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束引出窗及包含其的电子束发生器

    公开(公告)号:CN112863978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110278015.4

    申请日:2021-03-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束引出窗及包含其的电子束发生器,该电子束引出窗包括:薄膜;窗体,窗体的中部设置有窗口;至少一个第一格栅单元,第一格栅单元包括第一格栅槽;至少一个第二格栅单元,第二格栅单元包括第二格栅槽,第一格栅单元与第二格栅单元间隔设置,且均位于窗口上,第二格栅单元相对于第一格栅单元沿扫描方向被配置于窗口的远端。该电子束引出窗利用了近端第一格栅槽长度短的优点,便于薄膜上的热量快速传导至窗体,同时,窗口被第一格栅单元和第二格栅单元分割,使得第二格栅槽的长度变短,有利于第二格栅单元中部的热量传导至窗体的边缘,延长薄膜及电子束引出窗的使用寿命。

    高辐射剂量测量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46715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62591.2

    申请日:2021-0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辐射剂量测量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在接收到读取指令后,采集Th‑SINAP晶体剂量片受紫外激发产生的可见荧光数据;筛选并剔除可见荧光数据中利用紫外作为激发光源造成影响的部分,得到实际的可见荧光数据;根据实际的可见荧光数据在利用标定实验确定的可见荧光数据与剂量的关系曲线上读取对应的剂量值,并计算实时剂量率。本发明利用紫外激发荧光并通过采集荧光颜色测得辐射剂量,通过剔除可见荧光数据中利用紫外作为激发光源造成影响的部分,解决了传统技术在测量高辐射剂量(Gy/h‑MGy/h量级)时存在的剂量数据获取时间长、数据获取步骤复杂以及剂量值读取不准确的问题。

    熔盐堆回路系统及熔盐堆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8610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80029.0

    申请日:2024-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工程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熔盐堆回路系统及熔盐堆,该回路系统包括:熔盐换热器和熔盐泵;所述熔盐换热器具有支承法兰;所述熔盐泵具有泵罐法兰;所述熔盐堆回路系统还包括联结法兰,所述联结法兰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承法兰和所述泵罐法兰的下方,从而所述熔盐泵位于所述熔盐换热器的周侧。该熔盐堆回路系统通过联结法兰将熔盐换热器和熔盐泵联结为左右布置的一个整体,从而使得熔盐堆回路系统的结构紧凑并且熔盐泵直接设置在熔盐换热器的周侧,从而可以利用短管将熔盐泵与熔盐换热器连通,降低了整个系统的管路布置的复杂性。

    一种热交换设备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8389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87596.1

    申请日:2025-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热能系统被设置于容器的内部,螺旋绕管式热交换组件围绕着热能系统设置于热能系统和容器之间,螺旋绕管式热交换组件包括内筒体、第一分流箱、第二分流箱和螺旋绕管,内筒体邻近热能系统设置,第一分流箱和第二分流箱为分别设置在内筒体的两端的径向外侧的环形结构,螺旋绕管在第一分流箱和第二分流箱之间缠绕在内筒体的外侧并与第一分流箱和第二分流箱连通。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设备,通过将热能系统设置于螺旋绕管式热交换组件的内部实现以提供一体化能源系统,使得内部空间得到充分利用,结构更加紧凑,提高能源系统,特别是核反应堆的紧凑度和效率,通过分流箱实现两种流体的分流,结构集中统一,提高整体紧凑度。

    一种燃料盐排放罐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44659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93809.X

    申请日:2024-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盐排放罐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传热工质在室温下为固态而在加热后为液态,该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燃料盐排放罐、排盐管、自然循环回路、空冷器和循环保持换热装置,燃料盐排放罐通过排盐管与核反应堆堆芯连通,燃料盐排放罐通过自然循环回路分别与空冷器和循环保持换热装置连通;其中,循环保持换热装置与熔盐堆主回路管道热接触,以通过正常工作回路的热能补偿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热损失。根据本发明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传热工质非水,在反应堆正常工作时是待机状态,维持自然循环流体处于熔融液态且缓慢自然循环,一旦发生事故,堆芯燃料盐排到排放罐中,熔融液态的自然循环流体能快速建立起自然循环排出衰变热。

    慢化体调控建模方法和系统、调控方法和系统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04599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236780.5

    申请日:2023-09-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慢化体调控建模方法和系统、调控方法和系统及电子设备。该用于BNCT中慢化体调控的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中子源的类型确定设定慢化体;从其中选取N个数量的标准肿瘤深度值,其中N≥2;对每个标准肿瘤深度值,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不同厚度值的治疗比,取标准肿瘤深度值下的最大治疗比所对应的设定慢化体厚度值;将各标准肿瘤深度值,与各标准肿瘤深度值的最大治疗比所对应的慢化体厚度值,进行拟合,得到设定慢化体对应的肿瘤深度与慢化体厚度的适配曲线。本发明能更精准的消灭癌细胞,进一步提高硼中子俘获治疗的治疗效率,同时尽可能保护正常组织细胞,其治疗效果相较于传统的固定慢化体BNCT,会有明显的提升。

    电子束引出窗及包含其的电子束发生器

    公开(公告)号:CN112863978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278015.4

    申请日:2021-03-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束引出窗及包含其的电子束发生器,该电子束引出窗包括:薄膜;窗体,窗体的中部设置有窗口;至少一个第一格栅单元,第一格栅单元包括第一格栅槽;至少一个第二格栅单元,第二格栅单元包括第二格栅槽,第一格栅单元与第二格栅单元间隔设置,且均位于窗口上,第二格栅单元相对于第一格栅单元沿扫描方向被配置于窗口的远端。该电子束引出窗利用了近端第一格栅槽长度短的优点,便于薄膜上的热量快速传导至窗体,同时,窗口被第一格栅单元和第二格栅单元分割,使得第二格栅槽的长度变短,有利于第二格栅单元中部的热量传导至窗体的边缘,延长薄膜及电子束引出窗的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