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5011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13721.5
申请日:2023-01-05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昊 , 王占博 , 张庆 , 张思瑞 , 蒋利民 , 卜凡鹏 , 成岭 , 覃剑 , 郭京超 , 郭炳庆 , 张静 , 林晶怡 , 李文 , 徐韬 , 刘子剑 , 邢其敬 , 赵乐 , 马凯 , 孙超 , 高胜强 , 董思南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3/04 , G06F119/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热耦合系统建模仿真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包括:将电网相关参数和热网相关参数输入预先构建的电热耦合系统模型;对电热耦合系统模型进行循环仿真,直至仿真时长超过预先设置的总仿真时长的阈值,仿真结束,输出各仿真步长末电热耦合系统模型的仿真参数变化量;本发明基于电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框架和电‑热类比关系,构建了电热耦合系统模型,提高了仿真效率,突破了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建模仿真电热耦合系统在建模方法上和效率上的制约,拓展了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应用边界,为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上建模仿真多能耦合网络系统提供了通用性的实现思路,建立的模型在电气仿真方面具有更好的扩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9989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522045.6
申请日:2022-11-30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电耦合供能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包括:地埋管循环子系统、热泵循环子系统、供能末端循环子系统和多个PVT循环子系统;所述地埋管循环子系统埋于用户相关的预设区域地底;所述热泵循环子系统分别与供能末端循环子系统和所述地埋管循环子系统连接;多个所述PVT循环子系统分别安装在不同用户的房屋顶部并与所述地埋管循环子系统连接;所述PVT循环子系统用于为安装所述PVT循环子系统的用户房间提供生活热水和电能;还用于通过地埋管循环子系统与浅层地能进行热交换,并进行太阳能跨季节储能;供能末端循环子系统和所述热泵循环子系统进行热交换后通过所述地埋管循环子系统为所有用户房间进行制冷和供暖;实现能源产供储用一体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682090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108359.1
申请日:2022-09-13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F24D19/10 , G06F30/20 , G06Q10/0631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换热站电补热设备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集中供暖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采用单纯型法求解预先构建的综合效益优化模型,得到优化结果;基于所述优化结果,得到集中供暖系统中电补热设备的优化控制方案;其中,所述电补热设备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热泵、燃气锅炉、一次调节阀门、循环泵,所述优化结果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热泵出力、燃气锅炉出力、一次调节阀门的开度、循环泵转速。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提高供暖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控制热泵的出力与调节阀门的开度,在保证供暖的同时,换热站可作为负荷聚合商将热泵作为柔性可调资源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和响应电价,从而提高换热站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219531037U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223193444.0
申请日:2022-11-30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电耦合供能系统,包括:地埋管循环子系统、热泵循环子系统、供能末端循环子系统和多个PVT循环子系统;所述地埋管循环子系统埋于用户相关的预设区域地底;所述热泵循环子系统分别与供能末端循环子系统和所述地埋管循环子系统连接;多个所述PVT循环子系统分别安装在不同用户的房屋顶部并与所述地埋管循环子系统连接;所述PVT循环子系统用于为安装所述PVT循环子系统的用户房间提供生活热水和电能;还用于通过地埋管循环子系统与浅层地能进行热交换,并进行太阳能跨季节储能;供能末端循环子系统和所述热泵循环子系统进行热交换后通过所述地埋管循环子系统为所有用户房间进行制冷和供暖;实现能源产供储用一体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556855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810553735.5
申请日:2018-06-01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北京科力源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流充电设备接入电网的安全评价方法和装置,先获取直流充电设备接入电网前、后的电网运行参数,然后在预先构建的安全评价指标评价系统中,根据评价指标确定直流充电设备接入电网的安全性;安全评价指标评价系统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指标层中的评价指标通过电网运行参数确定,本发明提高了直流充电设备的利用率,且保证直流充电设备能够安全接入电网。本发明分别从直流充电设备影响电网安全以及电网影响直流充电设备安全两方面给出了具体的确定影响直流充电设备接入电网的安全评价指标,考虑全面,为直流充电设施安全接入电网提供了参考依据,且原理简明,方法简单,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556855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1810553735.5
申请日:2018-06-01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北京科力源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流充电设备接入电网的安全评价方法和装置,先获取直流充电设备接入电网前、后的电网运行参数,然后在预先构建的安全评价指标评价系统中,根据评价指标确定直流充电设备接入电网的安全性;安全评价指标评价系统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指标层中的评价指标通过电网运行参数确定,本发明提高了直流充电设备的利用率,且保证直流充电设备能够安全接入电网。本发明分别从直流充电设备影响电网安全以及电网影响直流充电设备安全两方面给出了具体的确定影响直流充电设备接入电网的安全评价指标,考虑全面,为直流充电设施安全接入电网提供了参考依据,且原理简明,方法简单,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306299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1810085277.7
申请日:2018-01-29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06
摘要: 一种配电网异步迭代分布式三相潮流计算方法及系统,包括:对配电网节点系统进行分区并获取潮流计算初始数据;处理分区后的配电网节点系统存在的浮空节点;根据预设的三相配电网模型、初始数据和浮空节点处理结果计算分区后的配电网节点系统的节点电压和节点电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集中式潮流计算存在通信通道瓶颈、模型维护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306299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085277.7
申请日:2018-01-29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06
摘要: 一种配电网异步迭代分布式三相潮流计算方法及系统,包括:对配电网节点系统进行分区并获取潮流计算初始数据;处理分区后的配电网节点系统存在的浮空节点;根据预设的三相配电网模型、初始数据和浮空节点处理结果计算分区后的配电网节点系统的节点电压和节点电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集中式潮流计算存在通信通道瓶颈、模型维护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899891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545611.2
申请日:2018-05-25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北京科力源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网电压波动的直流充电设施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预先设定的用户充电优先级;基于所述用户充电优先级调整充电功率;根据调整后的充电功率进行充电。通过在直流充电设施恒流-恒压快充控制方法中,引入电网电压指标,减少大规模直流充电设施充电因电网电压波动导致的充电机过压、过流保护动作次数,原理简单,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有效的控制了电网电压,使电网电压可以自身调节,提升用户的充电满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347120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1811115267.X
申请日:2018-09-25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电网频率响应的决策方法。该法包括:根据实时电价数据、电网频率数据、储能系统数据以及预设的电网频率响应判据,确定光储联合系统是否参与电网频率响应;当光储联合系统参与电网频率响应时,基于光伏发电机组数据和预设的储能动作判据,确定储能系统是否动作;根据光储联合系统是否参与电网频率响应以及储能系统是否动作,进行电网频率响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考虑电价的激励和电网频率响应要求,对光储联合系统响应特性的分析更加准确,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