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65655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010791072.8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1V20/00 , G06F119/14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油气界面临界运移速度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可以包括:建立不等径并联毛细管模型,获取临界界面运移速度的计算公式;根据孔隙大小划分多个储层类型;根据计算公式计算每一个储层类型的临界界面运移速度。本发明通过微观孔隙结构定量分析结果,结合注气稳定重力驱可动用孔隙界限计算公式,确定注气稳定重力驱油气界面临界运移速度,将临界界面运移速度与孔喉最小流动界限相结合,在保持油气界面稳定运移的同时,动用绝大多数的孔喉剩余油,提高油藏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8885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0302869.0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V1/30 , G06F30/20 , G06F17/18 , G01V1/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定量计算方法及存储介质和设备。该计算方法基于比值处理方法的油藏波阻抗变化定量预测模型,构建了利用油藏波阻抗变化定量预测含油饱和度变化的模型,本发明实现了从四维地震数据到剩余油饱和度的定量计算,避免了传统四维地震反演不同期次数据分别反演人为引入误差,提高了剩余油饱和度解释结果的可靠性,可以为油藏勘探及开发方案调整提供直接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93107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326559.8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断控缝洞型储集体的刻画方法,包括:获取三维地震反射振幅数据D,求取三维相对阻抗数据;求取绝对阻抗数据Ip;分别计算绝对阻抗数据Ip的阻抗背景趋势Ip_bg和三维地震反射振幅数据D的振幅背景趋势Dbg;计算绝对阻抗数据Ip和阻抗背景趋势Ip_bg之间的差值,并计算三维地震反射振幅数据D和振幅背景趋势Dbg之间的差值;基于背景趋势压制后的阻抗数据Ip_diff,计算得到溶洞响应,基于背景趋势压制后的地震振幅数据Ddiff,计算得到缝洞带响应;本发明从反演出发,引入约束项,可使反演结果的空间非均质性得到有效提高,本发明给出了背景趋势压制以及异常响应增强的优化方法,提高了溶蚀洞以及缝洞带的识别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542388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110735439.9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海水道迁移程度的确定方法、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将深海水道平面分布图上的深海复合水道划分为多个弯曲段;对于每一个弯曲段分别执行以下步骤:在所述弯曲段对应的地震振幅剖面图上确定所述弯曲段对应的深海单一水道的垂向迁移量与侧向迁移量;根据所述弯曲段对应的深海单一水道的垂向迁移量与侧向迁移量计算所述弯曲段的水道迁移指数;根据每一个弯曲段的水道迁移指数分析该弯曲段的深海水道迁移程度,能够通过水道迁移指数量化深海单一水道的迁移演化程度,不仅丰富了深海水道的形态学参数,而且对于深海水道定量沉积学与沉积体系研究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429525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1055281.2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裂缝性油藏多尺度裂缝模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基质的角点网格模型数据、基质属性模型数据、裂缝网络模型数据和裂缝属性模型数据;将裂缝网络模型分级划分为主级裂缝和次级裂缝;基于角点网格模型和主级裂缝构建非结构化基础网格;利用基质属性模型和裂缝属性模型对非结构化基础网格进行属性映射;对映射后的非结构化基础网格的基质属性进行修正;以及计算属性修正后的非结构化基础网格的传导率,获得非结构化混合网格模型。利用模拟方法,能够对主级裂缝极性离散化处理,有利于精确捕捉这些裂缝的流动特性,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对中小尺度裂缝采用等效和粗化方法,极大程度提高数值模拟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076980A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826157.5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薄层刻画的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区分角度叠加数据体,并通过叠前反演获取研究区的背景纵横波速度比值。获取用于表征零偏移距数据与实测地震数据之间关系的目标函数,其中,所述移距数据为纵波阻抗反射率褶积子波结果。利用获取的目标函数,对分角度叠加数据体进行反演处理,获得研究区的真实零偏移距地震反射数据。获取基于反演得到的真实零偏移距反射数据的基础上,获取零偏移距反射数据的奇偶分量权系数,在此基础上获取提高分辨率后的零偏移距反射数据。利用分步方法,获取零偏移距信息,再在零偏移距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奇偶分量分解,提高反射数据纵向分辨率,整个过程相对多角度叠加数据直接反演更加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8986217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710398919.4
申请日:2017-05-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T1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图型矢量距离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0:获得训练图型库;S20:将训练图型库中的训练图型归为多个训练图型类;S30:计算每个训练图型类的训练图型原型;S40:构建模拟实现的随机路径;S50:遍历随机路径中的待模拟点,用数据模板扫描模拟现实得到待模拟点处的数据事件;S60:将总角度值与该数据事件的总角度值最接近的训练图型原型所对应的训练图型类作为与该数据事件最相似的训练图型类;S70:获得到与数据事件最相似的训练图型;S80:用最相似的训练图型替换数据事件;S90:重复步骤S50至步骤S80,直至随机路径中所有的待模拟点都被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04977195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410141576.X
申请日:2014-04-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人造裂缝性碳酸盐岩岩心进行应力敏感实验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测量天然碳酸盐岩的矿物含量,进行配比得到矿物混合物;配制胶结物的用量,并与矿物混合物混合制作得到人造基质岩心,测量基质岩心的应力敏感特征;对人造基质岩心造缝得到裂缝岩心;测量裂缝岩心在不填充模式下的应力敏感特征;使用粗石英砂胶结物对裂缝岩心填充以模拟半填充裂缝岩心,并测量半填充模式下的岩心的应力敏感特征;采用碳酸钙胶结物对裂缝岩心填充以模拟全填充裂缝岩心,并测量全填充模式下的岩心的应力敏感特征。该方法能更好地满足应力敏感实验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491898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011153069.X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包括:构建模拟工区的训练图像和模拟网格,并获取模拟工区内所有井的沉积序列;将所有沉积序列定位到模拟网格中,以及确定初始参数;选取模拟线路中的待估点,根据初始参数确定针对待估点的数据模板规格及数据事件,并按照模板规格遍历训练图像,获得与当前数据事件具有相同数据结构的训练图型;将数据事件与训练图型进行相似度对比,优选最优训练图型并将其中对应点处的沉积序列分配到待估点处;在完成所有未知点条件化模拟后,生成多点地质统计学模型。本发明公开了的模拟结果可靠且精度较高,能实现对复杂储层的沉积相建模。
-
公开(公告)号:CN115407407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110577102.X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V1/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古溶洞及其充填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包括:根据待分析区域的地震解释资料,建立溶洞复合体模型;基于野外露头资料获得单一溶洞几何参数,并将单一溶洞几何参数和溶洞复合体模型分别作为输入条件和约束,建立单一溶洞内部充填分布模型;基于野外露头资料和钻井及测井解释资料,获得表征单一溶洞内部充填状态的训练模型,基于此,对单一溶洞内部充填分布模型进行多点地质统计,得到相应的模拟模型;对模拟模型进行地震正演模拟获得计算用地震数据体,并结合实际地震解释资料,生成表征溶洞内结构的最佳地质模型。本发明提高了地下古溶洞储层的三维表征精度和准确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