备方法,为经济、高效的阳极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4590910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404534.5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流泥水同步分离微生物反应器和分离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流泥水同步分离微生物反应器,通过设置包括反应器外筒、可拆卸的反应器内筒、搅拌桨和电机的反应器,由于现有污泥处理工艺的污泥和水一起在反应单元间流动,需要额外污泥回流系统,污泥在系统内的循环需要消耗额外能耗,同时,不能有效富集硝化、反硝化、脱碳等反应单元的功能微生物,而本反应器的污泥只停留在对应反应单元内部,只有水在反应单元间流动,则可以极大简化工艺控制,提高功能微生物富集程度,从而提高处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336042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04493.2
申请日:2019-07-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H01M4/86 , H01M4/88 , H01M8/04082 , H01M8/04089 , H01M8/0438 , H01M8/16 ,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扩散阴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气体扩散阴极包括集电层,所述集电层的一侧依次设有碳层、粘接剂层、防水透气膜层,所述集电层的另一侧设有催化层。本发明有效提高气体扩散阴极的防水透气能力,降低其漏液风险,降低其生产成本以及运行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