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5997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592121.5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安徽省消防救援总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除和抑制复合垢的智能纳米单相流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智能纳米单相流体包括以下含量的成分:有机溶剂16wt%~36wt%,酸3wt%~11wt%,表面活性剂16wt%~36wt%,助表面活性剂16wt%~36wt%,蜡抑制剂100ppm~1000ppm,沥青抑制剂400ppm~1200ppm,无机垢抑制剂0.01wt%~0.08wt%,其余为水。本发明提供的体系既能对有机垢(如蜡和沥青质)以及无机垢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可以有效的阻止蜡晶、沥青质和无机垢形成,并阻碍蜡晶、沥青质和无机垢堆积,从而增长除垢周期;也可以对有机垢如蜡和沥青质以及无机垢有良好的清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345201B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011247298.8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体泄漏的检测方法,包括:根据泄漏信息建立高斯烟羽模型并确定高斯烟羽模型中的泄漏点有效源高以及气体扩散系数;控制飞行装置前往起始位置;利用高斯烟羽模型,并且基于预设的飞行控制算法对飞行装置进行飞行路径的控制,得到气体泄漏的测绘结果。应用本申请的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油气管道的气体泄漏的检测效率和安全性,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气体泄漏的测绘结果。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气体泄漏的检测系统,具有相应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400650B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710811304.X
申请日:2017-09-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C12N1/20 , C02F3/34 , C02F3/28 , C12R1/38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形假单胞菌及其应用,具体提供了一种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BD,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20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BD,可以以腈类化合物作为唯一能源进行生长繁殖,可降解丙烯腈废水中的腈类化合物等污染物,降低丙烯腈废水的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从而提高丙烯腈废水的可生化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897036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460300.6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获得反映地层结构特征的投影误差算子;根据所述投影误差算子,构建地震数据反演的目标函数,所述目标函数中包括:所述地震数据、去除噪声的地震数据、所述投影误差算子之间的函数关系;对所述目标函数中进行迭代反演,获得去除噪声的目标地震数据。利用本申请中各实施例,反演出的地震数据有效的压制了随机噪声对地震信号的影响,并能够很好的保护有效信号的振幅,提高了地震资料同相轴的连续性和信噪比,增强了地震信号对地下结构和油气储层的检测精度,为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提供了高质量的基础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4014289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410256415.5
申请日:2014-06-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及水热反应方法,其中,反应釜加热装置包括本体、加热机构与淬冷机构,加热机构、淬冷机构分别与本体固定,加热机构与淬冷机构的顶部均设置开口,在加热机构与淬冷机构的上方设有反应釜输送结构,反应釜输送结构包括:导向机构,沿加热机构与淬冷机构的布设方向设置;驱动机构,安装在导向机构上且能沿导向机构滑动;升降旋转机构,竖向连接于驱动机构的下方,升降旋转机构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升降或旋转;承载机构,固接于升降旋转机构的下端,并随升降旋转机构同步升降或旋转;加热机构与淬冷机构的开口允许升降旋转机构及承载机构伸入或拔出加热机构与淬冷机构,以精确控制运动,提高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556486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02362.9
申请日:2015-01-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C02F9/04 , C02F10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9/00 , C02F1/5236 , C02F1/5272 , C02F1/56 , C02F1/722 , C02F2103/10 , C02F230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气田压裂废液的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待处理的油气田压裂废液中加入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搅拌后静置,分离出上层清液;使分离出的上层清液在双氧水的存在下,在260-340℃、8-15MPa下,反应15-75min,得到处理后的油气田压裂废液。本发明提供的油气田压裂废液的处理方法首先采用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进行絮凝前处理,以降低废液中的悬浮物,提高后续的双氧水湿式氧化的效率,并且对反应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然后采用双氧水进行湿式氧化,使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静置后,使COD值降至100mg/L以下,达到污水排放一级标准(GB8978-1996)。
-
公开(公告)号:CN104014289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256415.5
申请日:2014-06-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及水热反应方法,其中,反应釜加热装置包括本体、加热机构与淬冷机构,加热机构、淬冷机构分别与本体固定,加热机构与淬冷机构的顶部均设置开口,在加热机构与淬冷机构的上方设有反应釜输送结构,反应釜输送结构包括:导向机构,沿加热机构与淬冷机构的布设方向设置;驱动机构,安装在导向机构上且能沿导向机构滑动;升降旋转机构,竖向连接于驱动机构的下方,升降旋转机构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升降或旋转;承载机构,固接于升降旋转机构的下端,并随升降旋转机构同步升降或旋转;加热机构与淬冷机构的开口允许升降旋转机构及承载机构伸入或拔出加热机构与淬冷机构,以精确控制运动,提高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2276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40683.4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6F30/27 , G06F17/10 , G06N20/00 , G06F18/2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页岩游离油饱和度计算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页岩的地表温度、地温梯度以及T2谱,利用函数关系式计算得到测井解释数据;再建立训练数据集与验证数据集,将验证数据集发送至使用训练数据集训练好的机器学习算法模型,获得数据学习结果;基于该数据学习结果与不具有三峰特征的T2谱,确定不具有三峰特征的T2谱中的游离油数据,并对该游离油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游离油谱的正态分布表达式;利用游离油孔隙度分量与有效孔隙度分量的比值,计算得到目标页岩的游离油饱和度,解决现有页岩游离油饱和度计算方法中数据采集成本较高、计算误差较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61155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261855.0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博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维阵列丝束电极,所述丝束电极中微电极的排布具有二维阵列结构;所述丝束电极在横向上,依次设置有焊缝区微电极组、热影响区微电极组、母材区微电极组;所述热影响区微电极组的列数大于等于3列。本发明提供的可测量焊接接头腐蚀的二维阵列丝束电极,采用二维阵列的方式,每一列都采用焊缝区、热影响区、母材区依次排列的方式,每一行由三个焊缝区微电极、三个热影响区微电极以及四个母材区微电极组成。该丝束电极可较为真实的反映焊接接头在腐蚀环境中的二维腐蚀特征,非常适合研究金属焊接接头表面二维区域的电化学腐蚀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8693558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810478911.3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地震数据;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第一地震子波;在时间域中对第一地震子波进行压缩处理,以获取第二地震子波;根据地震数据、第一地震子波、第二地震子波建立反演目标函数;根据反演目标函数,确定处理后的地震数据,由于该方案是基于反演的原理通过建立并根据反演目标函数来获取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从而避免了由于使用反子波算子造成的数据处理不稳定,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地震数据处理的准确度差、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稳定获取保幅、高分辨率的地震数据的技术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