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07993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714328.5
申请日:2023-12-14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青岛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超深水打桩锤系统可靠性优化方法,属于电数字数据处理中的机械参量或变量的设计技术领域,用于给打桩锤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包括对超深水打桩锤系统的机械系统、动力系统、液压系统、气压系统和电控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和功能模块划分,将五个系统看作五个一级子系统,明确各一级子系统的重要参数,将各一级子系统进一步划分二级子系统;对二级子系统进行危害度分析,对超深水打桩锤一级子系统、二级子系统、二级子系统的故障模式的可靠性指标进行分配,获得超深水打桩锤系统的最优可靠性分配方案。本发明结合一级系统、二级系
-
公开(公告)号:CN11740799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714328.5
申请日:2023-12-14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青岛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超深水打桩锤系统可靠性优化方法,属于电数字数据处理中的机械参量或变量的设计技术领域,用于给打桩锤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包括对超深水打桩锤系统的机械系统、动力系统、液压系统、气压系统和电控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和功能模块划分,将五个系统看作五个一级子系统,明确各一级子系统的重要参数,将各一级子系统进一步划分二级子系统;对二级子系统进行危害度分析,对超深水打桩锤一级子系统、二级子系统、二级子系统的故障模式的可靠性指标进行分配,获得超深水打桩锤系统的最优可靠性分配方案。本发明结合一级系统、二级系统的各项参数,考虑故障模式,得到最优的可靠性分配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520710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002856.2
申请日:2024-07-25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水下打桩锤冲击模型和能量传递计算方法,属于机械参量或变量的设计技术领域,用于打桩锤能量传递计算,包括将水下打桩锤冲击过程分解为锤芯冲击、砧铁冲击和反弹,将锤芯和砧铁、砧铁和钢桩之间的接触刚度表示为无质量弹簧,将钢桩和桩端土之间的弹性表示为无质量弹簧,将钢桩和桩端土之间的阻滞表示为阻尼器。计算方法包括对加速度、质量进行无量纲化,计算桩顶无量纲位移响应和冲击载荷,分析能量传递效率。本发明以更普适、更高效的求解方法分析了冲击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讨论了部分参数对桩顶无量纲载荷变化规律、砧铁吸收和传递能量规律、桩顶吸收能量规律的影响,为后续进行打桩冲击系统能量传递研究、参数研究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36568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798998.8
申请日:2024-06-20
申请人: 阿米华晟数据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分类号: G06T7/33 , G06V10/24 , G06V10/778 , G06V10/75 , G06V10/80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见光与红外图像的配准融合的训练方法及装置,涉及图像处理及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图像的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的语义信息端到端对齐;对红外图像进行仿射变换得到变形红外图像;获取可见光图像和变形红外图像的第一关联矩阵;根据可见光图像、变形红外图像及第一关联矩阵确定第一可见光特征图和红外特征图根据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确定教师特征图;根据教师特征图、第一可见光特征图和红外特征图确定第二关联矩阵;通过所述第二关联矩阵对所述第一可见光特征图和红外特征图进行筛选匹配得到所述待测图像的融合图像。该方法提高了图像的配准精度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854193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1910162084.1
申请日:2019-02-23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钻机泥浆循环系统及方法,涉及深水钻井设备技术领域,系统包括:辅助船、脐带缆、连续油管拉紧段、连续油管泥浆输入管道、海底泥浆处理装置、井口泥浆回收管道、连续油管、井口装置、海底钻机底座、注入头和井架;脐带缆的一端与辅助船联接,另一端与海底泥浆处理装置联接,用于提供向海底注入泥浆和向辅助船返回泥浆的通道;海底泥浆处理装置用于将从脐带缆注入的泥浆输出至连续油管泥浆输入管道,并将从井口泥浆回收管道返回的泥浆过滤处理后再通过脐带缆输出至辅助船。本发明具有传输距离远、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305937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010997050.7
