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型海上电气平台的分体式高桩承台基础及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59572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010769992.X

    申请日:2020-08-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大型海上电气平台的分体式高桩承台基础,包括至少两个高桩承台,所述高桩承台由至少一个竖向桩和至少两个斜向桩支撑,所述斜向桩的桩顶埋入至高桩承台的混凝土内,多个斜向桩形成对竖向桩向中心处的支撑,所述高桩承台上方设有支撑上部组块的竖向柱,所述竖向桩由下至上穿过高桩承台并与竖向柱焊接;所述高桩承台之间不设置连接构件以形成进船空间。本发明的分体式高桩承台基础能够适应于浮托法安装,传统的单个高桩承台基础中间无法进船,不能适应于浮托法安装;能够解决传统的单个高桩承台尺寸大、重量大的问题,传统的单个高桩承台,当上部组块尺寸较大时,基础尺寸也相应加大,导致高桩承台工程量大、重量大。

    一种用于大型海上电气平台的分体式高桩承台基础及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59572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010769992.X

    申请日:2020-08-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大型海上电气平台的分体式高桩承台基础,包括至少两个高桩承台,所述高桩承台由至少一个竖向桩和至少两个斜向桩支撑,所述斜向桩的桩顶埋入至高桩承台的混凝土内,多个斜向桩形成对竖向桩向中心处的支撑,所述高桩承台上方设有支撑上部组块的竖向柱,所述竖向桩由下至上穿过高桩承台并与竖向柱焊接;所述高桩承台之间不设置连接构件以形成进船空间。本发明的分体式高桩承台基础能够适应于浮托法安装,传统的单个高桩承台基础中间无法进船,不能适应于浮托法安装;能够解决传统的单个高桩承台尺寸大、重量大的问题,传统的单个高桩承台,当上部组块尺寸较大时,基础尺寸也相应加大,导致高桩承台工程量大、重量大。

    一种海上换流站的浮托式安装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53202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010145105.1

    申请日:2020-0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换流站的浮托式安装结构及方法,所述海上换流站的浮托式安装结构包括浮托船舶,所述浮托船舶两侧设有抗摇浮体,所述抗摇浮体由浮箱和固定框架组成,所述浮箱内设置排水、注水系统以在装载上部组块时注水下层,运输期间排水以提供足够的抗摇力矩;所述浮箱的靠船一侧与浮托船舶的船舷相连接,所述浮箱的上部设置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的上端与浮托船舶的甲板相连接;所述浮托船舶上设有轨道,所述轨道沿着浮托船舶的船艏和船艉方向布置。本发明所提供的海上换流站的浮托式安装结构在运输期间抗摇浮体能够提供一定的抗摇力矩,使浮托船舶的横向稳定性能大幅提高,横摇幅度大幅减小,保证了运输期间上部结构和电气设备的安全。

    一种海上换流站陆地调试用拼接式荷载传递框架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68644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510055966.3

    申请日:2025-0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换流站陆地调试用拼接式荷载传递框架及应用,所述海上换流站陆地调试用拼接式荷载传递框架包括主支撑梁、横向连接梁以及横向支撑梁;所述横向支撑梁与横向连接梁共同组成次支撑梁。本发明在海上换流站陆地调试现场无须动火焊接,避免动火作业对设备的损伤,现场拼装、拆卸工艺简单;同时,散装部件重量轻,从陆地向高层平台上方运输无需动用中大型的起重设备,整体施工工艺成本更低,为海上换流站陆地调试时临时设备的布置提供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拼装时,荷载传递框架的优势是可根据已有的平台主次梁结构,调整/增加横向连接梁、主支撑梁及横向支撑梁的数量,无需特殊设计和加工,适用范围广。

    一种用浮托法安装的紧凑式海上换流站

    公开(公告)号:CN113529677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0324334.X

    申请日:2020-04-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浮托法安装的紧凑式海上换流站,包括上部组块和导管架,所述上部组块的平面四角设置竖向通道,所述上部组块的南侧、北侧和中间位置各设一条水平交通道以形成工字形走廊布置,所述上部组块的底部设置整体式底部框架,所述整体式底部框架作为主厂房的梁,所述整体式底部框架作为上部组块和导管架的结构转换层。本发明采用单侧副厂房布置和直流室隔层布置的组合可以有效利用直流室的垂向空间,进而使得各层交通走道的布置形式可以由“回”字形简化为“工”字形,同时兼顾了结构整体重心与几何形心的水平位置偏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使得海上换流站上部组块的平面横向尺寸较传统的双侧副厂房可减小15米左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