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3201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0315438.8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相建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建模方法领域。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地震属性数据体及其平面分布图,在地震属性数据平面分布图中划分出水合物固体区、游离气区和空白区;步骤2、基于水合物固体区、游离气区对应的地震属性数据提取得到各自的建模参数,以及建立各自的概率体模型;步骤3、基于建模参数,以概率体模型为约束进行建模,得到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相分布模型。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介质存储的程序指令用于执行建模方法的各步骤。本发明建立的模型能够更好的反映水合物储层内部的空间展布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867378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310264956.1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7 , G06N3/12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揭露了一种优化水平井沿程流量剖面方法,包括:对目标水平井进行物性划分,得到分段水平井;建立分段水平井的初始流量模型,对所述初始流量模型进行流量参数配置,得到中间流量模型;利用预设的表皮系数分布和中间流量模型生成分段水平井的初始流量剖面,根据遗传算法和初始流量剖面对中间流量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得到优化流量模型;根据优化流量模型确定布酸规则,根据布酸规则生成目标水平井的流量均匀值,利用所述流量均匀值确定目标水平井的优化流量剖面。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优化水平井沿程流量剖面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本发明可以优化水平井沿程流量剖面,延长无水采油期和水平井开采年限,提高最终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08191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210470249.3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纵波阻抗变化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目标区域的基础地震资料和监测地震资料;基于所述基础地震资料和监测地震资料确定四维地震差异地震数据;基于所述四维地震差异数据和所述基础地震资料确定四维地震差异因子;从所述基础地震资料中抽取井旁基础地震数据和测井波阻抗曲线;基于井旁基础地震数据和测井波阻抗曲线确定纵波匹配因子;基于所述基础地震资料、四维地震差异因子和所述纵波匹配因子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纵波阻抗变化,能够提高获取的纵波阻抗变化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5993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0108503.5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油气藏裂缝模型建立方法及电子设备,该油气藏裂缝模型建立方法包括:分别建立构造‑地层格架模型和油气藏裂缝地质概念模型;提取多种地震裂缝探测属性体,优选出最相似地震裂缝探测属性体;计算蚂蚁体裂缝追踪属性并获得油气藏目标区裂缝片集合,获得目标油气藏裂缝包络带属性体;将裂缝系统包络带划分为断缝联合带和分散裂缝带;对裂缝发育相带进行离散数据标记,并建立裂缝发育相带离散性地质模型;建立大尺度裂缝模型、中尺度裂缝模型和小尺度裂缝模型。本发明的油气藏裂缝模型建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使用离散裂缝网络建模方法而导致现有裂缝模型难以体现整个裂缝系统各个尺度断裂的空间配置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4429016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1028663.6
申请日:2020-09-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气藏甜点模型构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设备,基于预先构建的三维地层网格模型获取页岩气藏属性参数对应的属性数据,通过对属性数据进行地质统计分析获取页岩气藏属性参数的变差函数数据;进行空间非均质性分析获取页岩气藏属性参数的空间趋势模型;构建不同岩相类型下页岩气藏属性参数的源‑储耦合约束框架;基于获取到的变差函数数据、空间趋势模型和源‑储耦合约束框架,建立各页岩气藏属性参数的属性参数模型。基于各页岩气藏属性参数的属性参数模型和页岩气藏属性参数的贡献占比,构建出页岩气藏甜点模型。通过有效关联各页岩气藏属性参数之间的源‑储耦合约束关系,有效提高了页岩气藏属性模型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29015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1018681.6
申请日:2020-09-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页岩气藏地层模型建立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建立页岩气层关键层面模型;基于多个水平井实测资料和页岩气层关键层面模型,获取多个岩相小层的层面模型;在每个岩相小层的层面模型中,调整各个岩相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获得多个新的层面模型;对每个新的层面模型进行层面深度校正,获得对应校正后的层面模型;基于每个校正后的层面模型,获得最终的页岩气藏地层模型。本发明刻画页岩内部岩相层,解决了页岩层内水平井与实际穿行小层的位置匹配的问题,提高了页岩气藏地层模型精度,同时保证水平井在页岩内部不同岩相层之间的穿行轨迹和实际位置,为后续模型建立和页岩气田有效开发提供更可靠的模型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406565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010791072.8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1V99/00 , G06F119/14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油气界面临界运移速度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可以包括:建立不等径并联毛细管模型,获取临界界面运移速度的计算公式;根据孔隙大小划分多个储层类型;根据计算公式计算每一个储层类型的临界界面运移速度。本发明通过微观孔隙结构定量分析结果,结合注气稳定重力驱可动用孔隙界限计算公式,确定注气稳定重力驱油气界面临界运移速度,将临界界面运移速度与孔喉最小流动界限相结合,在保持油气界面稳定运移的同时,动用绝大多数的孔喉剩余油,提高油藏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065655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010791072.8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1V20/00 , G06F119/14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油气界面临界运移速度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可以包括:建立不等径并联毛细管模型,获取临界界面运移速度的计算公式;根据孔隙大小划分多个储层类型;根据计算公式计算每一个储层类型的临界界面运移速度。本发明通过微观孔隙结构定量分析结果,结合注气稳定重力驱可动用孔隙界限计算公式,确定注气稳定重力驱油气界面临界运移速度,将临界界面运移速度与孔喉最小流动界限相结合,在保持油气界面稳定运移的同时,动用绝大多数的孔喉剩余油,提高油藏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8885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0302869.0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V1/30 , G06F30/20 , G06F17/18 , G01V1/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定量计算方法及存储介质和设备。该计算方法基于比值处理方法的油藏波阻抗变化定量预测模型,构建了利用油藏波阻抗变化定量预测含油饱和度变化的模型,本发明实现了从四维地震数据到剩余油饱和度的定量计算,避免了传统四维地震反演不同期次数据分别反演人为引入误差,提高了剩余油饱和度解释结果的可靠性,可以为油藏勘探及开发方案调整提供直接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64411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310235948.4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深层油藏油井的高产主控因素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对待评价油藏区域开展油井产能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分析油井产水特征及含水上升规律,结合油层有效厚度和夹层发育及分布特征,对油井产水类型进行分类,从而获得抑制底水抬升的主控因素;根据断层描述,刻画油井产量递减规律和地层能量分布特征;分析油水界面抬升规律;根据前序分析结果,对油井进行分类,从而建立油井地质与动态响应规律,以确定不同类型油井的开采规律及产能主控因素。本发明为同类型油藏精细描述、分类挖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