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1034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34556.9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藻‑SiO2生物基纳米流体抑尘剂制备方法,步骤包括:(1)微藻培养:使用BG‑11培养基,经灭菌、冷却后接种微藻,进行7天光/暗循环培养,最终过滤收集微藻细胞;(2)活性成分提取:清洗微藻细胞,通过超声波破碎、酶解及微波辅助氯仿‑甲醇混合提取法,经离心、过滤及旋转蒸发处理,获取微藻活性成分;(3)SiO2纳米粒子合成:将SiO2前驱体与去离子水混合,调整pH并稀释,加入微藻活性成分后恒温震荡,离心分离并纯化SiO2纳米粒子;(4)纳米流体抑尘剂制备:将SiO2纳米粒子与微藻活性成分和分散剂按比例混合于水中,制成微藻‑SiO2生物基纳米流体抑尘剂。该发明有望解决传统抑尘剂的局限性,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环境友好的抑尘剂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117924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111441712.3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性粉尘多参量分布式监测与智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生产性粉尘分布特性设计非结构化粉尘监测节点,在作业区域布置分布式粉尘监测网络,监测粉尘浓度、粒度和速度;2)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挖掘影响粉尘分布的主控因素;3)分析主控因素耦合性,降低主控因素维度;4)对粉尘浓度场、速度场、粒度场时空演化特性做出智能预测。本发明对生产场所的粉尘浓度场、粒度场、速度场进行立体化监测,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生产性粉尘的时空分布做出智能预测,可为工业粉尘智能精准防控提供前沿的感知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8258978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119577.8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3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流体循环致裂增润煤体试验系统及方法。该试验系统通过液态CO2‑水循环致裂增润模块与轴压‑围压稳定加载模块模拟煤岩试样在深部原位应力环境下受到液态CO2致裂和水增润循环交替作用的力学响应和润湿改性,其与多功能岩石动力监测模块结合能研究致裂增润过程裂纹扩展及动态润湿规律;另外将气液两相渗透率及pH测量模块结合,可用于评估液态CO2‑水循环致裂增润前后试样渗透率的变化及酸化溶蚀情况;因此本发明能模拟深部煤层液态CO2‑水循环致裂增润过程,获取不同情况下的试验数据,从而对液态CO2和水循环加注的次数进行优选,并能研究不同注液参数对于液态CO2‑水循环致裂增润效果的影响,为煤层液态CO2‑水循环致裂增润减尘技术提供基础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57195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323925.5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33/24 , G01N15/00 , G01P5/18 , G01N15/075 , G01M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轮地耦合作用产尘试验系统及方法。该可视化模拟平台通过单轮测试系统与传动系统模拟车轮在不同条件土体上的滚动过程,同时粉尘监测系统耦合了力学参数及粉尘参数采集与分析功能,实时采集位移、荷载、应力、应变以及粉尘浓度、运移过程等参数,从力学角度实现轮地作用产尘的可视化分析;控制方法由工控机、控制箱与集成测试软件控制,工控机采用DSP数字控制主控芯片处理传感器信号数据及平台控制信息;通过软件中的模块化设置实现实验操作的流程化、自动化以及时间‑位移、时间‑负荷等多种试验曲线的实时显示。该模拟平台及方法可用于不同土壤条件、车轮条件下轮地相互作用力学以及轮地耦合作用产尘机理的研究,为从宏微观角度探究道路扬尘机理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物理模拟途径,解决了许多参数无法现场采集、数值模拟无法验证的瓶颈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452596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1218604.4
申请日:2022-10-0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CO2冷浸致裂煤体模拟试验系统及方法。该试验系统通过气态CO2增压和液态CO2加注对煤体持续进行冷浸作用,模拟煤矿现场注入煤层的低温液态CO2包裹煤体单元产生的致裂情况;控制方法由PLC控制器内置程序智能控制,可接受各传感器反馈的模拟量信号,将之转换为数字量信号,根据数字量信号的变化实时监测并调控液碳冷浸容器内部的液位高度、温度和压力等状态量。该试验系统及方法可用于开展低温液态CO2低温冲击、相变膨胀致裂和酸化溶解等作用对煤体孔隙结构、力学特性、渗透率与孔隙率以及润湿性的影响和作用规律的研究,为多相态CO2介质应用于煤层致裂减尘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813849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910113573.8
