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45701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310569991.0
申请日:2013-11-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IPC: B01D36/00
Abstract: 天然气井返排压裂液回收处理方法。将氯离子含量≤3000ppm,且粘度≥3mPa·s的压裂返排液,先以旋流分离方式进行固液分离,将与固形物分离后的液体,依次用滤径由大到小的过滤介质至少过滤两次,得到粒径≤30μm的固形颗粒物含量≤0.02w%且无油污的回收液体,其中至少末次过滤用的过滤介质为含有纤维球填料的过滤网。该方法通过旋流分离和逐级过滤的物理处理方式,在有效去除杂质的同时,还有效保留了压裂返排液中剩余的可重复利用化学药剂,减少了配制新液体所需的药剂,并且可以实现对返排压裂液的连续处理,处理量大,无残余处理废液,维护简单,还能满足车载撬装现场处理和处理站集中处理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809503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1502144.8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18/2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钻井工况识别方法及装置,包括:基于特征工程参数对应的历史钻井数据构建第一样本数据集;计算所述特征参数与所述钻井工况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映射关系构建标签算法;通过所述标签算法为所述第一样本数据集制作数据标签,利用第二样本数据集对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钻井工况识别模型。本方法在基于特征参数降维的基础上,通过计算特征参数与钻井工况的映射关系,基于映射关系构建标签算法,进而制作样本的标签,通过标签算法制作得到的标签能够真实反映出参数与工况间的映射关系,基于相应标签数据集训练得到的钻井工况识别模型能够准确匹配实际工程,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645701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310569991.0
申请日:2013-11-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IPC: B01D36/00
Abstract: 天然气井返排压裂液回收处理方法。将氯离子含量≤3000ppm,且粘度≥3mPa·s的压裂返排液,先以旋流分离方式进行固液分离,将与固形物分离后的液体,依次用滤径由大到小的过滤介质至少过滤两次,得到粒径≤30μm的固形颗粒物含量≤0.02w%且无油污的回收液体,其中至少末次过滤用的过滤介质为含有纤维球填料的过滤网。该方法通过旋流分离和逐级过滤的物理处理方式,在有效去除杂质的同时,还有效保留了压裂返排液中剩余的可重复利用化学药剂,减少了配制新液体所需的药剂,并且可以实现对返排压裂液的连续处理,处理量大,无残余处理废液,维护简单,还能满足车载撬装现场处理和处理站集中处理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203549818U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20722613.7
申请日:2013-11-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气液分离功能的燃烧筒,具有在相同轴向方向上延伸并相互套置的至少三层筒状结构,各相邻的筒壁间保持有间距,除最内层筒状结构的一轴向端有贯通的进口,以及最外层筒状结构的下方设有排液口外,其余各筒状结构的轴向两端均被封闭,各筒状结构的筒壁上分别开设有贯通孔,各相邻的筒状结构筒壁上的贯通孔在周面上错位布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气液分离功能的燃烧筒,能够有效的控制返排液体的流向,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气液分离作用,克服了传统燃烧筒气液四溅、污染面积大的缺陷,有利于油气田开展返排液的回收利用,并且还明显的减少了耕地占用面积等,实现了油气田安全经济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203611214U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320738371.0
申请日:2013-11-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IPC: B25B27/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井的油嘴拆卸技术,特别是新型油气井油嘴夹,包括对称交叉固定的细长的两部分,每部分包括手持端和油嘴夹持端,油嘴夹持端呈直角状,两油嘴夹持端的端部设置有对称的铁板,铁板闭合状态呈正六边形,闭合后的六边形对角长度略小于油嘴六边形对角长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操作,生产成本较低,能大大提高更换油嘴的效率,降低拆卸油嘴的工作量;同时在拆卸油嘴时,有效避免了油嘴套与拆卸人员的近距离接触,防止了管线及油嘴套内部残留气体和水合物冲出对人形成伤害,从而降低了复杂气井拆卸和安装油嘴的风险;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油嘴夹以其独特的设计,解决了井站人员的工作难度,也大大减小了关井时间,应用效果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203556216U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320716014.4
申请日:2013-11-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Inventor: 黄守清 , 杨功田 , 常勇军 , 陈学敏 , 赵禹鑫 , 赵凯 , 罗庆瑞 , 唐勇 , 王黎明 , 唐华斌 , 于川 , 李锦程 , 曾建平 , 孙昊茹 , 伍洲 , 熊重寒 , 李成军 , 黄海 , 文刚 , 宋洋 , 高利
IPC: B01D39/14 , B01D33/067 , C01B1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气井脱硫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运用在络合铁脱硫工艺中硫磺回收的新型过滤板,包括多个条形过滤板,所述多个条形过滤板沿宽度方向围绕呈圆形,各条形过滤板均为圆弧状,所述条形过滤板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所述相邻过滤孔为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条形过滤板相互组合的形式,围成圆形的过滤板结构,使得过滤板整体的过滤效果更好,并且更加牢固、不易变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