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钙镁离子原位固碳强化电解水煤浆制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8035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37806.7

    申请日:2024-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钙镁离子原位固碳强化电解水煤浆制氢的方法,涉及电解水煤浆制氢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原煤依次进行破碎、研磨和筛分,得细化煤粉;(2)将步骤(1)所得细化煤粉、次氯酸钠粉末和可溶性钙盐或镁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超声,得水煤浆;(3)将步骤(2)所得水煤浆作为阳极电解液,氢氧化钠溶液作为阴极电解液,在电解槽中电解制氢。该方法利用钙镁离子原位矿化电解水煤浆的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从而促进化学平衡移动和降低系统电阻,提高了电解制氢效率,解决了制氢过程中电解效率低、能耗高、产氢速率慢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

    一种高效循环的湍流微泡浮选机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0985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286891.X

    申请日:2025-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循环的湍流微泡浮选机,包括:外层筒体、设置在外层筒体内部的内层筒体、设置在内层筒体内部的转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转轴上的多层耦合径向剪切叶轮和高通量轴向双向输送叶轮、位于高通量轴向双向输送叶轮正下方的下导流分隔筒。本发明中的高通量轴向双向输送叶轮能够有效提高精煤的回收率,改善设备的整体分选效果。本发明能够大幅减少浮选精煤的损失,提高设备生产的经济效益;本发明的外层筒体上部的精矿分配环呈环形分布,精煤泡沫在输送至外端泡沫槽时分布均匀且流速缓慢,气泡体积变小,使得精煤的输送过程更加稳定,从而达到减少精煤损失的效果。

    一种基于脉冲电催化的水煤浆电解制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0037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250803.0

    申请日:2025-0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脉冲电催化的水煤浆电解制氢方法,属于氢能制取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步骤:S1、将煤粉和第一酸溶液混合,获得水煤浆;S2、以水煤浆作为阳极电解液,以第二酸溶液作为阴极电解液,组成电解池制氢装置;S3、对电解池制氢装置的阳极进行脉冲供电,在温度为60~80℃的条件下进行电解制氢;其中,脉冲供电方法为阳极电位1.4~1.8V,静息电位为0V,脉冲频率为0.4~0.6Hz,脉冲占空比为40~60%。采用脉冲供电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电极极化现象,使电解过程更加顺畅,从而显著提高电解效率。

    一种兼具封孔和碰撞强化的低阶煤浮选用复合纳米粒子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83172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11533.1

    申请日:2024-06-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物浮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具封孔和碰撞强化的低阶煤浮选用复合纳米粒子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相比于常规低阶煤浮选捕收剂,本发明中复合纳米粒子捕收剂通过强化碰撞以及封孔来协同提高低阶煤的浮选效率。复合纳米粒子捕收剂具有更小的粒度、更大的比表面积,显著增加了捕收剂与颗粒的碰撞和粘附概率,缩短了粘附时间,有利于提高低阶煤浮选效果。同时,固化剂通过水浴加热融化后再迅速冷却固化成粒径更小的纳米固体颗粒,在低阶煤浮选过程中,可自发进入低阶煤表面的复杂孔隙和裂缝结构中,产生封孔效果;从而显著降低低阶煤颗粒的比表面积,实现了捕收剂与煤颗粒的高效粘附,进而大大减少了捕收剂的用量。

    生物天然气原位加热用的多级孔磁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6326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687458.2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天然气原位加热用的多级孔磁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涉及生物天然气干重整制氢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微晶纤维素、聚醚P123和异丙醇铝加入去离子水中加热搅拌,调节pH值直至形成凝胶溶液,过滤后进行干燥,然后研磨成粉末并焙烧,得大孔载体颗粒,再将大孔载体颗粒分散于乙酸镍水溶液中,将所得浆状物干燥并焙烧,粉碎过筛后压制,得生物天然气原位加热用的多级孔磁性催化剂。通过该方法制得的多级孔磁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负载活性位点增加,传质阻力减小,具有可再生性和生物降解性,有效解决了现有生物天然气干重整制氢技术使用的催化剂容易产生积碳、磁热效率低下和孔隙结构单一的问题。

    一种原煤浮选-电解联用分质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65186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55223.6

