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53361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10144681.3
申请日:2015-03-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南瑞(武汉)电气设备与工程能效测评中心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炉系统能耗智能化诊断及潜力分析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存储相互关联和相互调用的监测数据、标准数据和参考数据;步骤2、基于所述监测数据和参考数据,计算热损失、空气过量系数和锅炉系统热效率;步骤3、将所述锅炉系统热效率、空气过量系数以及监测数据中的炉渣成份含量、炉体表面温度、排烟温度和烟气成分与所述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获得所述锅炉系统的节能潜力;步骤4、依据所述节能潜力的结果,自动生成锅炉系统节能潜力分析文档,并制定节能措施和针对节能措施对锅炉系统中的能耗设备进行调整生成节能方案。本发明有助于提高耗能企业的经济效益、能源应用效率监测和检测,为国家节能减排做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05488596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929157.7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南瑞(武汉)电气设备与工程能效测评中心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成本电价优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实现有机朗肯循环DCS的运行数据与Scilab算法平台的读写;步骤2、利用Scilab算法平台的曲线拟合工具箱,形成循环系统成本流目标函数;步骤3、在所述循环系统成本流目标函数的基础上,考虑机循环系统容量约束、冷凝器窄点温差约束和有机工质蒸发压力约束,设计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综合目标函数;步骤4、利用遗传算法,快速得出基于工程运行数据的优化成本电价结果。本发明可实现成本电价的最优化,有利于指导、控制、调节电力生产,使用户合理承担电力成本,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企业、社会经济效益,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931674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151415.2
申请日:2017-03-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南瑞(武汉)电气设备与工程能效测评中心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F25B13/00 , F25B27/00 , F25B29/00 , F25B41/04 , F25B41/06 , F24J2/00 , F24J2/30 , F24J2/34 , F24J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2 , Y02B10/20 , Y02B10/24 , Y02E10/10 , Y02E10/44 , F25B27/005 , F24S10/30 , F24S20/40 , F24S60/00 , F24T10/10 , F24T2010/56 , F25B13/00 , F25B27/00 , F25B29/003 , F25B41/04 , F25B41/062 , F25B2313/02741
Abstract: 一种太阳能与土壤源联合供能的双热源热泵及跨季节蓄能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并形成回路的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水泵、集热水箱、集热控制阀;在集热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一水泵、第一换热器与四通换向阀的a端连接;四通换向阀的c端通过管道穿过第二换热器、用户侧水泵后与建筑室内末端装置的进水口连接。四通换向阀的b端与c端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压缩机的两端;建筑室内末端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用户侧供能控制阀、第二换热器、膨胀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后进入集热水箱的进水口。优点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稳定地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6150630B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610514194.6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F01N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器及系统,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器包括有蓄热器和将蓄热器挂接在车辆底盘上的辅助挂件,所述蓄热器包括有保温外壳、尾气流路和热回收工质区,所述尾气流路穿过保温外壳的前后两面,相应在保温外壳的前后面上分别设有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所述辅助挂件设置于蓄热器保温外壳的顶部。回收系统通过结合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器、装卸结构、至少一组传输流水线和余热利用端,实现车辆集散点的尾气余热采集与发电的集中实现。本发明通过在车流量动态平衡区域两端建立集中利用余热采集点和余热利用端,通过汽车尾气余热采集端和使用端脱离的方式拓展应用领域,提高使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701536A
公开(公告)日:2010-05-05
申请号:CN200910193870.4
申请日:2009-11-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利用中低温余热发电的机组,包括中低温热源、发生器、吸收器、涡轮机、发电机、溶液泵及连接管路,其中连接管路连通发生器、吸收器、涡轮机和溶液泵,溶液泵与发生器和吸收器连接,从吸收器把工质输送至发生器,通过发生器内的喷淋装置喷出,发生器与中低温热源连接,利用中低温热源的热量加热混合工质,混合工质受热后产生高压蒸汽,推动涡轮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对涡轮机做功后的蒸汽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吸收器中,发生器中的蒸发后的溶液也进入吸收器,在吸收器中被冷却水冷却后,再由溶液泵把其输送至发生器。本发明节能环保,结构简单容易形成模块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8413642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298449.9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多工作模式的溴化锂制冷机组,包括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高压吸收器、低压吸收器、高温换热器、低温换热器、冷凝器、蒸发器、PLC控制系统和用于检测热源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本发明采用溶液泵、电磁阀等流体控制部件将不同的换热器按照需要组合在一起,集成了两级吸收式机组工作模式、单效吸收式机组工作模式、双效吸收式机组工作模式等三种工作模式;当热源温度在65℃~85℃时,系统自动启动两级吸收式工作模式;当热源温度在85℃~150℃之间时,系统自动启动单效吸收式工作模式;当热源温度在150℃以上时,系统自动启动双效吸收式工作模式。不管热源温度如何变化,始终使系统处于最高效的工作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5041586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37402.2
申请日:2015-07-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热发电装置,相比传统的地热发电装置增加了换热装置:回热器和气液蒸发器,并将背压汽轮机和有机工质汽轮机联合起来,充分利用了地热水的能量,虽然初投资增加,但发电量提高,年收益率提高,系统有用功增加,系统总损失降低,所以装置的热经济性和效率得到提高。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实时监测系统,监测上述地热发电装置各个位置的温度、压力、流量等,从而及时发现压力、流量和温度不平衡问题,并防止发电装置的设备和管道结垢。
-
公开(公告)号:CN102359975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110218862.8
申请日:2011-08-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传热及动力输出的测试装置,由蒸发器、冷凝器、溶液泵、膨胀机、旁通阀、安全阀、冷却塔、冷却泵、热水泵、热水箱、电磁流量计、涡街流量计、压差变送器、热电阻等组成,其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安全性能可靠,可以进行多种制冷单工质传热和动力输出测试,该测试装置里分别设置有温度、压力和流量测量系统,以实现对研究工质在循环系统中温度、压力和流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追踪监测,获得基础数据,从而实现测试装置的模块化设计和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359975A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110218862.8
申请日:2011-08-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传热及动力输出的测试装置,由蒸发器、冷凝器、溶液泵、膨胀机、旁通阀、安全阀、冷却塔、冷却泵、热水泵、热水箱、电磁流量计、涡街流量计、压差变送器、热电阻等组成,其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安全性能可靠,可以进行多种制冷单工质传热和动力输出测试,该测试装置里分别设置有温度、压力和流量测量系统,以实现对研究工质在循环系统中温度、压力和流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追踪监测,获得基础数据,从而实现测试装置的模块化设计和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305110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110217700.2
申请日:2011-07-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地热和余热资源特别是中低温地热和余热资源进行动力输出和热水供应的装置。包括热源入口、热源出口、多管簇竖管发生器、多管簇竖管吸收器、冷凝器、汽轮机、储液罐、溶液泵、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减压阀、生活热水箱、冷却水泵、冷却水箱、冷却水箱补水口、生活热水箱出水口、调节阀。装置采用低沸点的二元混合物为循环工质,减少了换热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增加了冷凝器,提高了汽轮机排汽的热利用效率;发生器和吸收器采用多管簇竖管降膜换热器,结构紧凑、安全性能可靠,同时实现了动力输出和热水供应,有效地提高了低品位能源的利用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