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71058A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10368881.0
申请日:2018-04-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持水功能的植草沟结构,属于城市排水的生物滞留设施结构领域。本发明包括植物种植区,还包括槽型结构的防渗混凝土层,防渗混凝土层的槽体内设置有两件透水混凝土层,透水混凝土层内侧与防渗混凝土层的底板配合形成槽型结构以作为植物种植区,透水混凝土层外侧与防渗混凝土层之间的空间作为持水空间,植物种植区的底部预埋有带排水孔的渗排水管,渗排水管末端设置有止水阀门。持水空间形成临时地下水库,利用土壤的毛细虹吸作用,供湿生植物生长需要,能有效避免传统植草沟下垫层渗透系数高、水量快速下渗造成的土壤水分缺失而引起的植物生长不佳状况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9356091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1811392926.4
申请日:2018-11-2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基坑较浅,使得基础开挖、回填及堤防结构混凝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溪河流堤防工程,涉及 土工程量均较小。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提供一种能够节省成本的山溪河流堤防工程。山溪河流堤防工程包括河床和位于河床两侧的河岸,河床与河岸的结合处设置有堤防结构、防冲刷结构基坑和堤防主体基坑,堤防主体基坑比防冲刷结构基坑浅;堤防结构包括防冲刷结构和堤防主体;防冲刷结构自防冲刷结构基坑底部沿防冲刷结构基坑外侧面向上延伸至堤防主体,防冲刷结构基坑的剩余空间内填充块石;堤防主体底部设置在堤防主体基坑内,堤防主体外侧的堤防主体基坑内和河岸上填筑(56)对比文件CN 104131536 A,2014.11.05CN 107724334 A,2018.02.23CN 1213029 A,1999.04.07CN 1760462 A,2006.04.19CN 205077453 U,2016.03.09CN 205917706 U,2017.02.01CN 206693157 U,2017.12.01CN 206693158 U,2017.12.01CN 207159958 U,2018.03.30CN 207812403 U,2018.09.04JP 2006124969 A,2006.05.18吴舅槐;卢荻秋.某山区河流凹岸堤防堤脚挡墙坍塌处理与设计.广东水利水电.2014,(第11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07254886A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710640472.7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2 , E02D29/0233 , E03F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覆盖层边坡的生态友好型挡墙结构,相应地,同时涉及一种该挡墙结构的设计方法,属于岩土工程领域。本发明的挡墙结构包括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桩间板、反滤层、碎石下渗带、生物滞留带、雨水连接管。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包括边坡稳定设计、边坡排水设计、生态保护设计。边坡稳定设计包括边坡的抗滑稳定计算和加固措施设计。边坡排水设计包括降雨分析、地表径流量计算、地下水径流量计算以及排水设施规模设计。生态保护设计包括径流污染控制率计算、生物滞留带的污水处理能力评估。本发明满足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要求;不破坏覆盖层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流通过程;可削减径流污染控制率,满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356091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392926.4
申请日:2018-11-2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溪河流堤防工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提供一种能够节省成本的山溪河流堤防工程。山溪河流堤防工程包括河床和位于河床两侧的河岸,河床与河岸的结合处设置有堤防结构、防冲刷结构基坑和堤防主体基坑,堤防主体基坑比防冲刷结构基坑浅;堤防结构包括防冲刷结构和堤防主体;防冲刷结构自防冲刷结构基坑底部沿防冲刷结构基坑外侧面向上延伸至堤防主体,防冲刷结构基坑的剩余空间内填充块石;堤防主体底部设置在堤防主体基坑内,堤防主体外侧的堤防主体基坑内和河岸上填筑土石;防冲刷结构与堤防主体之间设置止水结构。防冲刷结构和堤防主体分开设置,堤防主体基坑较浅,使得基础开挖、回填及堤防结构混凝土工程量均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08371058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1810368881.0
