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30740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765569.0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V1/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封存靶层改造裂缝表征及增透效果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增大封存靶层裂缝网结构,利用微震监测获得裂隙发育波形数据,通过破裂源定位、震源机制反演确定裂缝聚集区及空间尺度参数,从破裂源间距、破裂尺度、破裂方位三个维度获得裂缝贯通程度,利用定位点三维体积数密度确定裂缝密集程度,基于裂缝损伤张量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特征向量表征岩体渗透能力,从靶层岩体的贯通度、密集度、渗透性三个维度量化表征封存靶层岩体压裂增透改造裂缝网络,即时评估改造缝网结构增透效果,制定缝网增透改造方案,对进一步缝网改造过程施行监测再评价,实现封存靶层缝网改造效果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09175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1624706.0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热岩开采诱发地震机理分析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制备好的干热岩试样放入试验系统中进行加载,并同步采集声发射波形信号数据;由张剪破裂震源机制反演方法定量获取动裂缝事件的尺寸、类型和方位的源头参数;由声发射定位获得的动裂缝空间分布对干热岩压裂的动态影响范围进行圈定,形成干热岩压裂缝扩展的事件集E1;根据动裂缝与断层面距离与夹角、运动方位和张剪体积比确定断层活化的有效动裂隙事件,组成断层活化致震事件集E2,由E2空间分布来判识压裂激发断层活化区域;确定的断层活化致震事件集E2中事件数的时变演化规律来识别干热岩开采诱发地震前兆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7233253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206870.X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O2矿化增强及监测评价模拟装置和方法,模拟装置包括:试验箱体,在容纳腔内由下向上依次铺设有CO2矿化封存层和CO2封存盖层;注入系统,配置为将反应釜中的饱和CO2水合物注入CO2矿化封存层中;回收系统,过滤装置配置为泵取CO2矿化封存层中的CO2水合物;加热组件,包括电阻丝,电阻丝铺设于试验箱的下端,配置为对容纳腔内的CO2矿化封存层和CO2封存盖层进行加热;加载组件,包括围压加载装置和轴压加载装置;监测系统,包括:超声相控阵监测设备和声发射监测设备,超声相控阵监测设备配置为对CO2矿化过程中速度场分布进行监测,声发射监测设备配置为对CO2矿化过程中裂隙场分布进行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20047793A
公开(公告)日:2025-05-27
申请号:CN202510116940.5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V10/82 , G01V1/28 , G01V1/30 , G06V10/774 , G06V10/77 , G06V10/62 , G06F18/22 , G06F18/2321 , G06T11/20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岩体裂隙面动态扩展预测方法和系统,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得原始声波数据,对其进行定位计算和震源机制反演,获取每时刻的煤岩破裂源头核心参数并计算破裂贯通可能性指数BCI。通过多维特征计算裂隙相似性,使用DBSCAN聚类算法进行密度聚类,结合BCI优化和B样条曲面拟合技术得到重构裂隙面时间序列图像。通过预处理得到裂隙面图像时空数据集并进行划分,利用改进的SimVP时空神经网络构建裂隙面图像序列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包括在编码器和解码器中引入多头注意力机制和局部残差连接,用Poolformer网络作为翻译器,最后利用训练好的预测模型对未来时刻的裂隙面动态扩展进行精准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64443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08477.5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震源反演数据驱动的冲击地压预测方法及系统,预测方法包括:通过现场采集到的原始声波数据,定量反演计算煤岩破裂震源机制核心参数。基于Informer算法构建冲击地压震源数据预测模型,对冲击地压发生的时间、位置准确预测。结合预测的未来破裂源发生的时间、位置及震源机制核心参数,构建冲击地压风险评价模型,预测冲击地压的震级和性质,建立震源数据预测与冲击地压风险评价的双驱动冲击地压智能模型,实现对冲击地压灾变过程时序响应、空间分布、演化属性的多维智能预测。