申请日:2020-09-21
申请人: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分类号: G05B17/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系统生产运营仿真系统的建立方法,包括:建立水下各部件的三维几何模型;建立水下生产系统海底气田生产管线的气液两相流体和水合物的几何模型;建立海底气田生产管线的气液两相流流型判断和水合物预测的数学模型,建立水下生产系统启停的数学模型和海底气田生产管线泄漏模拟的数学模型;将所述三维几何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行异构模型的耦合驱动;根据水下生产系统启停的数学模型进行启停过程模拟;根据水下生产系统的海底气田生产管线泄漏模拟的数学模型进行生产管线泄漏模拟。本发明实现了水下系统生产运营的仿真,仿真结果更加直观、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529266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1194646.9
申请日:2022-09-29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一体化拆解装备建模方法,属于船上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用于一体化拆解装备的模拟实验,包括搭建实验台架,建立坐标系,连接测量仪器,连接工控机与执行元件,首先启动两个六自由度运动平台,输入含有相位差的五级海况横向波下半潜驳船甲板的运动姿态响应,然后启动举升电动缸控制程序,通过控制器来控制举升电动缸,使举升臂尖端刚刚贴上被抬举物体,关闭举升电动缸,测量举升电动缸和姿态传感器数据,继而继续启动举升电动缸使被抬举物体刚好被抬起,关闭举升电动缸,测量举升电动缸和姿态传感器数据;继续启动举升电动缸,抬起被抬举物体,被抬举物体在坐标系下的空间位置数据,记录姿态传感器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38651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040179.8
申请日:2022-01-14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钻井装备故障诊断领域中一种钻井电机复合故障诊断方法。具体包含以下步骤:(1)定义基于运行数据进行故障诊断的贝叶斯网络;(2)定义基于工况数据进行故障诊断的贝叶斯网络;(3)结合两种方法定义基于数据融合进行故障诊断的贝叶斯网络;(4)建立基于数据融合进行故障诊断的贝叶斯网络结构模型和参数模型;(5)定义故障诊断规则,更新故障节点后验概率,对故障类型和故障状态进行判别。本发明融合了钻井过程中所有可获取的故障信息用于故障诊断,将钻井电机运行数据置于具体工况信息中进行诊断,增加了故障特征区分度,提高了复合故障的识别效果。可以对故障类型是单一故障或复合故障进行判定,对故障状态是故障预警或故障报告进行判定。实施例表明,信息融合模型提高了故障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并纠正了复合故障诊断中的漏诊和误诊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37252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210015091.0
申请日:2022-01-07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钻井装备故障诊断领域中一种钻井电机间歇故障诊断方法。具体包含以下步骤:(1)分析钻井电机在钻井周期中的各种工况,将故障率不同的多种工况简化为故障率恒定的单工况。(2)分析钻井电机故障的不同状态及其之间的状态转换关系,确定初始状态总故障率与维修率;(3)以部件故障率表征状态转化关系,建立马尔可夫模型;(4)分析故障状态与特征间因果关系,统计状态与特征间条件概率;(5)针对性能退化特征合理划分时间片,建立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6)计算状态转移矩阵,将马尔可夫模型与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结合;(7)将故障次数输入诊断模型对应时间片,动态判定故障状态和部位。本方法可以动态识别故障状态并区分故障部位,可有效避免钻井电机间歇故障诊断结果的漏诊和误诊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066732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995946.9
申请日:2019-10-18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分类号: B60F3/00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陆两栖动力装置及车辆,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端面一侧固定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穿过固定环配合有轮体和涡轮叶片,所述轮体和涡轮叶片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绕输出轴轴线同轴转动,所述支架上还安装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通过伸缩带动固定环改变轮体和涡轮叶片的轴线方向,用于改变轮体和涡轮叶片的工作状态;通过轮体和涡轮叶片的转动分别实现在陆地和水中的驱动,每个动力装置分别配置一个驱动机构,调整涡轮叶片的轴线角度使涡轮在水体中输出竖直向上的推进力,从而为车体提供主动浮力,提高车辆在水体中的可控性,满足不同水体环境下的操控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