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8618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384456.1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抗流式检测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流体动力聚焦区域和电极检测区域。流体动力聚焦区域控制细胞位置,电极检测区域检测阻抗变化。鞘流液通过一个进样孔引入,平均分为两束,在交汇口处通过两侧对中间样品流的挤压实现横向聚焦,通过V字汇聚和高度差形成纵向聚焦。该鞘液自适应地将样品横向和纵向地集中在微通道底部,降低粒子移位高度的变化,增加粒子阻抗脉冲的信噪比,提高检测信号。可用于粒子、细胞等无标记高灵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06267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58118.8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33/58 , G01N33/546 , G01N33/543 , G01N21/64 ,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液滴微流控的单细胞分泌物高通量检测方法和系统,通过微流控芯片技术将能够结合细胞分泌物的捕获微球、荧光标记分子与单个待检测细胞共同包裹在单个微液滴中,所述待检测细胞所分泌的目标分子可以同时结合所述捕获微球和所述荧光标记分子,从而将所述荧光标记分子招募到捕获微球上形成荧光富集信号,实现对单个细胞分泌物的高通量检测和识别。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对单细胞的一般分泌物的有效检测、检测方式灵活、结构设计简单,检测成本低的基于液滴微流控的单细胞分泌物高通量检测方法和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2538428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386620.5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的微流控芯片及其检测方法,采用螺旋形分散相进液通道利用惯性聚焦原理可将细胞单分散,使其前后均匀排布于通道内,利于形成高包裹率的单细胞液滴;另外,使分散相进液通道与连续相进液通道交汇呈“十”字交叉,形成十字形液滴生成通道便于调节两相液体的流量比,进而控制液滴生成的长度与间距,液滴大小更均一稳定;再者本发明的微流控芯片设置为上下层,上层实现高通量单细胞的捕获,下层实现单细胞的培养及其分泌物的富集,从而达到单细胞在液滴中长期培养,并能进行单细胞原位培养、细胞共培养、药物筛选、分泌物实时、高灵敏检测等研究,且操作简单灵活、高通量、无污染、耗时短、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4062679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111358118.8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33/58 , G01N33/546 , G01N33/543 , G01N21/64 ,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液滴微流控的单细胞分泌物高通量检测方法和系统,通过微流控芯片技术将能够结合细胞分泌物的捕获微球、荧光标记分子与单个待检测细胞共同包裹在单个微液滴中,所述待检测细胞所分泌的目标分子可以同时结合所述捕获微球和所述荧光标记分子,从而将所述荧光标记分子招募到捕获微球上形成荧光富集信号,实现对单个细胞分泌物的高通量检测和识别。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对单细胞的一般分泌物的有效检测、检测方式灵活、结构设计简单,检测成本低的基于液滴微流控的单细胞分泌物高通量检测方法和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4345428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111566937.1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选单细胞的微流控芯片,包括:基底层,上表面设有第一金属电极对、第二金属电极对、阻抗识别区域,阻抗识别区域包括第一阻抗检测电极对和第二阻抗检测电极对,第一阻抗检测电极对与第一金属电极对连接,第二阻抗检测电极对与第二金属电极对连接;微通道层,位于基底层上方,微通道层包括微流控管道和分选电极;微流控管道包括主通道,主通道的一端通过若干过滤柱与进样口连通,另一端则与分选口连通,分选口分别与废液通道、收集通道连通,且废液通道与废液出口连通,收集通道与目标出口连通;分选电极包括激励电极以及包围激励电极的地电极,激励电极的一部分和地电极的一部分均临近分选口。
-
公开(公告)号:CN11613994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531136.6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微阀结构控制的单液滴分离芯片,由上层基片、弹力膜和下层基片自上而下键合而成;上层基片中设有依次连接的液滴密排腔室、流体通道、液滴滴落腔室,与流体通道交汇的油相通道,与液滴滴落腔室连接的毛细管;下层基片中设有气体通道,其与流体通道至少具有一个在竖直方向上的交叠部分,弹力膜在该交叠部分形成具有调节流阻能力的微阀结构;液滴密排腔室用于实现液滴的紧密排列,流体通道与油相通道的交汇结构以及微阀结构共同构成一种液滴间隔控制单元,液滴滴落腔室和毛细管用于单个液滴滴落的形成和导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单液滴分离芯片具有易于加工制作、价格低廉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同时还易于和生化分析芯片等进行集成。
-
公开(公告)号:CN112538428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011386620.5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C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的微流控芯片及其检测方法,采用螺旋形分散相进液通道利用惯性聚焦原理可将细胞单分散,使其前后均匀排布于通道内,利于形成高包裹率的单细胞液滴;另外,使分散相进液通道与连续相进液通道交汇呈“十”字交叉,形成十字形液滴生成通道便于调节两相液体的流量比,进而控制液滴生成的长度与间距,液滴大小更均一稳定;再者本发明的微流控芯片设置为上下层,上层实现高通量单细胞的捕获,下层实现单细胞的培养及其分泌物的富集,从而达到单细胞在液滴中长期培养,并能进行单细胞原位培养、细胞共培养、药物筛选、分泌物实时、高灵敏检测等研究,且操作简单灵活、高通量、无污染、耗时短、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4345428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566937.1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选单细胞的微流控芯片,包括:基底层,上表面设有第一金属电极对、第二金属电极对、阻抗识别区域,阻抗识别区域包括第一阻抗检测电极对和第二阻抗检测电极对,第一阻抗检测电极对与第一金属电极对连接,第二阻抗检测电极对与第二金属电极对连接;微通道层,位于基底层上方,微通道层包括微流控管道和分选电极;微流控管道包括主通道,主通道的一端通过若干过滤柱与进样口连通,另一端则与分选口连通,分选口分别与废液通道、收集通道连通,且废液通道与废液出口连通,收集通道与目标出口连通;分选电极包括激励电极以及包围激励电极的地电极,激励电极的一部分和地电极的一部分均临近分选口。
-
公开(公告)号:CN210916029U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921477244.3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北京旌微医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分离和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简易型微流控芯片,由基底层和芯片层键合而成,芯片层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样口;分流区,包括一级分流区和二级分流区,一级分流区包括与进样口连接的两根分流支管,二级分流区连接于分流支管的末端;细胞拦截区,包括彼此平行间隔延伸的若干进样管道和出样管道,进样管道的前端敞开,后端设置过滤通道;出样管道的前端封闭,后端敞开;进样管道与出样管道之间通过微柱列间隔,微柱列包括彼此保持一定间隔的具有椭圆形横截面形状的若干微柱;与分流区具有相同结构的集流区;以及出样口。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备工艺简单、快速高效、灵敏度高以及完好保留循环肿瘤细胞活性的简易型微流控芯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