该方法结合震源数据预测和风险评价,不仅能预测冲击地压灾变风险,还可直观再现冲击地压演化过程及致灾机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348121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765404.3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矿化过程成像及固碳效果评价方法和系统,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得原岩层中碳酸盐平均含量,由超声监测探头获得封存地层各区域的初始波速;由封存地层的注入口向封存地层中注入CO2水合物,通过超声监测探头对封存地层周期性发射声波信号;对封存地层进行区域网格划分,通过对波速云图的分析得出封存地层的裂隙场演化;建立不同区域网格下波速场与固碳场之间的关系,对CO2在封存地层内的矿化路径进行反演,对不同网格区域的固碳效果进行分析;对完成矿化反应的封存地层测量其中碳酸盐含量,对比反应前该区域的碳酸盐含量得反应实际固碳量,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对固碳效果进行多等级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723325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06870.X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O2矿化增强及监测评价模拟装置和方法,模拟装置包括:试验箱体,在容纳腔内由下向上依次铺设有CO2矿化封存层和CO2封存盖层;注入系统,配置为将反应釜中的饱和CO2水合物注入CO2矿化封存层中;回收系统,过滤装置配置为泵取CO2矿化封存层中的CO2水合物;加热组件,包括电阻丝,电阻丝铺设于试验箱的下端,配置为对容纳腔内的CO2矿化封存层和CO2封存盖层进行加热;加载组件,包括围压加载装置和轴压加载装置;监测系统,包括:超声相控阵监测设备和声发射监测设备,超声相控阵监测设备配置为对CO2矿化过程中速度场分布进行监测,声发射监测设备配置为对CO2矿化过程中裂隙场分布进行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09175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11624706.0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热岩开采诱发地震机理分析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制备好的干热岩试样放入试验系统中进行加载,并同步采集声发射波形信号数据;由张剪破裂震源机制反演方法定量获取动裂缝事件的尺寸、类型和方位的源头参数;由声发射定位获得的动裂缝空间分布对干热岩压裂的动态影响范围进行圈定,形成干热岩压裂缝扩展的事件集E1;根据动裂缝与断层面距离与夹角、运动方位和张剪体积比确定断层活化的有效动裂隙事件,组成断层活化致震事件集E2,由E2空间分布来判识压裂激发断层活化区域;确定的断层活化致震事件集E2中事件数的时变演化规律来识别干热岩开采诱发地震前兆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834812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765404.3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矿化过程成像及固碳效果评价方法和系统,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得原岩层中碳酸盐平均含量,由超声监测探头获得封存地层各区域的初始波速;由封存地层的注入口向封存地层中注入CO2水合物,通过超声监测探头对封存地层周期性发射声波信号;对封存地层进行区域网格划分,通过对波速云图的分析得出封存地层的裂隙场演化;建立不同区域网格下波速场与固碳场之间的关系,对CO2在封存地层内的矿化路径进行反演,对不同网格区域的固碳效果进行分析;对完成矿化反应的封存地层测量其中碳酸盐含量,对比反应前该区域的碳酸盐含量得反应实际固碳量,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对固碳效果进行多等级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721918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06872.9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16C20/10 , G16C20/70 , G06F18/2135 , G06N3/0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矿化效果监测评价及动态调控增强方法和系统,增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封存模拟实验系统开展二氧化碳矿化过程监测实验,将矿化后产物取样分析获得矿化效果;利用主成分分析,将基本监测参数提取为综合监测指标;将矿化产物取样分析,选取出矿化质量特征参数进行矿化效果评价等级划分;基于矿化过程中综合监测指标的变化与矿化质量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神经网络建立矿化效果监测评价模型,对矿化效果进行实时评价;建立矿化增强调控模型,获得矿化效果评价等级与可控注入参数之间的关系,构建监测‑评价‑调控‑监测‑再评价的动态调控模式,直到达到目标或矿化反应极限实现矿化反应效果的最优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