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94650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111165151.9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罗兴 , 许国胜 , 王雅芸 , 史晓鹤 , 熊晓鑫 , 薛嵩 , 王海威 , 许洪华 , 陶以彬 , 周晨 , 李官军 , 王德顺 , 庄俊 , 冯鑫振 , 桑丙玉 , 刘欢 , 薛金花 , 李跃龙 , 余豪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梯次储能电池使用优化及寿命监测的控制方法,包括:建立电网电池补偿物理模型,获取每个电池模块的初始最大电量、初始最长使用时间,服务器根据预估负载功率、实际负载功率、电源功率,通过补偿速率优化算法计算得到补偿速率V,通过设置电池模块的电量阈值,对剩余电量低于电量阈值的电池模块进行保护停止放电,通过比较最长使用时间偏差比例K与第二阈值的大小,判断电池模块的寿命。本发明提高了梯次储能电池组的运行效率,并对电池模块寿命监测,及时更换已达到寿命的电池模块,提高了梯次储能电池组的储电及供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64417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583745.5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392 , G01R31/367 , G01R31/39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装置电池阵列容量衰退在线监测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采集电池阵列的基础数据,并根据电流数据筛选初始充电区间和初始放电区间;根据初始充电区间和初始放电区间筛选出有效充电区间和有效放电区间;根据有效充电区间和有效放电区间筛选出近似恒流充电区间和近似恒流放电区间;根据近似恒流充电区间和近似恒流放电区间筛选出大SOC变化充电区间和大SOC变化放电区间;根据大SOC变化充电区间计算可用充电容量,根据大SOC变化放电区间计算可用放电容量;根据可用充电容量和可用放电容量计算电池阵列的容量衰退度。本发明能够提升储能装置健康度的评估颗粒度,使得评估结果更为全面和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0430089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1910542653.5
申请日:2019-06-2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一种电池储能电站物理接口一致性测试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电池储能电站的系统框架,针对通信路径和电路交直流母线依次执行测试策略;如果所有策略都通过,则完成一致性测试;所述测试策略包括:通信测试、逻辑测试、故障测试、基本功能测试和运行测试;从弱电物理接口以及强电物理接口层面,建立了即插即用电池储能电站中各设备部件接入电池储能电站的标准测试方法;即插即用电池储能电站整体接入电网的标准测试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34562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22818.4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自学习模糊逻辑控制的锂电池均衡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锂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参数以及前一时刻的均衡电路的均衡电流值,并将所述前一时刻的均衡电流值作为第一均衡电流值;基于所述锂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参数和所述第一均衡电流值结合自学习模糊控制算法得到驱动信号;基于所述驱动信号控制锂电池的SOC均衡;其中,所述锂电池组至少包括:两个单体电池。本发明采用电池SOC为均衡变量的基于自学习模糊控制算法的主动均衡方式,解决了现有的电池均衡方法,均衡速度太慢,产生重复均衡,会增加能量的损耗的问题,提高了均衡速度和电池系统的模块化特性,减小了电池老化、电路元件参数变化对均衡系统的影响以及能量耗损。
-
公开(公告)号:CN11156489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010394787.X
申请日:2020-05-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压暂降治理装置平滑切换及柔性退出方法及装置,当储能变流器从并网模式切换到离网模式运行时,通过控制策略里的电压控制环使储能变流器输出与暂降前负载电压相同的电压,配合晶闸管门极控制信号将市电从电网中切除,完成市电向储能变流器供电的平滑切换;当储能变流器从离网模式切换到并网模式时,通过控制策略里的电压控制环和自动同期控制环,使得储能变流器电压和电网电压实现同步,触发晶闸管导通,缓步控制储能变流器的电流降低到并网时的电流,完成储能变流器与电网线路的转换;当储能变流器输出有功和无功功率分别小于阈值时,储能变流器柔性退出。本发明实现了对敏感负载在暂降前后高质量的电能供应,避免了储能变流器对敏感负载提供很大的冲击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09861564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1910022143.5
申请日:2019-01-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连云港供电分公司 , 南京工程学院
IPC: H02M7/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负荷网侧整流器电压均衡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能负荷网侧整流器参数;根据所述储能负荷网侧整流器参数计算虚拟零序电压;根据所述虚拟零序电压计算可平衡当前控制周期内中点电压的虚拟零序电压控制量,并基于所述中点电压的虚拟零序电压控制量进行储能负荷网侧整流器电压控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实时检测整流器直流侧上下桥臂电容电压偏差,计算得到虚拟零序电压来实现中点电压的均衡控制,避免复杂的扇区矢量类型判断,从而简化了算法提高了控制实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802413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1711146742.5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动支撑电网频率响应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采集的电网频率获得电网的频率偏差值;将所述电网的频率偏差值与预先设定的频率偏差限值进行比较,确定储能系统的响应模式;根据所述响应模式确定储能系统运行功率调整值。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能量型储能系统设置不同的工作模式使其能够依据电网频率波动程度的大小和自身SOC状况合理安排出力大小及深度,既体现了储能系统的主动性,又具有对电网连接的友好性。模拟传统发电机组的下垂特性及考虑储能系统自身的约束条件确定下垂增益进行主动支撑,体现出了系统响应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301855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1810978996.1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波 , 曹远志 , 卢俊峰 , 陶以彬 , 姚良忠 , 庄俊 , 李官军 , 桑丙玉 , 崔红芬 , 周晨 , 余豪杰 , 刘欢 , 鄢盛驰 , 冯鑫振 , 李跃龙 , 朱红保 , 侯书毅
Abstract: 一种混合高压柔性直流电网的启动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区域外部直流母线设定电网区域;基于所述电网区域的类型确定启动点,并基于所述启动点启动所述电网区域内的直流变换器;启动电网区域间的直流变压器。本发明制定出合理的混合电网启动时序,使直流电网安全稳定的启动,避免在混合直流电网在启动过程中出现过压、过流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4878976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343792.7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iCMOSFET控制单元对局部放电耐受能力测试装置、方法和系统,利用局部放电仪,通过三电容放电模型产生在放电量范围内的局部放电信号,并将所述局部放电信号作用于预先设定的待测的SiCMOSFET控制单元上的测试点上之后,利用数字示波器读取所述测试点的波形,通过判断读取的测试点波形是否出现畸形,准确得到局部放电薄弱点,利用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局部放电耐受能力检测,为电路板的防护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3746139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279428.0
申请日:2021-11-0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网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根据离网供电系统中变流器当前时刻的交流端口电压确定变流器在dq坐标系下当前时刻的分量电压,并根据变流器当前时刻的交流端口电流,利用进行dq变换确定离网供电系统的工作区间;根据变流器在dq坐标系下当前时刻的分量电压和工作区间确定控制脉冲并输出给离网供电系统。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不提升离网供电系统的硬件成本的情况下,有效抑制来自负荷冲击电流,提高了离网供电系统应对冲击性负荷能力且能够保证离网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本申请提供的控制方法满足电机、变压器等冲击性负荷的用电需求,能够提高离网供电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扩大了负荷适用范围,容易大范围推广应用。
-
-
-
-
-
-
-
-
-