    申请日:2025-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煤浮选‑电解联用分质资源化利用的方法,涉及煤炭分选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原煤破碎和磨矿处理,浮选分离,得精煤和尾煤浆;将尾煤浆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作为阳极电解液,氢氧化钠溶液作为阴极电解液进行电解,阴极还原制得氢气;将阳极液过滤分离,洗涤干燥,得无机盐产品;将滤液及洗涤的溶液混合后浓缩,酸化至pH=3,经过滤、洗涤和真空干燥,得水不溶酸;再将滤液酸化至pH=1.5,经萃取、浓缩和真空干燥,得固态水溶酸。该方法将浮选与电解联用,不仅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成本,还通过副产高价值产品提升了整体经济效益,并实现了更为环保的煤炭分选与利用方式。

    一种用于细粒矿物分选的浅槽式湍流微泡浮选装备

    公开(公告)号:CN11995167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286889.2

    申请日:2025-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细粒矿物分选的浅槽式湍流微泡浮选装备,包括浮选槽、精矿槽、垂直设置的进料管、设置在浮选槽内部的逆流矿化机构以及设置在浮选槽底部的若干矿浆分散板;逆流矿化机构包括设置在浮选槽内的湍流浮选筒、连接在湍流浮选筒底部的锥形底罩、设置在湍流浮选筒内部的若干定子板、同轴设置在湍流浮选筒内部的转轴以及连接在转轴上的若干转子板,湍流浮选筒的底部与矿浆分散板的上部连接。本发明采用上方垂直给料的方式,转子板转动于给料口形成负压区吸入矿浆,可以确保矿浆均匀分布,该给料方式与上升气泡逆流矿化协同,能够进一步降低能耗。本发明的逆流矿化机构结构紧密,能量输送集中,湍流耗散率高,大幅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一种深部热储压裂、渗流、驱替一体化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6978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050061.2

    申请日:2024-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部热储压裂、渗流、驱替一体化测试装置及方法,涉及储层开发技术领域,真三轴压裂系统实现岩石岩样压裂效果测试,压裂系统兼顾高温压条件下岩石物理实验测试,满足多种不同尺寸和形状试件测试需求;渗流驱替系统及循环加热系统保持系统处于高温高压条件,模拟深部热储真实地层环境;渗流驱替系统对地热储层进行换质换热模拟,反馈换取热效率;出口计量系统获得准确流体注入产出实验结果;监测与控制系统对裂缝、温度、磁化率、电阻率、渗透率、密度等热储特征参数进行精确测量模拟。通过全流程模拟实验系统,真实模拟原始深部地热储层压裂改造、渗流驱替、换质换热开发全过程,使实验环境和结果更加接近真实似原状地层情况。

    一种深部热储压裂、渗流、驱替一体化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6978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410050061.2

    申请日:2024-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部热储压裂、渗流、驱替一体化测试装置及方法,涉及储层开发技术领域,真三轴压裂系统实现岩石岩样压裂效果测试,压裂系统兼顾高温压条件下岩石物理实验测试,满足多种不同尺寸和形状试件测试需求;渗流驱替系统及循环加热系统保持系统处于高温高压条件,模拟深部热储真实地层环境;渗流驱替系统对地热储层进行换质换热模拟,反馈换取热效率;出口计量系统获得准确流体注入产出实验结果;监测与控制系统对裂缝、温度、磁化率、电阻率、渗透率、密度等热储特征参数进行精确测量模拟。通过全流程模拟实验系统,真实模拟原始深部地热储层压裂改造、渗流驱替、换质换热开发全过程,使实验环境和结果更加接近真实似原状地层情况。

    一种无乳化剂的煤浮选O/W乳液型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18145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363048.4

    申请日:2023-10-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浮选药剂乳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乳化剂的煤浮选O/W乳液型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由以下组分构成:捕收类药剂10‑50%,多糖类添加剂0.01‑2%,其余为水,各原料的总重量为100份。在制备O/W乳液型捕收剂时,多糖类添加剂与捕收类药剂中的疏水碳链间产生主客体包合超分子作用,形成类似表面活性剂两亲特性的超分子结构,进而实现在无乳化剂的条件下将捕收类药剂制备成均匀分散、粒径细小的O/W乳液。同时后续浮选过程中加入微量α‑淀粉酶可将O/W乳液迅速破乳,解决传统捕收类药剂乳化后油滴外表面亲水而降低煤颗粒捕收性能的问题,进而显著提升低阶煤浮选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