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0534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519345.3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封堵气囊综合性能测试系统,包括:测试装置、云平台;测试装置包括模拟腔、气囊、传感器、传送装置;模拟腔内有多个传送装置;每个传送装置均包括由多种不同摩擦系数材料拼接而成的传送带用以模拟不同隧道石材的摩擦力;气囊布置在模拟腔中部,且与传送带接触;传感器用于测量气囊受力后形变信息、气压、模拟腔内温度和气体浓度;云平台中设置有测试装置的数字孪生可视化模型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云平台将实时接收到的传感器数据输入数字孪生可视化模型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基于传感器数据预测出测试装置状态并显示;数字孪生可视化模型基于气囊形变信息和气囊内气压对气囊状态进行实时可视化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739091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18014.3
申请日:2023-10-12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0455 , G06N3/048 , G06N3/084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张拉膜结构膜面应力全局预测方法,包括:通过有限元模型获取张拉膜结构膜面的形变信息矩阵和原始应力信息矩阵;对形变信息矩阵进行降维得到形变编码矩阵;原始应力信息矩阵输入训练好的应力编码模块得到原始应力编码矩阵;基于形变编码矩阵和原始应力编码矩阵构建第一样本集;使用第一样本集对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获取待预测的张拉膜结构膜面的形变信息矩阵,对形变信息矩阵进行降维得到形变编码矩阵并输入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得到预测应力编码矩阵;利用训练好的应力解码模块对预测应力编码矩阵进行解码得到升维后的应力数据,即为张拉膜结构膜面应力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477855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56604.1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索膜结构损伤智能检测和全寿命健康监测方法,包括两部分:待测索膜结构膜面损伤初次检测和待测索膜结构服役期间周期性全寿命监测,前者将实时拍摄的索膜结构图像与索膜样板匹配,进行待测索膜结构膜面损伤识别;后者针对前一次检测结果建立损伤检测矩阵集,进行周期性与损伤检测矩阵集定点模块对比检测,完成索膜结构产品的周期监测。本发明实现了依靠单一摄像头传感器设备,主动获取索膜结构图像,能够稳定、准确、快速地判断待测索膜结构是否存在损伤或污垢,并周期性保存损伤对比结果,对索膜结构寿命检测领域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以获取索膜结构服役期间周期性损伤程度,为索膜结构损伤识别系统的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31513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05783.5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特征融合的索膜结构数字孪生模型重构方法,包括勘察实体索膜空间结构,布置采集站点,采集索膜空间结构三维点云数据;对索膜空间结构三维点云进行预处理并构建数据集;对RPMNet网络架构进行改进,将空间注意力机制方法应用于RPMNet网络架构的点云特征提取层;对索膜空间结构三维点云进行精细化配准;基于索膜空间结构三维配准点云进行精细化模型重构;对索膜空间结构精细化模型重构与理论设计模型二者进行偏差分析。本方法实现对索膜空间结构三维点云数据精确配准,完成对实体索膜结构空间形态的高保真数字孪生模型重构,具有高效、低成本和覆盖面广的特点,对索膜空间结构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
-
公开(公告)号:CN108827769B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810317789.1
申请日:2018-04-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膜材非线性力学行为的预测方法,属于力学行为预测技术领域,包括:剪裁试验用试件;对试件进行拉伸试验,记录试验数据;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处理,构建本构模型;利用所述本构模型对建筑膜材不同加载机制下的非线性力学行为进行预测。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本构模型在描述建筑膜材拉伸力学行为中不能反映加载历史影响的不足;采用的试件尺寸适中,易于裁剪,试验过程简单,可操作性强,计算效率高,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相近,有效弥补了现行规范中建筑膜材本构模型过于简化的不足,为建筑膜结构进一步精确设计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0331864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435598.X
