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壁自动巡检智能识别危险区域的机器

    公开(公告)号:CN11844249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603321.4

    申请日:2024-05-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矿安全巡检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井壁自动巡检智能识别危险区域的机器,包括滑动设置在井筒内的环形框架,环形框架与若干设置在井筒顶端的悬吊支架传动连接;环形框架上设置有图像采集组件;图像采集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环形框架上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固定安装有调节件,调节件上安装有用于拍摄井筒内壁的相机,相机的镜头朝向井筒内壁;调节件包括滑动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滑动座,相机固定安装在滑动座上,相机上设置有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与滑动座电性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实现实时、智能和安全可靠的对井筒内部环境及结构进行全面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保障煤矿生产和人员安全。

    一种无巷旁充填沿空留巷锚护结构的协同设计与建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04273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0311009.9

    申请日:2022-03-28

    Inventor: 龙景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巷旁充填沿空留巷锚护结构的协同设计与建造方法,属于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无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缺乏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影响沿空留巷的效率和效果的问题。本发明的无巷旁充填沿空留巷锚护结构的协同设计与建造方法,包括进行采区规划与设计,设计采区的巷道;建立无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控制模型及协同锚护控制机理和技术体系。本发明根据沿空留巷开采所处的覆岩运移规律、留巷变形破坏规律和协同控制机理,从系统角度全过程进行沿空留巷各主要工序、关键环节的协同设计与协调施工,以进一步提升留巷效果,促进煤矿安全、经济、高效和绿色生产。

    一种工型托盘及沿空留巷采空侧支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704320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1329229.6

    申请日:202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型托盘及沿空留巷采空侧支护结构,属于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锚杆托盘不能进行采空侧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控制,不能有效阻抗和限制采空侧支护结构的倾斜或倾倒的问题。本发明的工型托盘,包括托盘体和腹板,所述托盘体为长方形板,两个托盘体相互平行,腹板位于两个托盘体之间且垂直于托盘体。本发明的工型托盘用于沿空留巷采空侧支护结构,能够与支护结构协同控制,有效阻抗和限制采空侧支护结构的倾斜或倾倒,从而显著提升沿空留巷效果。

    一种缓倾斜松散煤层巷道顶板及两帮锚护结构与建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18594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1337708.2

    申请日:202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倾斜松散煤层巷道顶板及两帮锚护结构与建造方法,属于巷道围岩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缓倾斜松散煤层两帮与顶板力学性能差异大、难控制的问题。本发明的缓倾斜松散煤层巷道顶板及两帮锚护结构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巷道掘进及顶板围岩锚固,为锚护结构的建造做准备;巷道掘进后,根据巷道进尺,即时挂好前控梁,然后建造临时支护;临时支护建造完成后,建造固定锚护结构;根据巷道进尺,完成固定锚护结构的施工后,进入下一个循环的掘进与锚护结构的建造。本发明通过巷道两侧的第二钢丝网、阻燃板、护帮梁和靠近肩角锚杆的协同锚护作用,阻抗帮部煤体产生明显的变形破坏,避免发生片帮或垮帮,以保证巷道的安全稳定。

    一种厚层复合顶板煤巷的协同锚固复式结构的建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30510A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910502303.6

    申请日:2019-06-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层复合顶板煤巷的协同锚固复式结构的建造方法,属于煤矿开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厚层复合顶板煤巷控制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采用地质雷达探明煤巷厚层复合顶板松动圈范围,确定多级锚固结构区域范围和锚杆长度;步骤二:在新掘断面的顶板浅部围岩钻装锚杆,形成浅层锚固结构;步骤三:钻装中长锚索,形成浅层-中深层锚固结构;步骤四:钻装长锚索,形成浅层-中深层-深层协同锚固复式结构。本发明实现了对厚层复合顶板围岩稳定性的有效控制,促进煤矿安全、经济、高效生产。

    一种锚杆协同作用下锚固体内产生协同效应的探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48262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766404.0

    申请日:2016-08-30

    Inventor: 龙景奎 刘玉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L1/005 G01L5/00

    Abstract: 一种锚杆协同作用下锚固体内产生协同效应的探测方法,属于协同作用所产生协同效应的探测方法。该探测方法:选定模型试件材料,制作模型试件,通过模型试件,确定在预紧力锚杆作用下锚固体协同效应的探测方法;探测出锚固体协同效应的形状、范围及演化规律;确定探测数据;通过协同效应计算,建立协同效应与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和评价锚固体协同效应,实现协同锚固系统在宏观功能上大于各子系统的线性叠加总和,改善巷道围岩锚固结构的应力状态。优点:能够显著提高巷道围岩锚固结构的承载能力、抗变形能力和整体稳定性;获得锚固体协同效应的分布形状、范围及其发展演化规律;提高锚固体强度、刚度、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一种7型托盘及大倾角煤层巷道高帮协同锚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718620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111594060.7

    申请日:2021-1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7型托盘及大倾角煤层巷道高帮协同锚护结构,属于巷道高帮的安全稳定控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大倾角煤层巷道帮部控制效果差,巷道高帮容易垮落的问题。本发明的7型托盘,包括托盘板和挡梁板,所述托盘板和挡梁板为方形板,所述托盘板和挡梁板连接且所述托盘板和挡梁板之间的夹角与大倾角煤层巷道顶板和高帮的夹角相同。本发明通过7型托盘实现护帮梁与支护件的协同锚护,从而形成“刚柔并济”的协同控制作用,防止煤帮发生倾倒或产生大变形,从而能促进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