申请日:2018-04-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持水功能的植草沟结构,属于城市排水的生物滞留设施结构领域。本发明包括植物种植区,还包括槽型结构的防渗混凝土层,防渗混凝土层的槽体内设置有两件透水混凝土层,透水混凝土层内侧与防渗混凝土层的底板配合形成槽型结构以作为植物种植区,透水混凝土层外侧与防渗混凝土层之间的空间作为持水空间,植物种植区的底部预埋有带排水孔的渗排水管,渗排水管末端设置有止水阀门。持水空间形成临时地下水库,利用土壤的毛细虹吸作用,供湿生植物生长需要,能有效避免传统植草沟下垫层渗透系数高、水量快速下渗造成的土壤水分缺失而引起的植物生长不佳状况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7715568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1159907.2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谷中涧溪水质净化构造建筑结构,涉及水利工程领域,提供一种适用于山谷中涧溪水质净化的构造建筑结构。该净化构造建筑结构包括滤水坝、台阶式消能结构、沉砂池、滤水池、蓄水池和排水沟;滤水坝横贯涧溪阻断水流,滤水坝内设置有排水管,台阶式消能结构、沉砂池、滤水池、蓄水池和排水沟均设置于滤水坝下游;台阶式消能结构与排水管正对;沉砂池设置于台阶式消能结构下游并与台阶式消能结构正对;滤水池内设置有过滤结构,过滤结构的上部空间与沉砂池连通;蓄水池与过滤结构的下部空间连通;排水沟与蓄水池连通。本发明水质处理效果较好、再生水质优良;建设与运行费用低,次生环境影响小,占地面积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06592508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028758.1
申请日:2016-11-1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B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水利风景区亲水设施,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提供一种更为安全的城市水利风景区亲水设施。城市水利风景区亲水设施包括河道,河道两侧为河岸,河道上设置有拦挡泄水建筑物,靠近城市一侧的河岸为绿地,绿地上设置有明渠和亲水台阶;明渠由拦挡泄水建筑物上游的河道取水,并将水输送至拦挡泄水建筑物下游的河道,明渠形状为曲线形;亲水台阶沿明渠设置且位于明渠与城市之间。人们于明渠处亲水,上游拦挡泄水建筑物紧急泄水时,上游水位下降,明渠流量降低,不会对亲水人群的安全造成影响。相对自然形成的河道,明渠可按需设计,能够因地制宜,更加美观。将明渠设计得蜿蜒曲折,能够增加亲水台阶长度,有利于更多的人亲水。
-
公开(公告)号:CN11550638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279690.X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改扩建泵闸工程的止水围堰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围堰建构在改扩建泵闸工程中施工较为复杂的问题。该用于改扩建泵闸工程的止水围堰结构包括挡水板和支撑结构,挡水板垂直设置于既有基础上,挡水板与既有基础之间设置有止水件;支撑结构连接于挡水板与既有基础之间。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施工占用场地小,工程投资成本较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1036866U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921994887.5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B3/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兼具多级跌水效果的景观堰坝,包括1个堰坝主体,所述堰坝主体的上端面形成台阶,所述台阶的顶部阶梯与上游景观水位齐平,所述台阶的底部阶梯低于下游景观水位,所述堰坝主体的下端面向上凹陷形成倒立的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的2个侧壁分别为坝踵和坝趾,所述坝踵的高度等于或不等于坝趾的高度,所述坝踵和坝趾的底部分别低于上游河床高程和下游河床高程。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观堰的体型、减少低堰坝的数量,降低了河道的侵占空间,既能降低成本,又能营造同样的景观跌水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09429033U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821922555.1
申请日:2018-11-2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级人造跌水景观,涉及亲水设施领域,提供一种人们能够接近跌水的多级人造跌水景观。多级人造跌水景观包括上级跌水堰和位于上级跌水堰前下方的下级跌水堰,上级跌水堰的跌水堰墙内凹形成堰下交通通道,堰下交通通道沿跌水堰墙长度方向设置。设置堰下交通通道,人可以在水帘内行走,非常接近跌水,可享受到独特的景观效果,使人和水景有机结合。多级连续跌水,既使得人造跌水景观更加美观,又可提高水体曝气增氧量,对水质的改善有一定的帮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