申请日:2019-02-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nventor: 王和堂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量评估抑尘泡沫性能的方法,该方法以润湿性、黏附性、稳定性、输送能力、定向喷射能力和抗风吹散能力这六个指标全面表征泡沫从产生、输运、喷射到抑制粉尘全过程的性能,基于指标权重赋值和区间定量的思路,通过分析各评估指标的重要度、建立各指标的量化准则,提出以抑尘性能指数IFP定量评估抑尘泡沫的性能;根据IFP值的大小将抑尘泡沫的性能分为Ⅰ(优)、Ⅱ(良)、Ⅲ(中)和Ⅳ(差)四个等级,用以评估抑尘泡沫的综合性能,IFP值越大,则其性能越优,反之则越差。本发明给出了评估抑尘泡沫性能的定量指标及等级判定准则,将抑尘泡沫性能评价从笼统、片面推进到了定量、全面的新阶段,在工矿生产性粉尘防治中有广泛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169496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868492.1
申请日:2020-08-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限空间智能精准喷雾降尘系统,包括喷雾降尘模块、粉尘参数监测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喷雾降尘模块中包括与蓄水池相连的主供水管,主供水管上依次安装表面活性剂自动添加装置、磁化装置、柱塞泵、电磁阀Ⅰ、压力传感器Ⅰ和流量传感器Ⅰ,粉尘参数监测模块包括粉尘浓度传感器,在线粒度分析仪和风速传感器;数据传输模块包括数据处理器和通信电缆,智能控制模块包括智能可编程控制器。本发明运行时,实际的供水供气参数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实时反馈给智能控制模块,从而避免了实际的喷雾参数与最佳喷雾参数发生偏离,保证系统的降尘效率;运行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避免了人为操作的失误,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7387152B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710814992.5
申请日:2017-09-1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F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掘工作面阶梯雾化分区除尘系统,包括射流雾化抑尘模块、空气雾化降尘模块和动压雾化隔尘模块;射流雾化抑尘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增压泵、高压水管、抑尘剂自动添加装置、抑尘剂溶液输送管和负压二次雾化抑尘装置,抑尘剂自动添加装置的吸液管与抑尘剂容器连通;空气雾化降尘模块包括与压风管和静压水管相连的空气雾化降尘装置;动压雾化隔尘模块包括紧固装置、与动压水管相连的“L”形隔尘雾屏发生器。本发明实现了截割破碎区源头抑尘、综掘面迎头回风侧尽早降尘和全断面及时隔尘,为综掘工作面粉尘高效率、低成本治理提供了新的技术装备,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813849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113573.8
申请日:2019-02-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nventor: 王和堂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量评估抑尘泡沫性能的方法,该方法以润湿性、黏附性、稳定性、输送能力、定向喷射能力和抗风吹散能力这六个指标全面表征泡沫从产生、输运、喷射到抑制粉尘全过程的性能,基于指标权重赋值和区间定量的思路,通过分析各评估指标的重要度、建立各指标的量化准则,提出以抑尘性能指数IFP定量评估抑尘泡沫的性能;根据IFP值的大小将抑尘泡沫的性能分为Ⅰ(优)、Ⅱ(良)、Ⅲ(中)和Ⅳ(差)四个等级,用以评估抑尘泡沫的综合性能,IFP值越大,则其性能越优,反之则越差。本发明给出了评估抑尘泡沫性能的定量指标及等级判定准则,将抑尘泡沫性能评价从笼统、片面推进到了定量、全面的新阶段,在工矿生产性粉尘防治中有广泛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654536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498184.7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直流电磁式液体磁化实验装置与方法,该装置包括电磁铁部分、励磁电流发射部分、高斯测磁部分和样品池部分;励磁电流发射部分通过接入插孔的输出线输出至电磁铁部分,励磁电流发射部分连接高斯测磁部分;样品池部分放置于电磁铁部分的铜制仪器盛放台,方法采用励磁电流流入实验装置,直流电信号在一定空间范围中激发的磁信号通过铁芯呈数量级形式的放大,从而在电磁铁两个铁芯极小的气隙间形成大小可调的匀强磁场;励磁电流产生的磁信号通过伸入电磁铁工作气隙的传感器传入高斯磁测量装置,最终输出并自动显示测量结果。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便捷地调节磁感应强度,对于研究水及各类溶液的磁化特性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