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15281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211443716.X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高杂质盐矿采空区处置废弃物的系统及方法,涉及废弃物处置以及盐矿采空区充填治理技术领域,将高有毒有害性废弃物制备成泥浆,泥浆从至少一个输送管注入废料用盐腔,固体废弃物残留在废料用盐腔的上部空间,其余的一部分有毒有害物质随着液体物质在沉渣孔隙内流动的过程中被沉渣孔隙过滤吸附,从功能管向功能性盐腔注入用于消除废弃物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学药剂溶液,功能性盐腔、废料用盐腔和连接通道中的液体物质最终以卤水的形式从除注入泥浆的输送管以外的至少一个输送管排出。利用高杂质盐矿水溶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沉渣,灵活处置高有毒有害性废弃物,解决了传统废弃物处置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处置不彻底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85652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71248.8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盐矿水溶开采和盐穴储气库水溶造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盐矿钻井水溶开采增产扩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测直井和斜井的通畅性;通过测井或声呐测腔数据方式查明直井端和斜井端溶腔顶端发展情况;基于所述测井或声呐测腔数据并结合钻井开采数据确定预测水平通道顶板的目标点;在所述目标点所在地表开钻新井,直至与盐腔底部水平段相连通;通过最低点钻井、固井,然后进行注水溶解,通过直井或者斜井回收卤水,促使U型腔中部盐层最终被溶解。本发明解决了水平井开采盐矿不充分的问题,不仅可以促使盐矿回采率提高50%以上,同时,盐腔体积也能扩大5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29668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37519.8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盐腔充填处置废弃物实验装置,包括:预处理系统,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搅拌清洗装置和破碎机;制浆系统,所述制浆系统处理破碎机破碎后的物料;注浆系统和盐腔系统,来自所述制浆系统的泥浆注入注浆系统中处理后再注入盐腔系统中;卤水循环系统,所述卤水循环系统通过管道给预处理系统、制浆系统、盐腔系统提供一定量的卤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装置,能够实现在室内实验模拟盐腔充填处置废弃物泥浆的全流程,且试验功能齐全,并且还能够通过传感器来测量记录相关实验数据,一体式电脑将这些数据记录并保存下来,供后期的分析使用,使得模拟盐腔充填处置废弃物泥浆的试验模拟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且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4856524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0571248.8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盐矿水溶开采和盐穴储气库水溶造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盐矿钻井水溶开采增产扩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测直井和斜井的通畅性;通过测井或声呐测腔数据方式查明直井端和斜井端溶腔顶端发展情况;基于所述测井或声呐测腔数据并结合钻井开采数据确定预测水平通道顶板的目标点;在所述目标点所在地表开钻新井,直至与盐腔底部水平段相连通;通过最低点钻井、固井,然后进行注水溶解,通过直井或者斜井回收卤水,促使U型腔中部盐层最终被溶解。本发明解决了水平井开采盐矿不充分的问题,不仅可以促使盐矿回采率提高50%以上,同时,盐腔体积也能扩大5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122897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49713.3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F15/00
Abstract: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盐矿地下采空区充填注浆的方法,将注浆管柱的管口下放到采空区沉渣中,将第一阶段废弃物泥浆注入到采空区沉渣中的空隙内;第一阶段废弃物泥浆的颗粒直径在0.001~0.05mm之间;上提注浆管柱到采空区净卤水空间处,将第二阶段废弃物泥浆注入到采空区净卤水空间中;第二阶段废弃物泥浆的颗粒尺寸不超过1cm,不均匀系数≥5,曲率系数为1~3;上提注浆管柱到采空区顶板以及“脖颈”处,将第三阶段废弃物泥浆注入到采空区顶板以及“脖颈”内,第三阶段废弃物泥浆中含有质量分数为3%~10%的胶凝材料,可以高效充填盐矿采空区底部沉渣内的空隙,从而提升盐矿采空区的废弃物的充填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81528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43716.X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高杂质盐矿采空区处置废弃物的方法及系统,涉及废弃物处置以及盐矿采空区充填治理技术领域,将高有毒有害性废弃物制备成泥浆,泥浆从至少一个输送管注入废料用盐腔,固体废弃物残留在废料用盐腔的上部空间,其余的一部分有毒有害物质随着液体物质在沉渣孔隙内流动的过程中被沉渣孔隙过滤吸附,从功能管向功能性盐腔注入用于消除废弃物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学药剂溶液,功能性盐腔、废料用盐腔和连接通道中的液体物质最终以卤水的形式从除注入泥浆的输送管以外的至少一个输送管排出。利用高杂质盐矿水溶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沉渣,灵活处置高有毒有害性废弃物,解决了传统废弃物处置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处置不彻底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81737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760778.6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E21F17/1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盐穴储氢库防止氢气损耗的方法,适用于单井单腔盐穴储氢库和高杂质盐矿双井单腔盐穴储氢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盐穴造腔;第二步:造腔阶段结束后,向盐穴储氢库内注入隔离液,同时被隔离液驱替的卤水排出;第三步:进行注氢排卤:向盐穴储氢库内注入氢气,同时被氢气驱替的卤水排出;其中,所述隔离液不溶于卤水且密度小于卤水,在后续氢气注采过程中,氢气与卤水始终通过隔离液隔离;本申请可以避免盐穴储氢库中氢气与卤水中微生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氢气损耗的发生,提高了盐穴储氢库的经济性和储氢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591670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59627.X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E21B47/06 , E21B47/00 , E21B49/00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盐穴储油库运行安全评价方法及相关设备。方法包括预设初始油压梯度压力数值;获取每次蠕变后的盐腔的体积收缩量;基于体积收缩量和原油压缩因子,计算原油的压力变化增量,以获取新的油压;获取新的油压与储油库的上限运行压力的比对结果,在比对结果表示新的油压超过上限运行压力时打开井口,以释放盐腔的压力。在传统的油压梯度稳定性计算的基础上,增加了油压动态变化的计算方法,使得对当前盐穴储油库盐腔油压的计算更加符合实际现场工况,使得储油库地下稳定性计算更为精确,从而有利于精准控制分析盐穴储油库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盐穴储油库运行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80986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555378.9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腔模型,包括:模型主体,所述模型主体内部沿其高度方向形成有呈U形设置的容纳空间;封闭部,设置于所述模型主体,使所述容纳空间的两端封闭或打开;换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模型主体,所述换料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连通部,所述连通部用于物料向所述容纳空间注入或排出。实验完成后反向操作,换料机构可使试验完成后的容纳空间内残留的试验废物排出,实现清理容纳空间,清理后的容纳空间可进行下一次实验,对容纳空间进行清理,可有效避免下一次试验结果受到干扰,实现可重复实验,得到精准的实验数据,有效的降低实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139110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030491.9
申请日:2018-09-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盐岩能源储库水溶造腔防破损管柱系统,系统包括同轴且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造腔内管、造腔外管和生产套管,造腔内管的上端和造腔外管的上端固定并露出地表,造腔内管的下端设置在油垫的下方的盐层储库内,筛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筛孔,筛管以及延伸管依次同轴设置在造腔外管的下端,以形成防破损管柱,扶正器设置在防破损管柱的下端和造腔内管的下端之间。本发明不仅可以提高造腔外管和造腔内管的刚度,提高管柱系统的整体性,还可以对造腔内管进行防护,增强由造腔外管和造腔内管组成的造腔管柱自身动力稳定性,以期预防造腔管柱在受限空间中自激振动导致的液固耦联动力失稳的情况下,发生严重弯曲或者破损等失稳事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