申请日:2019-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网架结构的粘钢加固方法,属于建筑结构加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采用明火进行焊接、焊接套管加固使钢管产生明显的结构变形、加固部分与原杆件不能形成整体结构的协同工作等问题。本发明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认网架中的待加固杆件,待加固杆件为原杆件;S2.获取原杆件的直径d、挠跨比、开裂程度和锈蚀情况;S3.根据原杆件的挠跨比、开裂程度和锈蚀情况确定加固杆件的损伤程度S的值;S4.获取原杆件应力比;S5.根据损伤程度值S以及杆件应力比,获得外粘钢管长度及厚度;S6.在原杆件中心处对称粘接满足S5要求的外粘钢管。本发明方法适用于具有弯曲变形缺陷的网架杆件的加固。
-
公开(公告)号:CN114943913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210458550.2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知识库快速提取和匹配识别索膜结构损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索膜结构损伤知识库,并使用主要特征提取方法按损伤类型提取关键特征信息;S2,对服役的索膜结构进行拍摄,使用工业相机往复式拍摄服役的索膜结构局部视频,以2秒为步长抽取视频关键帧,使用图像分割方法对关键帧进行图像分割,获取图像信息;S3,使用相似度匹配方法将步骤S2图像分割后的关键帧与步骤S1的关键特征信息进行匹配,完成服役的索膜结构的损伤识别。本发明可以降低知识库存储空间和信息量,提高检测时的匹配效率;提高了索膜结构智能化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31482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05809.6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T7/00 , G06T7/10 , G06T7/73 , G06V10/26 , G06V10/44 , G06V10/80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深度点云分割的张拉膜结构损伤检测方法,包括采集张拉膜结构膜面三维点云数据;制作张拉膜结构膜面三维点云数据集;将注意力机制方法应用于PointNet++网络架构,对PointNet++网络架构进行改进;对改进的PointNet++模型输入膜面三维点云数据集,进行训练;对已经训练好的改进的PointNet++模型输入膜面三维点云测试集,进行模型测试。本方法能够解决张拉膜结构外形庞大复杂且膜面距离地面较高时人工目视方法检测速度缓慢,易受人为的主观意识和工作经验影响,从而降低张拉膜结构损伤检测准确率的问题,属于索膜结构建筑材料损伤监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84941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36973.8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A42B3/04 , H04N23/50 , G06T7/00 , G06T7/60 , G06T7/7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2 , G06N3/084 , G01N21/88 , G01B11/02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识别建筑物裂缝的智能安全帽,属于视频图像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全帽不能实时对建筑裂缝识别并记录的问题。本发明的智能安全帽包括:摄像模组、小型集成模块、微型投影模块、护目镜;摄像模组包括摄像单元和处理单元;摄像单元用于获取建筑物图像并发送至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基于内部的神经网络识别出图像中的裂缝位置信息,并生成带有检测框的图像输出至小型集成模块,小型集成模块存储带有检测框的图像,并基于所述裂缝位置信息生成带有检测框的透明图像传递给微型投影模块;微型投影模块将图像投影到护目镜。实现了一种能够识别建筑裂缝并将具体位置、裂缝长度、检测框存储并上传的智能安全帽。
-
公开(公告)号:CN11643248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211570647.9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张拉膜采集响应损伤诊断领域,提供了一种张拉膜结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包括:建立张拉膜结构有限元模型;基于Fisher信息矩阵特征值矩阵理论,采用Fisher信息矩阵迹变化率和信息矩阵二范数差值二种方法,判别张拉膜结构传感器优化布置的模态数目;基于MAC模态置信矩阵理论中振型独立相关性判定准则,判定张拉膜结构传感器优化布置的传感器数目;利用基于随机策略的改进离散粒子群算法并结合MAC非对角元均方根值适应度函数完成张拉膜结构传感器位置优化;利用MAC模态置信准则评价张拉膜结构传感器优化布置结果优劣。本发明能够快速确定传感器最优布局方案,确保各传感器测量信号的有效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