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28286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010941579.7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叠前地震数据的含气饱和度预测方法,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储层含气后岩石弹性(孔隙体积模量)、衰减(远偏移距高频衰减梯度属性)及AVO特征(P*G)差异,基于模糊逻辑的属性融合方法定量预测含气饱和度,避免了常规基于单一的弹性参数的差异进行含气饱和度定量预测存在多解析的问题,有效提高含气饱和度预测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1377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1398308.7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藏硫沉积伤害的定量评价方法、存储介质和设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对应高含硫气藏储层的孔喉结构及特征参数,生成第一孔喉模型,获取第一孔喉模型的微观结构参数;对第一孔喉模型进行硫单质沉积的模拟,形成第二孔喉模型,获取第二孔喉模型的微观结构参数,计算硫单质沉积发生前后各个微观结构参数的变化率,建立气体渗流模型,开展硫单质沉积发生前后的气相渗流模拟获取硫单质沉积发生前后气体渗流的变化率。本方法能够形成对高含硫气藏硫沉积伤害的可视化表征及定量评价,且精度更优、效率更高、安全环保,能够降低实验难度、危险性及成本,在高含硫气藏开发领域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4428370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1071661.X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古河道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方法,包括: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开展井震分析,明确古河道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在现代沉积与露头观测、地震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平面形态特征不同的古河道进行连井对比,明确不同形态古河道的内部结构特征及模式;定量分析不同形态古河道的宽度和弯曲度,对不同类型古河道的平面形态特征进行分形几何分析,利用计盒维数法分析不同类型古河道的分形特征;分析古河道平面形态与河道内部结构的定量关系,指导无实钻井的古河道内部结构模式判断以及古河道评价井的部署优化。本发明能够通过平面形态特征确定古河道砂体内部结构,可指导无实钻井古河道评价井的优化部署和已开发古河道剩余气的分布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4428372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0942936.1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IPC: G01V9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的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对每一个测井深度点计算各种岩石物理模型的优先级参数,最高优先级的岩石物理模型计算纵横波速度参数、密度参数与测井纵横波速度及密度的整体误差目标函数,将误差保持在阈值内,进行岩石物理模型的筛选,特别适用于工区存在纵向变化快的特征,对不同深度点采用最合适的岩石物理模型,提高了岩石物理模型对岩石的描述和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28286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0941579.7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叠前地震数据的含气饱和度预测方法,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储层含气后岩石弹性(孔隙体积模量)、衰减(远偏移距高频衰减梯度属性)及AVO特征(P*G)差异,基于模糊逻辑的属性融合方法定量预测含气饱和度,避免了常规基于单一的弹性参数的差异进行含气饱和度定量预测存在多解析的问题,有效提高含气饱和度预测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09539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111071188.5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10/0639 , G06Q50/02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量评价生物礁高含硫气藏剩余开发潜力的方法及应用,涉及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所述目标气藏的气藏数值模拟模型,获取目标气藏的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获取所述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的影响因素和所述影响因素中动态因素的动态参数场;筛选出主控因素,建立多因素控制的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表达式;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每一所述主控因素的权重,建立气藏剩余潜力定量表达式;根据所述剩余潜力指数进行剩余开发潜力评价。本发明公开一种定量评价生物礁高含硫气藏剩余开发潜力的方法及应用,适用于生物礁气藏剩余开发潜力的定量评价,尤其适用于高含硫生物礁气藏的剩余开发潜力定量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4428370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1071661.X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古河道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方法,包括: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开展井震分析,明确古河道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在现代沉积与露头观测、地震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平面形态特征不同的古河道进行连井对比,明确不同形态古河道的内部结构特征及模式;定量分析不同形态古河道的宽度和弯曲度,对不同类型古河道的平面形态特征进行分形几何分析,利用计盒维数法分析不同类型古河道的分形特征;分析古河道平面形态与河道内部结构的定量关系,指导无实钻井的古河道内部结构模式判断以及古河道评价井的部署优化。本发明能够通过平面形态特征确定古河道砂体内部结构,可指导无实钻井古河道评价井的优化部署和已开发古河道剩余气的分布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4169559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0953418.X
申请日:2020-09-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沉积储层伤害时空分布特征预测方法,涉及高含硫气藏开发技术领域,结合待预测的气井所在地层的地质特征,构建该地层中的元素硫溶解模型,并根据元素硫在该地层条件下的析出压力,确定该地层中硫沉积状态和开始出现硫析出的时间;并通过硫析出沉积在地层中的量与地层的气相相对渗透率的关系,预测硫沉积对待预测气井所在地层的伤害程度。该预测方法不仅可以预测高含硫气井随着开采导致地层压力下降后出现硫沉积的时间,还可以预测位于不同位置的硫沉积对储层伤害程度,明确了不同礁带硫沉积储层伤害随空间及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为硫沉积阶段开发政策调整提供了科学指导,同时为气藏稳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392441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910745643.1
申请日:2019-08-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礁气藏的连通单元划分方法以及开采方法,其中该划分方法包括对生物礁气藏进行气层系划分,对每一套含气层系中各个礁体单元分别进行礁体连通性分析,将满足一致性结果的相邻礁体单元划分为礁体连通单元,再对各礁体单元储层分别进行流体性质和分布特征分析,以及地层压力系统特征分析,将满足一致性结果的各礁体单元储层划分为同一储层连通单元。本发明提供的生物礁气藏的连通单元划分方法能够更加客观、科学和合理划分同一储层连通单元,能够为生物礁气藏的科学、合理的均衡开发技术政策提供依据,并能够针对每个储层单元指定开发技术政策,从而延长了该整个生物礁其藏的无水采气期,提高了稳产期和采出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927035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811101773.3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IPC: G01N15/08 , G01N23/046 , G01N11/00 , G01N13/02 ,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气储层物性分析技术。本发明的一种低渗致密砂岩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筛选低渗致密砂岩岩样,采用物理实验方法获取岩样孔隙结构特征参数;根据孔隙结构参数,采用数字岩心技术建立三维孔隙物理模型;依据气藏实际给定模拟温度及压力,并确定水相和气相高压物性参数;将三维孔隙物理模型完全饱和水,设定驱替压差,模拟气驱水过程,计算驱替达到稳定后模型中含水饱和度。该方法有效预测不同温度压力下的低渗致密砂岩气藏的束缚水饱和度,还能极大的缩短测试分析周期,克服现有实验分析方法的缺陷和不足,节约大量测试化验费用,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综合评价、渗流规律研究、储量计算等奠定了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