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54382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10830408.6
申请日:2015-11-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经室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的湛江等鞭金藻藻株—IM130017以及其在低温培养中的应用。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gjiangensis)诱变藻株IM130017,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15年11月09日,保藏编号CGMCC No.11419。本发明的湛江等鞭金藻是通过室温常压等离子诱变技术诱变获得的诱变藻株,相对与野生株具有更宽的温度耐受性,其在8-14℃的生长速率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较野生株均有一倍的提升,适宜作为户外培养的工程藻株。
-
公开(公告)号:CN106701587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10795839.3
申请日:2015-11-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藻藻渣的回收利用和微藻培养,具体的说是利用水热碳化回收微藻藻渣中的营养物质作为螺旋藻培养的氮源、碳源和其他营养元素,完全替代常规的营养盐供给(如硝酸钠、尿素等)生产富含多糖的螺旋藻,其生物质中多糖含量达到65%以上,比常规的培养基提高15%~56%,多糖产率比常规的培养基提高23%到3.5倍。本发明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了营养盐消耗,在提升螺旋藻多糖产率和品质的同时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有利于简化下游加工操作,促进螺旋藻的产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6680249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10759959.8
申请日:2015-11-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流通式在线微藻叶绿素荧光测量模块,由模块框架,测量管,LED光源对,滤光片,光电传感器,控制电路等组成。模块框架为不透明材料制成,作为测量管、LED光源对、光电传感器等的支撑结构,测量管为透明材质的玻璃、石英或塑料圆管;LED光源对为蓝色或红色LED;滤光片为能够滤掉波长小于680nm的光并透过波长大于680nm的光的高通滤光片;检测器为能检测波长大于680nm的光的光电二极管检测器或自带放大电路的光电二极管检测器;控制电路按照测量需求控制LED光源对的开关并且通过测量来自检测器的信号。本发明可以在微藻培养过程中,在线连续测量微藻的叶绿素荧光值及相关参数,为微藻的连续培养提供监测数据以及作为微藻培养时微藻生理状态的一种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05647825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639520.7
申请日:2014-11-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螺旋藻培养积累生物质和多糖,具体的说是一种通过控制营养盐的添加培养螺旋藻,使其生物质和多糖同时积累。将培养至指数生长期的螺旋藻细胞转入营养限制性培养基,自然光照或人工光照,培养至稳定期收获藻细胞,其生物质产率是营养丰富条件下培养的1~4倍,多糖产率比营养丰富条件下培养提高0.8~20倍,多糖含量达到藻干重的45%~80%,比营养丰富条件下培养提高2~6倍。本发明解决了螺旋藻生物质与多糖不能同时积累的矛盾,实现了快速高效地生产螺旋藻多糖,具有营养盐消耗少、生产成本低、多糖含量高等优点,有利于简化下游加工操作,促进螺旋藻多糖的产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547798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606086.2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G01N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脂中磷脂的富集方法。该方法利用固定化钛离子亲和材料与磷脂间的特异性吸附,从而对有油脂样品中磷脂进行富集分离。与传统方法相比,固定化钛离子亲和色谱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高效富集、高回收率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542951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606051.9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11B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藻油脂色素脱除的方法,该方法以石墨化碳制备的固相萃取柱对微藻油脂中的色素进行吸附脱除,提高油脂品质,可应用于微藻脂质的分离分析纯化过程及微藻高附加值脂质产品(DHA、EPA)食品工艺中色素的脱除。本发明方法适用于绿藻、金藻、硅藻、蓝藻等藻类油脂色素的快速脱除,色素脱除率均达92%以上。该方法操作简单、避免了传统油脂脱色工艺中加热、搅拌、过滤、离心等操作,色素脱除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509778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210218974.8
申请日:2012-06-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海洋细菌中具有立体选择性脱卤酶的分离纯化方法及其在生物拆分中的应用。该方法从一株海洋细菌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中分离纯化得到2种具有立体选择性的2-卤代酸脱卤酶,为L-2-卤代酸脱卤酶和D-2-卤代酸脱卤酶。L-2-卤代酸脱卤酶该酶亚基酶表观分子量在约26kDa,在pH8-11的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反应活性。该酶选择性催化转化手性的L-2-卤代酸,生成构型转变的D-羟基卤代酸。D-2-卤代酸脱卤酶能够催化转化D-2-卤代酸,生成L-2-羟基酸,作为一种手性拆分试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849678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210517032.X
申请日:2012-12-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微藻种属鉴定的方法。主要步骤为:将单藻落挑取至事先加入10~20μL水的PCR管中,或者含藻水体离心收集藻细胞104~106个后加入10~20μL水的PCR管中,将藻细胞吹打散开后,直接将PCR管置于PCR仪中,于99℃加热20~30min,再次吹打使DNA释放作为模板,以真核细胞通用18s rDNA或ITS引物进行PCR反应。通过对产物测序和序列分析,可获得待测藻株的种属信息。该方法利用直接热裂解后释放出DNA进行PCR反应,无需微藻的扩培及提取DNA,大大地节约时间和节省成本,达到快速、准确鉴定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713839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691128.2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G01N21/3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藻自动在线OD测定仪,由上层支架,下层支架,光源,狭缝,取样池,检测器,控制电路,滑动推拉装置,电动机等组成。光源可选择窄光谱光源;狭缝是在不透光的硬质薄板上开有一条宽度1mm-5mm的窄缝;上层支架与下层支架,设有相对的滑槽,滑动推拉装置上设有轴承嵌入滑槽中,在电动机的作用下沿滑槽移动;取样池内设有活塞及活塞连杆,活塞连杆的上端与滑动推拉装置上的挂钩连接;下层支架设有定位传感器,感应滑动推拉装置的位置;在上层支架上设有狭缝和光源,与下层支架上设有的检测器相对应。本发明可以在微藻培养过程中,在线连续测量微藻的OD值。并通过特有的参比测量方法消除温度漂移的影响以及微藻易于粘附于表面带来的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04711163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691089.6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光程板式微藻培养反应器,包括通气装置以及培养过程中光程可调的光生物反应系统。通气装置由流量计、通气管和曝气装置组成,通入气体为含有一定浓度二氧化碳(0.04-10%,质量比)的空气。培养装置为内衬透明塑料袋的简易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过程中,随着微藻细胞浓度的增加,通过改变板式反应器挡板间距,进而不断改变光程,满足藻细胞生长对光能的需要,尤其适用于利用太阳光为光源的培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