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循环的湍流微泡浮选机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0985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286891.X

    申请日:2025-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循环的湍流微泡浮选机,包括:外层筒体、设置在外层筒体内部的内层筒体、设置在内层筒体内部的转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转轴上的多层耦合径向剪切叶轮和高通量轴向双向输送叶轮、位于高通量轴向双向输送叶轮正下方的下导流分隔筒。本发明中的高通量轴向双向输送叶轮能够有效提高精煤的回收率,改善设备的整体分选效果。本发明能够大幅减少浮选精煤的损失,提高设备生产的经济效益;本发明的外层筒体上部的精矿分配环呈环形分布,精煤泡沫在输送至外端泡沫槽时分布均匀且流速缓慢,气泡体积变小,使得精煤的输送过程更加稳定,从而达到减少精煤损失的效果。

    一种用于细粒矿物分选的浅槽式湍流微泡浮选装备

    公开(公告)号:CN11995167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286889.2

    申请日:2025-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细粒矿物分选的浅槽式湍流微泡浮选装备,包括浮选槽、精矿槽、垂直设置的进料管、设置在浮选槽内部的逆流矿化机构以及设置在浮选槽底部的若干矿浆分散板;逆流矿化机构包括设置在浮选槽内的湍流浮选筒、连接在湍流浮选筒底部的锥形底罩、设置在湍流浮选筒内部的若干定子板、同轴设置在湍流浮选筒内部的转轴以及连接在转轴上的若干转子板,湍流浮选筒的底部与矿浆分散板的上部连接。本发明采用上方垂直给料的方式,转子板转动于给料口形成负压区吸入矿浆,可以确保矿浆均匀分布,该给料方式与上升气泡逆流矿化协同,能够进一步降低能耗。本发明的逆流矿化机构结构紧密,能量输送集中,湍流耗散率高,大幅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一种新型微细粒湍流强化的浮选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20001536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346963.5

    申请日:2025-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微细粒湍流强化的浮选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括静态分离机构和设置在静态分离机构下方的湍流浮选机构;湍流浮选机构包括湍流浮选筒、设置在湍流浮选筒底部的轴向提升叶轮以及设置在轴向提升叶轮上方的潜入式转子组件;潜入式转子组件包括若干个潜入式转子,若干个潜入式转子在垂直方向上至少分两层布置,每一层中至少包括2个对称布置的潜入式转子。本发明将潜入式搅拌与短轴搅拌结合,潜入式转子组件浸入矿浆中,直接作用于湍流浮选核心区域,能减少能量损失,提升局部矿浆混合效率;短轴设计缩短了动力传递路径,减少振动和能量损耗,使叶轮旋转更稳定,从而增了强整体流场均匀性。

    一种改良型给排料的高效湍流微泡浮选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216112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445073.1

    申请日:2024-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型给排料的高效湍流微泡浮选装置,包括:外筒、设置在外筒内部的内筒、设置在外筒内的搅拌机构、用于将原料输送至内筒中的入料机构、位于外筒上部的精矿槽、设置在内筒内部的逆流矿化机构以及连接在内筒底部的尾矿分离机构。本发明通过锯齿圆盘自吸分散叶轮与假底结构的配合,能够形成局部区域循环,可以增强粗颗粒表面的洗脱效果,同时有助于异质细泥的分散,进一步确保尾矿的纯度;本发明除了能提高浮选效率外,本发明还大幅降低了能耗;锯齿圆盘自吸分散叶轮的设计允许气体自吸进入,避免了传统压气设备的能量消耗。本发明中的锯齿圆盘自吸分散叶轮能提高通过叶轮转动产生的真空作用带来的吸力,促进吸入更多的空气。

    一种湍流静态微泡浮选机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8342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054354.8

    申请日:2024-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湍流静态微泡浮选机,包括浮选槽、精矿槽,所述精矿槽与所述浮选槽的上端连通,所述浮选槽内设置有湍流浮选机构,所述浮选槽的下方连通设置有静态分离机构,所述静态分离机构处于在所述湍流浮选机构上方。本发明将强剪切调浆与静态分选结合,相比于传统浮选机,本发明中的剪切碰撞区域能量密度高,湍流强度大,矿浆与气泡在强剪切条件下充分发生碰撞粘附,非常有利于提升微细粒矿物浮选效果。本发明采用独特的上下结构及动‑静设计,湍流浮选区位于下方、静态分离区位于上方,一体化完成两段式分选,浮选过程中管线连接少,因管线及连接造成的水头损失少,能量利用率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